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谈高污染人群的职业性铅中毒及其预防措施

101****45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5页
文档ID:89977362
谈高污染人群的职业性铅中毒及其预防措施_第1页
1/5

谈高污染人群的职业性铅中毒及其预防措施摘 要:汽车修理和驾驶人员是交通运输行业中铅的高污染人群,汽油中的铅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侵入人体,引起铅中毒阐述了职业性铅中毒的危害,职业性铅中毒的种类、症状和临床表现,职业性铅中毒的诊断治疗;并提出了职业性铅中毒的预防措施,以引起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 关键词:铅中毒;高污染人群;预防措施1 职业性铅中毒概述  铅为质软的重金属,熔点327 ℃ ,沸点1 620℃ ,温度在400~ 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铅化合物有铅白[Pb(OH)· 2PbCO3]、三氧化二铅(又名黄丹Pb2O3)、氧化铅(又名密陀僧PbO)、四氧化三铅(又名铅丹或红丹Pb3O4)、硫酸铅(PbSO4)、铬酸铅(又名铬黄PbCrO4)等  铅的高污染人群及接触铅的机会:铅矿及含铅金属矿的开采;冶炼、熔制铅锭、铅板、铅管及其他铅制品;印刷业中的铸字、铸版;蓄电池工业的熔炼、铸栅极;焊接和熔割含铅金属及涂有含铅油漆的金属制品;陶瓷、搪瓷、景泰蓝使用铅化合物配釉料;塑料加工、油漆生产中使用含铅颜料等  汽车驾驶员是交通运输行业中铅的高污染人群之一汽油中的铅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侵入人体,引起铅中毒。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为尾气污染和铅酸蓄电池产生的废气污染物、废液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污染物汽油燃烧后,从尾气中排出卤化铅粒子,在大气中再转化为氧化铅、碳酸铅等无机铅化合物,约有2/3的大颗粒铅尘以气溶胶状态悬浮在大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蓄电池在汽车运行中不断的放电和充电,每只电瓶每A·h(指电量计量单位)平均就要排放9g左右废气,每辆车1a将排放2kg废气(铅的氧化物及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在蓄电池报废时还要排放废硫酸液,废硫酸液中含有硫酸、硫酸铅等,固体物中含有铅、二氧化铅、硫酸铅、镉、砷等据测定,车内铅、苯、甲苯、镍、铬、锰等6种物质的质量浓度比外部一般高3~ 5倍  除了汽车驾驶员之外,常见其他污染人群如交警、环卫工人容易吸入汽车尾气,加油站工作人员、汽车维修人员长期接触汽油,因此都属于铅的高污染人群[1]2 职业性铅中毒的危害  铅是常见的工业毒物接触铅的行业和工种有印刷、蓄电池、玻璃、陶瓷、塑料、油漆、化工、造船、电焊等,铅矿的开采和冶炼也接触大量的铅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或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消化道,如果在生产中长期吸入大量的铅蒸气或微细粉尘,血液中铅含量就会超过正常范围,引起铅中毒。

  铅的毒害作用可影响很多系统,而以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及血管的病变较明显铅对红细胞有毒害作用,对骨髓中红细胞的毒害作用更为突出;铅可引起卟啉代谢障碍,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铅还可使血管痉挛铅中毒时出现的某些症状,如铅绞痛、高血压、神经麻痹等,都与末梢小动脉痉挛有关化验检查可见点彩红细胞增多(正常值上限< 3 000/百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正常值0.5%~ 1.0%);尿中粪卟啉增高(正常值150μg/L);尿中δ-氨基酮戊酸(δ - ALA)质量浓度亦增高(正常值6mg/L);血中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δ-ALAD)活性下降(正常低限为126.4单位);尿铅增高(正常值上限0.08mg/L);血铅亦增高(正常值上限500μg/L)  铅对人类生育机能多方面造成的危害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毒物,对其毒性,人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了解了对接触者的各种危害,职业接触铅以后,可以对人类的生育机能造成影响,并对第二代的健康产生危害  铅可通过胎盘转运对发育中的胚胎产生毒理学作用孕妇职业性接触铅及饮用铅污染的水,及吸入铅污染的空气可使胎儿血铅及器官铅含量明显增高,一般胎儿组织中的铅含量低于母体的铅含量。

  铅可使妇女的受孕能力降低,是造成流产早产的又一个原因对哺乳期妇女,铅可以通过乳汁排出,一些接触铅作业的乳母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使婴儿食入过量的铅,对婴儿造成损害总之,铅可以对人类生育机能的多方面都可以造成伤害,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铅接触者,保证她们及其子女的健康3 职业性铅中毒的种类、症状和临床表现  铅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是由于服用大量铅化合物所致,工业生产中急性铅中毒较少见在正常情况下,进入人体内的铅,大部分可以由粪便和尿排出正常人每日可由粪便排出铅0.02~ 0.39mg,由尿排出铅0.02~ 0.08mg由于铅的排出,一般情况下,铅不会在人体内蓄积而引起铅中毒当然,如果长时间内,铅的排泄量小于铅的吸收量时,体内的铅不断蓄积,就有可能诱发急性铅中毒或慢性铅中毒  铅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机体,其次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经粪尿排出,少部分通过汗腺、唾液腺、乳腺排出铅具有蓄积作用,在体内主要以不溶性磷酸铅[Pb3(PO4)2]形式沉着于骨骼内当食物中缺钙,或因感染、饮酒、服用酸性或碱性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均能使骨内不溶性的磷酸铅转化为可溶性的磷酸氢铅入血,从而诱发铅中毒的症状出现。

