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新教程高三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教程2编14单元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7747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8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全新教程高三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教程2编14单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12全新教程高三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教程2编14单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2012全新教程高三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教程2编14单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2012全新教程高三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教程2编14单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2012全新教程高三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教程2编14单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全新教程高三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教程2编14单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全新教程高三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教程2编14单元课件(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全新教程高考语文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2编第14章第1节,第一节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非常不敢说 五代时冯瀛王门客讲道德经首章,有“道可道,非常道”。门客见“道”字是冯名,乃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宋无名氏撰籍川笑林,课堂考点探究,课后题组精练,第一节,课前初试真题,课前初试真题,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等到”,故选A。,参考译文: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父亲叫康再遇,跟从太祖讨伐李筠,也死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他的父亲战死之后,皇帝诏令让他接替他父亲的职位,跟从石守

2、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跟从其他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担任了登州刺史。不久做了代州知州,后又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宋真宗即位后,把康保裔召回朝内,因为他的母亲年老需要奉养,真宗赐给他上等的酒、茶、米。诏令嘉奖了康保裔,让他去做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之,师参与战斗,恰逢天色已晚,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会战。第二天黎明,契丹人将宋军重重包围,手下人劝康保裔换套铠甲突围逃走,康保裔说:“大难当头,我不会苟且偷生。”于是就与敌人展开决战。打了两天,杀伤很多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士兵死伤殆尽,弓箭也已用完,援兵却迟迟未到,于是康保裔战死沙场。

3、 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听到康保裔战死的消息非常震惊难过,连续两天没有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谢恩说:“我的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您不降罪,还封赏我们,我们真是蒙受不同寻常的恩遇啊!”说完哭着趴在地上不能起身。皇帝同情地说:“你们的父亲为国家而死,封赏当然要厚重。”回头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自己也死在战场上,他们祖辈都有忠心节操,非常值得褒奖。”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重视礼节,喜欢结交宾朋,擅长骑射,射飞禽走兽没有不中的。 曾经一张弓放了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们都佩服

4、他的射术之妙。康保裔经历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伤口。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帝知道后,就又给了他的军队很多赏赐。 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队伍赶来配合作战,后来跟契丹兵一战,康保裔全军覆没,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 当时诸将大多损失部属,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全军撤回,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宠”为“使荣耀”之意。,参考译文

5、: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自幼聪明颖悟,长大后,身高挺拔若山岳,伟岸有风度,凭借文章而闻名于世。他目睹元代政治的衰败,写了七八千字的长信呈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举荐他,他没答应。他退隐青岩山,著书立说,名声一天天大起来。太祖出征江西时,王祎献上颂词。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个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说学问的广博,你不如宋濂。要说才思的雄健,宋濂不如你。”太祖创设礼贤馆,召他来安置在馆中。 多次升迁,为侍礼郎,掌管起居注。做南康同知府事,多有惠民措施,太祖,赐给他金带以示荣宠。太祖准备登基,把王祎召回来,商议礼仪。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疏说:“恳求苍天永保江山的关键,在于存心以忠厚为本,政

6、治宽大,上依天道,下顺人心。严刑峻法,可以一时使用而不可经常如此。浙西既已平定,赋敛应当削减。”太祖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是不完全照他说的办。第二年修撰元史,皇帝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王祎擅长史事的记载,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元史修成后,被提升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他奉皇帝诏命在大本堂执教,经义理解透彻,析理畅达,善于开导。皇帝召见他在殿堂对答,必定赐他坐下,随便谈论。五年正月,皇帝与群臣商议招抚训谕云南,命王祎带诏书前往。到后就告谕梁王,应该立即奉送版图给职方官,不然朝廷讨伐的军队早晚之间就到。梁王不听从,把他安排在别馆住宿。又一天,王祎又告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有

