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76753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报告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实验名称: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院 (系): 年级: 级 班指导教师: 研究生助教: 实验日期: 2017.05.26 交报告日期: 2017.06.02一、实验目的1.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2.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 Nu=ARemPr0.4 中常数 A、m 的值;3.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强化比 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套管换热器, 以环隙内流动的饱和水蒸汽加热管内空气,水蒸汽和空

2、气间的传热过程由三个传热环节组成:水蒸汽在管外壁的冷凝传热,管壁的热传导以及管内空气对管内壁的对流传热。本实验装置采用两组套管换热器,即光滑套管换热器及强化套管换热器。(一)光滑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1.对流传热系数 i 的测定在该实验中,空气走内管,蒸汽走外管。对流传热系数 i 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测定 i=Qi tm Si (1)式中,i 为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 W(m2);Qi 为管内传热速率,W;Si 管内换热面积,m2 ;tm 为内壁面与流体间的温差, 。tm 由右式确定:tm=tw-t1+t22 (2)式中,t1 和 t2 分别为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

3、;tw 为壁面平均温度, 。应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温度近似相等,用 tw 来表示。管内换热面积:Si=diLi (3)式中,di 为内管管内径, m ;Li 为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 m 。由热量衡算式:Qi=WmCpm(t2-t1) (4)其中质量流量由右式求得:Wm=Vmm3600 (5)式中,Vm 为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3h ;Cpm 为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m 为冷流体的密度,kgm3。Cpm和 m 可根据定性温度 tm 查得,tm=t1+t22 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t1、t2、tw、Vm 可采取一定的

4、测量手段得到。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系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做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u=ARemPrn (6)其中,Nu=idii,Re=umdimm ,Pr=Cpmmm 物性数据m、Cpm、 m、m可根据定性温度 tm 查得。经计算可知,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兰特常数 Pr变化不大,可认为是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简化为:Nu=ARemPr0.4 (7)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与 Pr,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A、m 的值。(二)强化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及强化比的测定强化传热又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

5、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金。强化传热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装置是采用在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来强化传热的。螺旋线圈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螺旋线圈由直径3mm以下的铜丝和钢丝按一定节距绕成。将金属螺旋线圈插入并固定在管内,即可构成一种强化传热管。在近壁区域,流体一面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因而可以使传热强化。由于绕制线圈的金属丝直径很细,流体旋流强度也较弱,所以阻力较小,有利于节省能源。螺旋线圈是以线圈节距H与管内径d的比值技术参数,且长径比是影响传

6、热效果和阻力系数的重要因素。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了形式为Nu=BRem 的经验公式,其中B和m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采用和光滑套管同样的实验方法确定不同流量下得 Rei和 Nu ,用线性回归方法可确定B和m的值。单纯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它的形式是: NuNu0,其中Nu是强化管的努塞尔准数,Nu0是普通管的努塞尔准数,显然,强化比 NuNu01,而且它的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三、实验流程设备主要技术数据1.设备主要技术数据见下表:表1 实验装置结构参数实验内管内径di(mm)20.00实验内管外径do(mm)22.0实验外管内径D

7、i(mm)50实验外管外径Do(mm)57.0测量段(紫铜内管)长度L(m)1.00强化内管内插物(螺旋线圈)尺寸丝径h(mm)1节距H(mm)40加热釜操作电压200伏 操作电流10安2.实验的测量手段(1)空气流量的测量空气流量计由孔板与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组成。该孔板流量计在20时标定的流量和压差的关系为: (8)其中,为20下的体积流量,m3/h;P为孔板两端压差,Kpa;t1 为空气入口温度(及流量计处温度),。由于换热器内温度的变化,传热管内的体积流量需进行校正: Vm=V20273+tm273+t1 (9) (2)温度的测量空气进出口温度采用Cu50铜电阻温度计测得,由多路巡检表

