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造的花园-教学设计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0472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造的花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造的花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造的花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造的花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造的花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造的花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造的花园-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我造的花园作者薛芸 镇江实验学校 类型设计应用课时2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座花园,一座只属于自己的花园,里面有精巧的建筑,里面种满奇花异草在中国古代,造园师将心中对自然的理解,构筑于园林中,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中国园林讲究柳暗花明,景色不可一眼看尽,而且不能完全对称,要有险、有奇、有不同。欧洲园林则要规整、明了、统一。“我造的花园”是美术综合系列学习内容。这个单元由古至今地汇集了中外花园的特色,形成以点带面的跨学科的主题单元学习。聚焦文化根源追溯的学习活动,可谓是提升了美术教育的价值观,也是对学生综合活动能力的大挑战。在这节课中,

2、教师引导同学感受中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了解中西方造园的不同,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了解,将心中的花园通过草图设计到利用废旧材料加工表现出来。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上网浏览信息和搜集有关主题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把资料归整、分类的能力;能用对比的方法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花园”所呈现给人的不同美感;会预设“花园”的造型及布局,会考虑如何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做出预先设计的方案作品。本课可分为2课时,以下的教学设计为第2课时。教学方式、手段: 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会分工、合作,已逐步养成合作中互相倾听、互相尊重、轻声讨论、你带我帮、追逐榜样的习惯,在求知历程中处理好同学间的和谐关

3、系。对不断生成的课堂问题,他们能借助教师的帮助或小组合作交流,研发共进,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途径。各自收集的资料的共享,各自艺术劳动创作的分享等,能为学生在诸多方面的能力、分享品性的发展带来帮助。教师在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张扬,更能获得尝试创造的快乐体验。教师准备: 园林设计草图范作、PPT演示文稿、胶枪、胶棒、双面胶、制作小花园成品若干。学生准备:双面胶、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洗笔筒、中外园林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各种废旧材料准备,如各种商品包装盒、报纸、彩色皱纹纸、吸管、牙签、塑料泡沫、树枝、废旧玩具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中外园林,促使学生进一

4、步了解园林的布局、结构和外貌特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利用废旧材料的肌理特点创作出立体花园。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剪、刻、撕、卷等方法巧妙运用各种材料创作立体花园,培养学生合理布局、美化环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小有“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的意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体验设计创作活动的内在乐趣。同时,在感受中外园林不同的风格中感受中外不同的文化底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欣赏、讲授、讨论等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方园林的造园特点、异同及其布局美感。教学难点:1. 用剪、刻、撕、卷等方法巧妙利用各种材料的肌理特点创作出不同景物,并合理地组合成立体花园

5、;2. 学习园林的布局原则与技巧,培养学生合理布局、美化环境的能力。教学设计一、评价草图 1.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走进了中外的园林,谁来说一说中西方园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中西园林中都有建筑、山石、花木。欧洲古典园林讲求形状、色彩和气派,园中的植物几何形图案讲求对称美、秩序美,人为修饰因素很多,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给人恢弘大气之感;中国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出自然的景色,体现了古人所推崇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2. 上节课中大家经过小组讨论共同设计了想要造的花园,大家看一看,这是你们三个组的草图。互相欣赏一下,说说看你喜欢哪一组的构思?为

6、什么?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设计意图: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之间的区别,互相赏析,探讨草图中的不足与优点,有利于学生的合理布局与创作。二、分析做法 1. 大家觉得制作时候有哪些困难吗?好像很多同学都信心满满的,那老师要来考一考你们:你们看,这是在园林中最常见的柳树、杨树、芭蕉树,老师已经将树的各部分剪好了,你们能把各部分拼贴成树并让大树牢牢地站立吗?(1)柳树的须我们用的是皱纹纸,皱纹纸比较软,可以表现出柳树纸条的垂落感,这样的长 条你会剪吗?(2)杨树枝叶由于比较茂盛,所以在做树叶时我们可以根据树冠的整体形状剪出大的块面,这样也很逼真。大家的树站得都很牢,大家都用的

7、是一个方法将大树下面剪开向外折,非常地棒。有时我们还可以在制作的基础上用笔画一画,这样可以让作品更生动。(3)再来看看芭蕉树,你们有没有发现芭蕉的树叶很生动,可以随意地造型,这里面有什么秘密?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各种材料。2. 再来看看造型优美的桥。(1)谁来说说最简单的桥怎么做?只要用长条形的纸一擀一座拱桥就做好了。(2)想要表现上下桥的台阶该怎么办?可以用折扇折的方法,这样做出来的桥就更加有趣。(3)想不想看老师用这张纸来做这座有栏杆的小桥?我采用整体造型的方法,先把纸折一下,然后剪出两边的栏杆,再向上一折,粘贴固形,这样一座别致的小桥就做好了。只要大家开动脑筋,我相信你们会