7、百万生灵,不愿看到他们毙命于刀锋之下。若是你们仗着地势的偏远险要,抗拒英明的皇帝,后悔就晚了。”梁王很害怕就服从了,立刻让他改,住客馆。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梁王迫不得已叫出王祎来见,脱脱想要让王祎屈服,王祎呵斥说:“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况且我和你都是使臣,岂有向你屈服的道理!”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素负盛名,不可加害。”脱脱捋起袖子说:“今天就是孔圣人在这里,按理也不得活。”王祎回头对梁王说:“你要是杀了我,朝廷军队紧接着就到,你的大祸不久就到了。”王祎最终遇害。,【注】 媐(x

8、):嬉戏。 瘗(y):埋藏 窭(j):贫穷。,解析:选D。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卒,通“猝”,仓猝。还应学会联系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参考译文: 申甫是云南人,崇尚侠义并且有口才。孩童时,常常在道路上拴着老鼠嬉戏。有个道人经过这里,教申甫做游戏。就让他捡拾道路旁的瓦石,在地上按四方设置,投放老鼠在中间,老鼠多次逃亡不能出来。不久引诱野猫到来,野猫想从中获取老鼠,也终究不能进入,野猫、老鼠相互抵抗了很长时间。道人于是悄悄告诉申甫说:“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它吗?”申甫当时还是小

9、孩,不懂得他的话,立即回答说:“不愿意。”道人于是离开了。,明朝天启初年,申甫正在学习佛学,在河南山东间往来,没有学到东西。 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把一卷书抛给他,就急速告别离开了,不知去向。打开看那本书,都是古代的兵法,并且车战解说得非常完备。 申甫就留在山中,学习了一年多,不再学习佛学了。,不久将那本书埋藏在嵩山下,出游到颍州,寄居在州人刘廷传家里。刘翁是原来颍州的大侠客,门下宾客有数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的。刘翁出资让申甫到京师。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

10、听从、信任。愍帝即位,北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京师,京师九门都在白天关闭着。在这时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事情紧急,于是向朝廷举荐申甫。 愍帝召见(他)到偏殿,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劳(他),申甫感动而泣,在殿墀下叩头,,大声说:“臣不才,愿意用死来报效。”于是立刻任命刘公做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借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了京营副总兵,然而没有把兵权给申甫,听凭他自己招募士兵。过了三日,招募的士兵稍微聚集,率领的都是市中不懂得用兵器的穷人的子弟,但申甫所传授的本领,又是战车方面的,仓促不能做成。就选择日子部署那些士兵,没有时间演练。在当时,有权势的人都不学习兵法,(那些人)和刘公、金公的(意

11、见)多次不一致,又嫉妒申甫出身平民却被提拔任用,(他们)谋划先把当前的大敌击退,就日夜传下兵符,督促申甫决战,然而恰巧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被打败战死。满桂,是原来大同总兵官,出名的良将,因为救援赶到京师,愍帝正倚仗看重他。满桂已经战败,京师震惊害怕。 申甫没有办法,痛哭,在夜间带领自己的部众用绳索从城墙上出来,还没有到芦沟桥,部众就逃跑了大部分。 申甫亲自奋力战斗,被数十支飞箭射中,最终被杀。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等到逃亡的士兵被带领回来时,竟然没有人理会申甫的死亡。在申甫死后数日,刘公又带领八路军队出师,奔向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

12、娘山扎营,遭遇埋伏发生战斗,督促将士殊死战斗,经过一昼夜,各路援兵不到,也战死了。,解析:选A。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够发现把“敌”翻译成“敌人”就会造成整个句子没有实义动词作谓语,而其余选项句子中的加点词都能通过给出的解释把整个句子完整地翻译出来, “敌”“匹敌(名词作动词)”,就这么简单。,参考译文: 孔明是伊尹、周公那样的贤人啊。但评论他的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因为他遭受乱世之难,而处在英雄落魄之时啊。 一般人都努力上进(博取功名),而他独自归隐,神态安闲地住在草庐中,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被起用。(孔明)挺身接受刘备托孤的重任,不放任不专权,别人

