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展板内容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054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禁毒展板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禁毒展板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禁毒展板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禁毒展板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禁毒展板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禁毒展板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毒展板内容(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6禁毒展板内容一、序言近年来,毒品问题引起社会的不断重视,受到社会的关注。1987年6月12日20日联合国召开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将6月26日定位国禁毒日,以此来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值此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刘显亮志愿者协会特举办此次展览,呼吁社会重视毒品问题。2、 毒品的起源 数百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学会麻醉自己。国外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很早就喜欢寻找某些富含生物碱的植物。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已知的种类有10000种左右,其中大部分对于人体有毒,但有一些可以入药,比如吗啡或可待因。人类轻易就对毒品上瘾,在当时可能主要是出于进化的需要。新西

2、兰奥克兰大学的人类学家罗杰苏利文(Roger Sullivan)说:“像尼古丁和可卡因这一类刺激性生物碱,可能被人类的祖先用来帮助克服艰苦的自然环境。”比如,澳洲土著人就使用从含有尼古丁的皮特尤里树(pituri)和一种名为Duboisia hopwoodii的灌木树叶中,提取治疗性麻醉物质,帮助他们忍受穿越漫漫沙漠的痛苦。而南美的印第安人则以咀嚼古柯叶来忍受高海拔缺氧工作环境。因此,对这些老祖宗来说,在爬雪山过草地跟大自然搏斗时,精神药物的作用就跟“渴了、累了、喝XX”一样一样的。除了“征服自然”这么励志的功效,精神药物在古代的另一重要用途是宗教活动工具。这一点在初民社会体现得尤为突出,比如

3、提倡在极度兴奋和迷醉中与“神秘”融为一体的萨满教。他们有一种以治疗或者通灵为目的的“昏迷术”,形式多样,有可能发生在冥想的时候,也有跳舞跳到一半就昏过去的。有些萨满法师号称可随时在昏迷状态下与神灵沟通,有些则需要借助大麻或其他致幻性药物的帮助。19世纪,西方有记录称西伯利亚人食用一种叫“飞伞菌”的毒蘑菇来致幻,这些萨满在降神活动中吃这些蘑菇来进入昏迷状态。西伯利亚和美洲的许多民族就因为食用毒蘑菇的致幻效果形成了蘑菇崇拜。在中国古代,萨满教的活动中也有昏迷术等,因此,使用精神药物的可能性很大。河北的商代遗址就曾出土过大麻,神农本草经里把云实等药材的特点描述为“见鬼、狂走、久服轻身”,也就是出现幻

4、觉与飞行感等,总之就是古人版的嗨大了。从补品到毒品,鸦片的角色是被人们选择的据考证,麻醉品在古代社会使用非常普及,比如槟榔果,1.3万年前,帝汶岛上就有人开始咀嚼它。到今天,咀嚼槟榔在某些太平洋岛屿文化中仍是喜闻乐见的活动,它被认为是一种正常食品,能够补给能量。被视为中国近代屈辱史导火索的鸦片其实也经历了类似的身份转变。隋唐的古籍中都有“底野迦治百病”的说法,而这种来自西戎的解毒药主要成分就是鸦片。唐宋时期,罂粟花还是当时园艺中的珍品,李复曾赋诗种罂粟曰:“开花如芙蕖,红白两妍洁”。这些花所结的粟粒称为御米,能用来煮粥熬汤,调肺养胃,甚至被称为“佛粥”。到明代为止,政府对于鸦片进口还是按药材类

5、来征税的。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陆饷货物税则例规定,每10斤鸦片纳银2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弛,鸦片输入增多,但仍作为药品,每10斤税银增至3钱。本来它作为观赏性植物、汤料食材或者药物是没有什么危害的,但自从中国人发现它的吸食方法后,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吸烟能提神通气,所以迅速流行开来,男女老少皆捧,称其为“忘忧草”。此后,鸦片上瘾者如痴如狂,风行各地数年之久。当然,这也导致林则徐在虎门燃起“夏天里的一把火”。毒品让人上瘾,动物也不例外对于精神药物的依赖并不是人类特有的。英法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大鼠也会沾染毒瘾,而且与人类染毒瘾时类似,它们也会表现出对可卡因难以抑制的欲望。为了

6、了解这种欲望的强烈程度,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电击惩罚能否让大鼠放弃毒品。结果是,就算碰到阻挠,染毒瘾时间长的大鼠不顾爪子被电击而坚持找毒品,但是,短期使用可卡因的大鼠,在惩罚之后立即放弃寻找毒品。因此,沾染毒瘾时间长短是毒品依赖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不止是大鼠,其他动物也表现出了对麻醉物质的上瘾反应。有实验显示,被喂服了可卡因之后,蜜蜂会变得更加忙碌,而脱氧麻黄碱则被发现可以提高蜗牛的记忆力。此外,塔斯马尼亚沙袋鼠对罂粟汁液上瘾,在罂粟花期结束的时候,它们会表现出明显的断瘾症状。3、 毒品的概念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这里的药物一词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

7、还包括具有依赖性的天然植物、烟、酒和溶剂等,与医疗用药物是不同的概念。制毒物品是指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物品。毒品,有些是可以天然获得的,如鸦片就是通过切割未成熟的罂粟果而直接提取的一种天然制品,但绝大部分毒品只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取得。这些加工毒品必不可少的医药和化工生产用的原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毒物品。因此,制毒物品既是医药或化工原料,又是制造毒品的配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357 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4、 毒品的历