  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铅中毒后的早期症状常是一般性的衰弱状态如感到疲倦、乏力、头晕、头痛、腹痛、抽筋、便秘、体位变动时眼睛发花、烦躁、口中有金属甜味、食欲不良、睡眠不安和肌肉及关节疼痛等,有的面色灰白、体重减轻随后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腹部隐痛、便秘等病情加重时,出现四肢远端麻木,触觉、痛觉减退等神经炎表现,并有握力减退有的病人可见有铅线,即在齿龈和牙齿交界处出现暗蓝色线,为硫化铅颗粒沉积而形成,口腔卫生较好的人不易出现重者可出现肌肉活动障碍典型的铅绞痛,即突然发作的脐周剧烈绞痛,也可发生在上腹部或下腹部发作时查体腹软,无压痛点,挤压腹部时疼痛可以减轻,面色发白,全身冷汗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有些患者面部呈黄或灰白色(铅容)患者可出现贫血,且常伴有高血压,个别人有蛋白尿出现部分患者自诉手足轻度发麻,有时可发现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但典型的铅麻痹(腕下垂或中下垂)现已少见重症铅中毒时,可出现铅中毒脑病铅中毒越深上述症状越显著在此需要说及的是,凡从事铅作业的人员,都存有不同程度的铅吸收,但是通过检查吸收量不是过多,而且身体健康情况也很正常,这表明人体内所含的是在安全限度以内的低铅量,这不属于铅中毒的范围。

4 职业性铅中毒的诊断治疗4.1 铅中毒的诊断  根据对象接触铅的历史及临床表现,以及口中有金属味,有铅线等典型症状,可以初步断定被检查对象为铅中毒进一步的诊断要根据化验结果  中国目前执行的诊断标准是卫生部1974年修订的1974-卫防字446号文件国外也制定了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但各个国家的诊断标准不一致1968年,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职业病医生制定了统一的铅中毒诊断标准英国等国的诊断标准规定,当化验指标在容许类- 2类,即使出现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也不能算铅中毒当化验指标在过量类- 3类时,即使被检查对象无症状也是不容许的,需要进行治疗4.2 铅中毒的治疗  铅中毒的治疗,包括驱铅和对症用药两种疗法  驱铅药物,按性质分为可溶性络合剂和阻断性络合剂可溶性络合剂可以与体内的铅络合成为可溶性络合物,从尿中排出较常用的药物是依地酸钠钙(EDTA)阻断性络合剂为大分子络合剂,可于肠道内与铅形成不溶性的大分子络合物,而起到阻断经口摄入的铅及胆汁等肠道排放的铅经肠道的吸收,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药物[依地酸钠钙(EDTA)]的用法是:隔日静脉注射一次,每次2g,一共注射5次或者将2gEDTA稀释至250mL后静脉滴注。

维生素C和路丁有改进铅中毒患者的代谢作用,服用后能加速尿铅的排出它们的用法是:维生素C每日3次,每次150mg;路丁每日3次,每次100mg目前已研制出高分子络合剂低脂果胶驱铅药,疗效略低于EDTA,但口服无任何副作用  对症用药是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来用药治疗,例如神经衰弱、贫血等5 职业性铅中毒的预防措施  蓄电池维修作业经常接触到铅极板和硫酸溶液,如果忽视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就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为此应当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中国对职工的职业病一贯执行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为此,对于制造、修理、维护、使用铅蓄电池的厂房、车间,必须备有通风,抽尘设备,地面保持一定的水分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合理地、科学地操作,中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制造、修理、维护、使用铅酸蓄电池的工作人员来说,在工作中都要不同程度地接触到铅与硫酸在生产铅蓄电池的车间和修理铅蓄电池的场所,在空气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有害铅烟、铅尘这些有害铅烟、铅尘可通过口腔、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如果进入人体的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就要引起中毒  对于从事铅、酸作业的操作人员来说,不注意个人卫生和不遵守规章制度是引起铅、酸危害的主要根源。

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具备和做到以下安全事项:  用无毒或低毒材料代替铅,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减少手工操作,如用机械化浇铸代替手工,熔铅炉使用感应电加热炉控制温度,安装吸尘排气罩,回收净化铅尘等  铅作业的工人应穿工作服、带过滤式防烟尘口罩,严禁在车间进食,饭前应洗手,下班应淋浴,坚持湿式清扫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的浓度、检修设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充电间应严禁烟火充电时必须拧开蓄电池加液孔盖,不能用高率放电计检查蓄电池,并严禁在充电间用火炉取暖和明火照明等,以防引起爆炸,造成火灾  车间应具有通风和消防设备有专用的更衣室、工作服、口罩、手套、工作帽等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与个人衣服分别存放在衣柜不同的柜格内,不要混在一起存放  在工作时间内,严禁吸烟、喝水、吃东西吃东西只能在指定的休息室内,进工作餐也应在指定地点工作室的地面应经常保持潮湿,每天清扫在焊接和修理极板时,应避免有伤口的手与氧化铅相接触工作服应勤洗,不准带回宿舍和家中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人的生命安全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投产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可能产生职业性铅中毒的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在技术、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职业性铅中毒。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