8、有很多的好方法。3. 你觉得在你们的草图中最难做的是什么?很多同学都说是亭子。好,老师这里有一些做好的亭子,大家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尝试、学生尝试、教师演示,让学生感受到运用不同材质、不同方法制作的巧妙,感受到巧妙利用废旧材料的乐趣。 三、探究布局1. 老师这里有一张设计草图,同时还有各式各样的树、桥、建筑、回廊等等,现在我来请大家一起到前面来商量一下,怎么样按照草图将实景摆放好。请一个同学来摆,其他同学观看,也可以提出意见。老师给了很多的备选,想一想哪个才是最合适的?摆放的时候注意什么?2. 再来看看小作者自己的作品,比较一下你们觉得他的作品哪里做得特别好

9、?你们哪里做得好?(1)你们看在这幅作品中什么是主体?我们可以把主体突显出来,这样就显得主题鲜明了。(2)再来看这三处哪处最高?哪一处最矮?再来看看这三部分哪一部分的景物多,哪一部分景物少?园林是依靠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的制约与配合来取胜的,高低错落、相互照应所体现出来的韵律美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独有的艺术魅力。3. 所以,我们在制作时要做到主题鲜明、主景突出、结构分明、层次清楚、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对于设计图中多样变化的景物,必须有一定的主体,注重格局的合理性,否则会杂乱无章。既要使景物多样化,有曲折变化,又要使这些曲折变化有条有理,使多样的景物各有趣味,能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

10、体。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运用实物去布局现成的草图,再用别人的作品与自己的作品比较,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园林布局的重要性,感悟出布局的原则与技巧。活动中有的放矢地收与放,既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设计,又利于学生学习层次的提升。 四、欣赏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1)这幅作品的优点在哪里?我们同学在制作时要注重画面的对称与均衡。(2)这座花园的奇妙之处在哪?生活中有很多的废旧材料都可以用来造花园,这些废旧材料会让我们的作品变得生动而有趣。设计意图:从别人的作品中,学生能够无声地学习到制作方法、制作技巧以及废旧材料的巧妙运用。五、大显身手下面到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大家用身边的材料将

11、本组的设计草图制作出来,制作时注重:主题鲜明、主景突出、结构分明、层次清楚、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同时也请大家注重小组中的团结合作,发挥每位成员的作用。设计意图:制作中既要强调制作技巧,也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小组的合理分工与规则的制定,利于学生各司其责,学会交流、合作,利于组长协调好组内工作。六、花园逛一逛美丽的花园都造好了,我们一起去逛一逛吧!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座?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从平面草图到立体制作,需要一种空间的转换。各自的小制作最终拼成花园造型,需要她们考虑自己作品的大小、用材、色彩等与整体的配合度,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验,需要彼此的互帮互助。互相之间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的成

12、长提高。七、回家试一试我们不仅可以用废旧材料来造花园,还可以用粘土造,回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画张草图用粘土试一试。设计意图: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效果,课后让感兴趣的孩子自己去拓宽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作业要求用身边的材料将本组的设计草图制作出来,制作时注重:主题鲜明、主景突出、结构分明、层次清楚、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同时也请大家注重小组中的团结合作,发挥每位成员的力量。教与学的评价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会分工、合作,已逐步养成合作中互相倾听、互相尊重、轻声讨论、你带我帮、追逐榜样的习惯,在求知历程中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不断生成的课堂问题,他们能借助教师的帮助或小组合作交流,

13、研发共进,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途径。各自收集的资料的共享,各自体验劳动创作的分享等,能为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分享品性的发展带来帮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张扬,更能获得尝试创造的快乐体验。制作中,通过交流合作对作品不断做出评价,不断添加、装饰和完善作品。在对自己的制作过程做出反思,给予他人分享的同时对别人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创作是有限的,多个人的合作是可以激发出“火花”的。从组内交流到组际交流,交流面的扩大,给了学生更大的智慧碰撞的机会。教师的合理建议,让学生有目的地修改而避免走弯路。合作作品的呈现,凝聚了团队合作的精华,通过展示达到分享之意,也升华了团体协

14、作精神。自评、他评、师评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优劣,在互助、互评中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审美度。反思和总结 “我造的花园”这节课是在“美丽的园林”“水墨园林”两课的基础上,用综合媒材来制作花园,这节课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利用媒材与各种方法制作景物上。这节课是“我造的花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一起探讨并设计了草图,让学生根据草图自己准备材料。课上我以小桥的示范来介绍各种制作方法和材料的使用。先是最简单地用长条形的纸做一座简单的小桥,告诉学生其实手工很简单;然后启发学生怎么样表现出小桥的台阶,学生上来把纸全部朝着一个方向折叠,我将另一边用折扇折的方法折出后,让学生比较怎样的折法更生动,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很生动地表现出台阶;接下来我将一张卡纸用整体造型的方法做出了一座有栏杆的小桥,让学生明白剪剪贴贴就可以做出很生动的小桥。小桥不是只可以用纸材来做的还可以用废旧材料,两个大小不一的火柴盒就可以搭出桥身,再装上弯弯的栏杆也是一座很精致的小桥。方法是多样的,只要善于动脑就会有优秀的创造。不同教学策略设计这节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孩子在电脑中设计花园,也可以让用粘土进行创作。教学资源库 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