8、以数值形式显示(1-普通管空气进口温度,2-普通管空气出口温度;3-强化管空气进口温度,4-强化管空气出口温度)。壁温采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光滑管的壁温由显示表的上排数据读出,强化管的壁温由显示管的下排读数读出。(3)电加热釜是产生水蒸汽的装置,使用体积为7升(加水至液位计的上端红线),内装有一支2.5kw的螺旋形电热器,当水温为30时,用200伏电压加热,约25分钟后水便沸腾,为了安全和长久使用,建议最高加热(使用)电压不超过200伏(由固态调压器调节)。(4)气源(鼓风机)又称旋涡气泵,XGB2型,由无锡市仪表二厂生产,电机功率约0.75 KW(使用三相电源),在本实验装置上,产生的最大和

9、最小空气流量基本满足要求,使用过程中,输出空气的温度呈上升趋势。3. 实验设备流程图图2 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1-普通套管换热器;2-内插有螺旋线圈的强化套管换热器;3-蒸汽发生器;4-旋涡气泵;5-旁路调节阀;6-孔板流量计;7-风机出口温度(冷流体入口温度)测试点;8、9-空气支路控制阀;10、11-蒸汽支路控制阀;12、13-蒸汽放空口;14-蒸汽上升主管路;15-加水口;16-放水口;17-液位计;18-冷凝液回流口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实验前的准备,检查工作。(1)向电加热釜加水至液位计上端红线处。(2)向冰水保温瓶中加入适量的冰水,并将冷端补偿热电偶插入其中。(3)

10、检查空气流量旁路调节阀是否全开。(4)检查蒸气管支路各控制阀是否已打开。保证蒸汽和空气管线的畅通。(5)接通电源总闸,设定加热电压,启动电加热器开关,开始加热。 2. 实验开始。(1)关闭通向强化套管的阀门11,打开通向光滑套管的阀门10,当光滑套管换热器的放空口12有水蒸气冒出时,可启动风机,此时要关闭阀门8,打开阀门9。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换热器出口处有水蒸气冒出。(2)启动风机后用放空阀5来调节流量,调好某一流量后稳定5-10分钟后,分别测量空气的流量,空气进、出口的温度及壁面温度。然后,改变流量测量下组数据。一般从小流量到最大流量之间,要测量56组数据。(3)做完光滑套管换热器的数

11、据后,要进行强化管换热器实验。先打开蒸汽支路阀11,全部打开空气旁路阀5,关闭蒸汽支路阀10,打开空气支路阀9,关闭空气支路阀8,进行强化管传热实验。实验方法同步骤(2)。3.实验结束后,依次关闭加热电源、风机和总电源。一切复原。五、注意事项(1)检查蒸汽加热釜中的水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特别是每个实验结束后,进行下一实验之前,如果发现水位过低,应及时补给水量。(2)必须保证蒸汽上升管线的畅通。即在给蒸汽加热釜电压之前,两蒸汽支路阀门之一必须全开。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开启需要的支路阀,再关闭另一侧,且开启和关闭阀门必须缓慢,防止管线截断或蒸汽压力过大突然喷出。(3)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即在接通

12、风机电源之前,两个空气支路控制阀之一和旁路调节阀必须全开。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关闭风机电源,然后开启和关闭支路阀。(4)调节流量后,应至少稳定38分钟后读取实验数据。(5)实验中保持上升蒸汽量的稳定,不应改变加热电压,且保证蒸汽放空口一直有蒸汽放出。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一)光滑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1.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表(计算过程在下面第2步)表2 光滑管换热器原始数据及数据整理表传热管内径di:0.020 m 有效长度:1.00 m 冷流体:空气(管内) 流体:蒸汽(管外)组数1234孔板压差 P (KPa)0.221.202.233.20空气入口温度 t1 ()30.9

13、31.531.932.4接上表空气入口温度 t2 ()73.967.565.866.6壁面温度 tw ()99.799.799.799.7管内平均温度 tm ()52.449.548.8549.5m (kgm3)1.0851.0931.0971.093m W(mK)0.02850.02830.02820.0283Cpm JkgK1005100510051005m ( Pas)0.00001970.00001960.00001960.0000196空气进出口温差 t () 433633.934.2平均温差 tm ()47.3050.2050.8550.2020时空气流量 V20 (m3h)10.6424.8633.8940.60管内平均流量 Vm (m3h)11.4026.3335.7742.87平均流速 um (ms)10.0823.2831.6337.90传热量 Q (W)148.45289.22371.39447.36i W(m2)49.9491.68116.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