13、没有谗言可进。权势大但主上不猜疑,权高位重而部下不忌妒。励精图治使蜀地风俗教化清正明直。宽恕过错或惩罚罪行不因职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这是成就帝王之业的政治啊。,用使百姓安乐之道管理百姓,百姓即使劳苦也不怨恨;用使百姓生存之道杀人,死者也不会有所怨恨,这是成就王业的大事啊。孔明都处理得非常好,确实是伊尹、周公那样的贤人啊。但评论的人竟然说他自比管仲、乐毅,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这怎么能同他们谈论孔子到鲁国出仕和自比老子、彭祖呢!更有甚者竟认为孔明不能与司马懿匹敌,这无异于小孩子的见识。他们难道不是因为司马懿的话而相信他吗?而不知道他的话都是骗人的。 司马懿不能欺骗孔明

14、,所以常常在孔明用兵的间隙,荒谬地说些大话来欺骗他的部下。这些评论的人只是没有发现罢了。,当初孔明兵出祁山,司马懿带兵抵御他,听说孔明将要割上邽的麦子,(司马懿)收拾辎重日夜兼程前往。(等到了那里,)孔明因为缺粮已经退兵,司马懿欺骗部下说:“我们连夜兼程行军非常疲劳,这是懂得用兵的人希望抓住的机会。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军队没有现成的粮草还转移作战,即使能战胜他们,后面何以为继?这是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一定不会干的事啊。 司马懿心里知道这样,表面说大话来欺骗部下罢了。不久孔明出兵斜谷,司马懿又率兵抵挡他。 了解到孔明的军队还未靠近渭水,就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孔明军队快要

15、到达了,司马懿欺骗众人说:,“诸葛亮如果真是勇敢的人,应当从武功山出兵依靠山势摆下阵势。如果向西到五丈原,各路军马没有战事了。”敌人的军队已经在没有退路的战场上了,率领部队长驱直入,前来与他交战,这也是稍微懂点军事的人不会做的事。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不会从此地出兵,姑且狂妄地用这些话来表现诸葛亮的怯弱,以显示自己料事如神,并且能稍稍安慰军心。所以孔明带领严整有法度的军队,不用欺骗的权术,不贪图小的胜利,他就说:“诸葛亮志向远大但不能抓住时机,善于谋略但缺乏决断,喜欢用兵却无实权。”诸如此类,都是等到孔明用兵间隙时,胡乱说些大话来欺骗他的手下,这哪是他的真实想法啊!,那些善于洞悉别人真实想法的人,不

16、在他的敌人存在的时候,而是在他的对手死后再做出判断。孔明活着的时候,司马懿的话是那样的。等到他死后,司马懿巡查孔明军队的营垒阵地,整理衣襟慨叹说:“真是天下奇才啊!”这是他看到诸葛亮的治军的规矩法度,是远在自己之上,是自己不能做到的,恍然若失,不自觉而说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真实想法了。评论的人不相信这些,却相信司马懿欺诈的话,难道不是又被他骗了吗!,唐朝的李靖,是谈论军事的雄辩之人。我曾经读到他的以提问、作答形式而写成的书,领略他论述孔明用兵的妙处,详细完整,对司马懿却只字未提。他是真正懂用兵的人,因此能够看得出来,世上那些迂腐书生的观点,为什么不是李靖这样的观点呢?孔明距今将近千年了,没有能真正懂得他的人。我为他的不幸感到愤恨,所以详细地说明这件事,使世俗拿成败论英雄的人稍微收敛一些。,课堂考点探究,一、陌生词的考查 高考中文言文阅读考查实词词义的一题,往往会出现没有见过的实词或难以理解的实词。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的第一题。,【注】 上:皇上,指朱棣。,【解析】 A项,语:告诉。B项,委:堆积。C项,识:知道,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