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下数学教学反思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77311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下数学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一下数学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一下数学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一下数学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一下数学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下数学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下数学教学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十几减九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 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

2、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十几减8、7十几减8、7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时从复

3、习8、7加几的口算入手,进行开火车,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再复习15-9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例题仍然是结合具体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15-8的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知道用“破十法” ,“平十法”和“想加算

4、减”计算,所以在交流算法时小朋友用小棒边摆边说,三种方法都呈现出来.在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时,学生更多的是喜欢“破十法” 和“想加算减”来计算,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的优化。十几减65432十几减65432的减法教学,是建立在十几减9、十几减8、7的基础上利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索算法,突出想加做减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以下几点:一、重视口算的复习与新知识紧密联系口算复习设计的意图是复习十几减8、7,十几减9和一些进位加法,引导学生说算理,沟通算法之间的练习,让学生自主迁移算法。通过设置与小蜜蜂比口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检测口算能力。二、创设生动的童话故事的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一味地计算孩子会感

5、到枯燥乏味,于是我创编了一个关于白雪公主的故事将本节课的新授及练习串联起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课件还配以生动的画面,无论听觉还是视觉都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孩子完全进入了故事情境,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新授过程中,由于让孩子主动探索算法,又充分让孩子表达、展示自己的算法,花了一定的时间,加上个别环节的设计使得第3题教学比较匆忙,没有时间充分让孩子说其中发现的规律,有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之嫌,挖掘不深。计算课的教学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这方面的教学探究,争取让课堂教学的遗憾更少一点。第二单元教学反思:认识图形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我的孩子对平面图形已经能够准确识别,但还

6、不能很好的说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因为一年级学生的认识特征,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抽象出平面图形概念还是有一点难度。3、反思教学重难点: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的难点是: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的辨认;2、图形摆放的位置不同了如何辨认。但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我的起步太高了,而且没有帮孩子在研究平面图形特征及区分上给予“阶梯”,引导学生不够到位,而且还“拔苗助长”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4、反思教学方法:这节课我的主要教

7、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尤其在教学伊始,通过引导学生怎样画手形,很多同学想到了印、描的方法,为后面从立体图形中画出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但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我这节课来说,我虽然做到了“放”,但却“放”得不合理,做到了“收”,但“收”得不全面,因为在讨论汇报这五种平面图形过程中,我有让孩子自己去找各种图形的特征难度太大,放给学生去做,但学生无从入手去进行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也不懂得研究;收得不全面是因为孩子不懂得系统的找到图形的特征,汇报出来的结果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所以导致这节课的知识点没有突出,还令学生学得模糊了;另

8、外,在练习上,很多孩子还没能很好看分辨出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数数、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因此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在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自己数数的好方法时,再请学生上台展示数数的方法,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

9、相机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引导观察数好的小棒,说说看懂了什么?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让学生在猜数中建立数感,先让学生感知10颗瓜子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颗有多少,最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瓜子的有多少颗。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整堂课虽然气氛活跃,但课堂中还

10、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学生第一次数100根小棒时,由于事先没有提示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数,导致数数时费时较多,造成后面的学习过程较紧张。学习数的组成时,虽然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摆摆小棒,而不是简单地看课件也许更能照顾到后进学生。写数、读数1认识整十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从1数到20,并且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捆表示个十,2捆表示个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这也是本节课的生长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本节

11、课始,我通过创设新学期爸爸妈妈给小朋友准备铅笔这一生活经验,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十”的概念。2我自己制作的课件,先一根一根数小棒,数到10根,捆成一捆,帮助学生复习旧知:10个一是1个十,并说明“一”和“十”都是计数的单位,再引导学生10根10根数小棒,数到100根捆成一捆,并问学生:一百根是怎样得来的,学生回答出:10个十根是100根。我自认为问学生这个问题很好,学生应该能准确地建立“百”,谁知在做100里有( )个十”这题时,还是有不少学生错误。课后反思:我开始问的是“一百”,而题目里是“100”,仅仅写法不同,就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认知模糊? 3 由“扶”到“放

12、”,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再一次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自主领悟读数、写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数一数、捆一捆、圈一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加深对整十数的认识。同时我还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真倾听的能力、概括和吸收他人见解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赏识,不断优化,体验成功。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

13、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自认为本节内容没有什么难度,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算理算法是一带而过,结果可想而知,好的学生不是我教的,即使这样,错误太多,有些是自己都想不到的错误,个别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无从下手。反思以后,我觉得这节课,我不仅没有重视算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脱离了实物对学生

14、的影响,如果一直用小棒来帮助学生思考计算,学生肯定不会感觉这样难100以内数的顺序100以内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中百数表是个重点。百数表有很多规律,不能只浮于表面,它对在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位的意义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的思路以及学生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更加明确,我安排了课前预习和“两观察两利用”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前预习。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读、思、划,对课本进行补白,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模仿学。 2、“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

15、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就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 、“两利用”是在“两观察”之后进行的。一是利用数目表找数,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目表中的位置。二是利用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和数的组成来比较大小,使学生感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教给学习方

16、法。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时采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尤其在学习例8时,引导学生由“看图说数比较数的大小说比较方法”时,让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在设计一些层次性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比较数大小的方法。最后是猜数游戏,也是本课知识的延伸,目的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今天我上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学习20以内的数时,曾比较过数大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多这样的问题。但是,究竟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一、创设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