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79850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宁波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四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二、积累(26分)1.读下面这节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宁波,宁波 三江六塘河,是你的脉搏 那时,无数的船jing (1) ,拍打先民的海涂湖泊 激荡历史的漩w (

2、2) 东海的独木舟,在七千年前就集体歌唱 它认得海上丝chu (3) 之路荡漾的轻放 认得越人龙腾虎yu (4) ,飞渡劈波 古老的意志穿越死亡 开出生生不息的花朵 (1) (2) (3) (4) 1.(1)浆 (2)涡 (3)绸 (4)跃【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桨”不要写错成“浆”;“涡”和“绸”,分别与“水”和“丝”有关,所以是“氵”和“纟”旁。“跃”本义为“跳”,所以是“足”旁。2.古诗文名句默写。(IO分) 翻开书卷:一抹山色能引发遐想,“水是眼波横,(1) ”;一江流水能激起感慨,“(2) ,不舍昼夜” ;一株青莲能触动心弦,“香

3、远益清,(3) ”; 一轮明月能寄托祝福,“但愿人长久,(4) ”。诵读经典:品味刘方平月夜中“(5) , ”的喜悦,领略杜甫望岳中“(6) , ”的豪气,感受古人“(7) , ”的友情曾经淡忘的情景,曾经模糊的面容,就能与你隔空邂逅。2.(1)山是眉峰聚 (2)逝者如斯夫 (3)亭亭净植 (4)千里共婵娟 (5)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6)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7)【示例】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10分,每空1分。(7)所填句子符合题意即可,每空有一个错别字,扣0.5分;有两

4、个及两个以上错别字,不给分;漏字、加字,该空均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与默写能力。(1)(4)题为直接性默写,(5)(7)为理解性默写。注意“峰”不要写成“锋”,“植”不要写成“直”,“郎”不要写成“朗”。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4)且焉置土石?3.(1)旧,原来 (2)挑选 (3)写 (4)况且【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汇的能力。(1)“故”不要译作缘故;(2)注意此字并非通假字;(3)中“书”字为名词用作动词,“写”;(4)中“且”用于句首有反问的语气。

5、注意一些特殊用法,比如(3)中“书”字为名词用作动词,写。4.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两浙光风三月柳”选出下联( )(2分) A.齐家立业即文章 B.千秋功业一楼书 C.四面湖山依几席 D.争与友人戏落红4.B【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对对联,要注意其常识,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结构形同、平仄相协,宽对即可。从结构上看,上联是“四字短语+三字短语”;从词性来看,是“偏正短语+偏正短语”,认真分析所给的四个选项,B项是符合要求的。5.名著阅读(6分)(1)为下列名著选择合适的广告语。(3分)格列佛游记 海底两万里 西游记 A.虚幻绮丽的神魔世界,现实社会的艺术投影B.光怪陆离的四国漫游,尖锐

6、深邃的讽刺笔法C.科学理性的故事框架,惊险奇特的冒险历程(2)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印证。(3分) “好事情”阿廖沙(童年) 苏辙苏轼(苏东坡传)5.(1)B C A(2)【示例1】小说中的“好事情”是阿廖沙认识的第一个有文化的朋友。他和阿廖沙一起安静地感受自然的美好,耐心地倾听阿廖沙的喜怒哀乐,有时还会说一些让阿廖沙终身难忘的话。他的善良、热爱生活等美好品质给苦难中的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示例2】苏辙和苏轼一起读书长大,同中进士。后来两人离多聚少,靠书信互相宽慰。在苏轼历经宦海沉浮时,患难与共。

7、对苏轼而言,苏辙不仅仅是兄弟,更是相互扶持的知己。(3分,能选择一组人物,扣住“陪伴”列举相关情节,突出“陪伴”的意义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1)题通过选择广告语考查对名著特点的把握。可从选项中找出与名著相契合的词语,进行判断。比如格列佛游记主要记叙了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故可选择对应B项;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可选择对应C项;西游记中刻画了众多的神魔形象,故可选择A项。(2)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注意对题干中“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的理解,选自自己较为熟悉的一组人物,概括有关人物

8、之间互帮互助(相互陪伴),情谊真挚的情节。三、阅读(53分)(一)蜕变(18分)蔡浩淇她用胖嘟嘟的小手紧握着婴儿床的栏杆坐着,舌尖不住地舔着刚长出的两颗门牙,灵澈的眼珠子骨碌地转动,四处张望。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了点点金圈。一片葡萄叶摇曳着飘下,落在她的脚跟前。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在树叶边缘晃动,过了一会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不声不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团中有两粒小眼直盯着她。“达达,达达”她惊慌地

