《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69张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三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69张教程(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12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考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课标: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考纲: “斯大林模式” 课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考纲: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俄国(苏联)发展线索,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经济政治,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
2、式,突破体制,但背离社方向,结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探索和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启示 教训,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形势严峻,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背景: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经济严重匮乏,(二)目的:直接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政权 根本目的: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三)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3、: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制,(四)评价:,特点:战时、共产主义,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1:“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材料2:,材料3:“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 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 起来反对苏维埃。”,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会产生什么后果?,列宁:用无产阶级国家
4、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背景:,(二)目的:,(三)内容:,(四)评价:,(1)积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局限:、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违背经济规律,无法实现向社会主义 的正确过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材料一: “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人丧生,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农业生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
5、的13.8%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又面临什么新的困难和危机?,材料二: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这里的水兵大部分在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 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那些危机?如何解决这些危机?,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2)标志:
6、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3)内容及作用,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租让外资经营,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实质: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7、(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与实质,利用市场、货币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时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二、新经济政策 (一)背景:,(二)标志:,(三)影响:,(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
8、),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不足之处: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上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中允许部分企业由国内外资本家经营,这是在发展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是搞资本主义。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比较,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
9、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侧重于农业,侧重于工业,国内外敌人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经济大危机,“文革”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对农业、工业进行调整,使农轻比例协调发展,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货币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改变资-前提下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发展资本主义。,在坚持社-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1、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
10、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 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 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 B、 C、 D、,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4、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
11、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 6、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 A利用市场关系和允许私人经济存在 B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调整
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7、在1923年,某外国一旅游团到苏俄参观旅游,可以看到的景象是( ) A.苏俄人民为打败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纷纷参军 B.苏联人民热情介绍工业化的重大成果 C.苏联人民自愿作向导,带领他们参观集体农庄 D.苏联人民从商店中可以自由贸易 8、(2009高考广东单科)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三、斯大林模式,(一)背景,(1)苏联建立,时间:1922年12月,加盟共和国:,(1924年),(2)列宁逝世
13、,定义:斯大林时期开创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3)苏联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还极其落后。苏联面临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的迫切任务,“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二)表现:(经济方面的表现),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1937年),三、斯大林模式,(一)背
14、景,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海报完成五年计划,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1),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具体实施:,三个五年计划,结果: 问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15、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利与弊?,利: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弊: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3)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1937)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甚至将农民的住房、奶牛、猪、羊、家禽和菜园等都强行收农庄所有,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所以很多农民大量屠宰牲畜,逃避集体化。 据统计,在苏联
16、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请回答:农业集体化运动会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的发展,致使苏联整个国民经济无法达到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1)斯大林模式的特征(经济方面),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完全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行政指导代替市场调节,农业集体化运动,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压缩轻工业,形成重、轻、农的发展序列,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原先怀疑的态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