8、史 罂粟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在中国悠久璀璨的文明史上,没有第二种商品曾经像鸦片那样,震撼过这个古老国度的根基,并给她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与耻辱。时至21世纪的今天,毒品仍是困扰中国发展、危及社会秩序、损害民众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并不是罂粟的原产地,鸦片罂粟(PapaverSomniferum)及其制品传入中国,开始于唐代。旧唐书载:“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拂霖遣使献底也伽”。唐代时候,由于阿拉伯人的大举扩张,拂霖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这个“底也伽”的主要成分就是鸦片。阿拉伯人带来“底也伽”的同时,也把罂粟送到了中国。到了宋代,中国医学家已经开始尝试用罂粟来治病消灾。明代的王玺在一本叫作医林

9、集要的书中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制作鸦片的方法,综上所述,中国人知道罂粟至少已有1300年的历史,懂得罂粟的药用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而会制作鸦片也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太平盛世,八方来朝进贡的“神品”国力鼎盛的大明帝国此时正享受着八方来朝的无上尊荣,而宫廷里却弥漫着奢侈、纵欲的风气,鸦片这一“神品”中特有的醉生梦死、飘飘欲仙的舒畅感,连皇帝都不能抵挡其诱惑。如万历皇帝明神宗就是一个开此先例的“鸦片皇帝”。他在朝四十八年,竟长年不视朝政,究其原因,就是“中乌香之毒”(乌香即为鸦片)。清代中期以后,各地民众已知罂粟果制鸦片之法,因此,并开始为生产鸦片而种植的罂粟,但鸦片之祸,主要是英国确立对华实施鸦

10、片大规模走私政策而兴起的。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清中叶后,为了平衡英国的对华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的政策,期间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并没有禁止鸦片走私,外国鸦片更名为“洋烟”而“合法”进口,此时鸦片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同时罂粟种植与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暴增。民国时期政治势力为争夺罂粟种植地、鸦片运输通道和丰厚的烟税而连年混战,各地军阀为扩大地盘,竞相纵容并鼓励种植罂粟,形成军阀武装地盘鸦片的恶性循环,以致百业凋敝,田土荒芜,烟馆遍地,民不聊生。毒品侵犯国家主权、危害人民健康、破坏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社会犯罪等等,简直是“魔鬼”!常见的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随着时间的推移

11、,毒品也开始了一系列的“进化”。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是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时相对传统而言,主要是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在我国主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传统毒品种中不得不提最为“流行”的海洛因。1806年,德国药剂师泽尔蒂纳(F。W。A。Serturner)首次从阿片中提取出含氮植物碱,即吗啡。1874年,英国伦敦圣玛莉医院的化学家莱特(R。Wright),在吗啡中加入醋酸酐等物质,首次提炼出镇痛效果更佳的半合成化衍生物,二乙酸吗啡,这就是最早合成的海洛因。海洛因医学上曾广泛

12、用于麻醉镇痛,但成瘾快,极难戒断。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并导致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注射吸食还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而新型毒品中,堪称“明星”的冰毒也是值得注意的。1919年,日本一位化学家首次合成了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冰毒),二战期间,甲基苯丙胺作为抗疲劳剂在士兵中广为使用。二战后,日本将其军队中库存的苯丙胺类药物投放市场,造成50年代的首次滥用大流行。冰毒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冰毒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吸

13、食毒品首先损害的就是人体的大脑,毒品属于广泛性或特定性的神经毒素,会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死亡,长期吸食会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因此患者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记忆力下降、抑郁、意志消沉、幻觉、妄想、猜忌、情绪暴躁、性格改变、甚至有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等。5、 世界毒品形势 金三角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长期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围大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

14、,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此处交通闭塞、山峦叠嶂,总面积约1520万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山脉形成了立体性的气候,山脚的人酷热难当时山顶的人可能要围在火塘边才可以抵御寒冷,相对来说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人们的生活要更困难。气候环境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500-3000米,土地肥沃,气候温湿。亚热带的长时间的日照使这里有足够的阳光促使各类植物的生长,东南亚的季风带的变化使这里形成了干湿两季,夏季西南季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湿热性水分形成充沛降雨时形成湿季,东季北方干冷季风带影响时形成了旱季,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调节着当地生物的节律。东南亚地区长日照、低纬度、高湿度的气候极易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进而形

15、成了当地特有的雨林性气候,造成了这里生物的多样性。该地区在20世纪出现了许多极富盛名的大毒枭,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故又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例如坤沙、罗星汉、彭家声等。这些毒枭为了生产和贩卖毒品,组织了一批装备精良的地方武装,公开和缅甸、泰国等中央政府抗衡。曾经缅甸境内产毒最多的几个地方势力是:第一特区果敢、第二特区佤邦等,这些地方其实为当地军阀金势力所把持,但依然臣服于缅甸中央军政府,有很大的自治权利,也为自身供应和贩卖毒品提供了便利。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缅、泰两国军队加紧了对坤萨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同时联合国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罂粟种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罂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量两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萨领导的武装向政府投降。但这一地区毒品生产并未停止,仍是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鸦片产区。直到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