9、尖叫,小手死命地挥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了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渐庞大“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搂住她的双肩,焦急地望着她。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见了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这么晚了,怎么有毛虫出现?”她紧依着他,相偎坐着。见到毛虫引起的疙瘩已消尽了,代之的是满脸臊热。她瞥了他揽着她肩膀的手一眼,偷偷抱怨:这么晚出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关门了。“妈咪妈咪”最断人肠的呼喊将她手中的蚂蚁上树炒出锅外。她慌忙跑过去,小女儿蜷缩在婴儿床的一角,满脸诧异地哭叫着。一条毛虫肆

10、无忌惮地在婴儿床的栏杆上爬行,她一阵昏花,用了四十年的心脏几欲罢工。小女儿挣扎着想爬起来,令人心碎的哭泣成了啜搐。她咬咬牙,解下围裙往栏杆用力一挥,毛茸肥圆的毛虫滚落于地。她抬起脚,闭起眼重重一踏,觉得脚下一阵瘫软。 “不要怕,”她强抑住胸腹的翻腾,轻抚着女儿泪水纵横的苍白面颊,“不要怕,毛虫并不可怕。”“奶奶,”是小孙女清稚的童音,“那是什么?”她朝小孙女圆胖小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条肥厚的黑线正由阳光下往阴影处滑动。日光下鲜明的黑线掀开了她人生的相簿,一组组幻灯片在眼前跳动。她深吸了口气,咧开干瘪的嘴,露出仅剩的两颗门牙朝小孙女笑笑。“那是蝴蝶的幼虫。”她说。 【注释】蚂蚁上树:四川名菜。

11、(选自台湾极短篇小说选)故事场景的组合6.阅读小说先关注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各用一个词填空。(4分)小小的毛毛虫,伴随着“她”走过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小小的婴儿床,承载了“她”、“ ”、“ ”的童年。故事以毛毛虫为线索,始于初遇时的 ,历经再见时的恐惧,终于凝望时的 。6.小女儿 小孙女 惊慌 平和(安然)【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小说情节内容的能力。注意题干“各用一个词”的要求。第一空应为第段内容,此时“她”已为人母,而婴儿床内的是“她”的女儿;第二空应为第段内容,此时“她”的身份是“奶奶”,而婴儿床内的是“她”的孙女;第三空,应对第段中的“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地挥舞”,童年的“她”面

12、对毛毛虫非常惊慌;第四空对应第段,老年的“她”平和面对毛毛虫,并对孙女说:“那是蝴蝶的幼虫。”语言意义的蕴含7.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仅仅是在安慰孙女吗?请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7.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不仅仅是在安慰女儿,也是在给自己打气,从“脚下一阵瘫软”和“强抑住胸腹的翻腾”中可以看出,“她”在孩童时受毛毛虫惊吓留下心理阴影,长大后仍心有余悸,所以“她”说“不要怕”其实也是在给自己打气,暗示自己要克服恐惧。【解析】本题考查对画线句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上文“她”童年时的“惊慌地尖叫”,青年时“见了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可知毛毛虫已给“她”留下了“后遗症

13、”,而作为母亲的她对女儿“不要怕”的安慰外,还应该有对自己的鼓励。称呼人物的标识8.小说中没宥出现主人公的名字,都用“她”来代替。请你说说作者的意图。(4分)8.作者故意隐去主人公的名字,暗示读者名字在这篇小说中并不重要。作者是想以“她”来代表不断成长蜕变的一类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及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小说中没有主人公的名字,而又写到了童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的“她”,“她”由开始对毛毛虫的害怕,到后来老年的平和心态。作者之所以没有具体的人名,应该是将“她”这个一个人,作为一类人来写,如此更全面地阐释“蜕变”的主题。标题主旨的暗示9.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6分)

14、9.说明:本题6分,分层赋分。第一层:仅从人物的身份、外貌、年龄等表层变化理解“蜕变”,理解肤浅,表述较笼统。【示例】我认为这里的“蜕变”,指的是一个人的变化。从小女孩到母亲,到奶奶,主人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第二层:从心里逐渐成熟的角度理解“蜕变”,理解较浅层、较单一,表述较有条理。【示例】我认为这里的“蜕变”,是指一个人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面对毛毛虫时,主人公开始很害怕,后来克服了恐惧,最后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种变化,就是人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第三层:能从心灵成长的角度理解“蜕变”,理解有深度、多角度,表述有条理。【示例】我认为这里的“蜕变”,不仅指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过程,也是心灵成长的过程。主人公在经历了不同角色的转变后,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接纳。在接纳中,生命获得了更多的领悟,心灵变得安宁,对周围的人、事、物给予尊重,从而更好地与世界相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蜕变”本义指人或事物向不好的方向发生变化。结合小说内容,变化的是不仅是“她”的年龄,以及对“毛毛虫”的态度,还应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成熟的过程。由开始对毛毛虫的害怕厌恶,到“那是蝴蝶的幼虫”,这种变化,还应是于其它生命的尊重,与外界更好地相处。(二)理性思维(12分) 你的朋友是否曾经就某个问题来征求你的意见?如果是的话,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