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三高考文科综合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75321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高三高考文科综合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07年高三高考文科综合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07年高三高考文科综合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07年高三高考文科综合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07年高三高考文科综合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高三高考文科综合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高三高考文科综合教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 “政治卷”分析,武 汉 大 学 张乾元 2007年9月,一、回顾与展望 二、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生答题分析 三、 提高学生答题能力,一、回顾与展望,1、2006年分析的回顾 2、2007年试题评价 3、 2008年展望,1、2006年分析的回顾,2006年我们曾经对2002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卷从题量和分值、考点、试题学科切入点、政治学科内在结构等视角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历年来政治试题的内容和结构方面带有规律性的特点,那么这些分析的有效性如何?让我们首先一起来回顾一下:,(1)、题量和分值分析 小结:五年的高考“文综”(政治部分)题量在1

2、418题之间(其中卷812题,卷57题);分值在90108之间(其中卷3248分, 卷5260分);从2004年开始, 卷少了一个大题,出现第39题分值特大的现象(“超级综合题”)。,(2)、考点分析 小结:总的看来,近五年“文综”政治部分考点相对集中。 从考查的知识点看主要有: 经济常识 :商品、商品贸易、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共性和个性、市场的调控;企业经济效益;三大产业(三农问题、第三产业的发展);财政和税收; 中央银行的职能;市场交易的规则和消费类型;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哲学常识: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性;意识和认识(产生的基础、条件、发展的规律、与实践和实践经验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

3、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与发挥能动性);分析和认识事物及其发展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内因和外因、事物发展的趋势);价值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人的社会属性、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政治常识:国家制度(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机构及其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政党(政党制度、党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国家主权和对外开放(国家政权和国际关系、对外开放) 从知识点考查的频次看,主要有: (1) 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与发挥能动性(意识和认识的反作用;(2)价值规律和政府管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3)国家性质和政

4、府职能;(4)产业发展(三农问题、能源问题、第三产业);(5)世界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对外政策;,(6)价值观和人生观; (7)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内因和外因、事物发展的趋势) 从考点的组合形式看 卷:20022005年的试题是以“材料”为主线,把政治、经济、哲学的不同知识点串在一起,形成若干个“知识组”,可以称之为“模块结构”;而2006年这种“模块结构”只有一个,即第2425题“趣味智力题”,其他试题又回归到传统的命题方式,即按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集中排列试题。这一变化值得注意。,卷:自2004年以来,延续了一个惯例,就是地理、历史和政治试题考点遵循集中和

5、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每年基本上地理(第36题)、历史(第37题)和政治(第38题)各有一个学科内综合考题,另又一个学科间综合考题(第39题)。 总之,近五年来的统计表明,政治科目考点相对集中,试题组合相对稳定。这些有利于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训练。,(3)、试题学科切入点分析(卷) 小结: (1)单一学科切入点居多。在总共23题中,学科内综合题有16题(不含2003年第40题,因为这一题虽然以历史学科切入,但属历史和地理学科间综合题),从分值来看,每年单一学科综合题约100分,约占卷分值62。 (2)交叉学科切入点以历史科切入点为主。在7题学科间综合题中,基本上都与历史有关,其中

6、除2005年是以地理资料配图外,其余各年均以历史资料配图。 为什么试题学科切入点以历史科为主?因为历史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历史。尽管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存在,但历史不是死的知识。逝去的存在无非是经济、政治变化引起的历史事件、文化的变革,或者是历史变革导致新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发生。历史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的状况,所以它又有特定的空间地理特征。历史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客观性,在相同的历史观下,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趋于一致,所以有利于维护考试的公正性。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有利于培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4)政治部分学科内结构分析 政治部分学科内结构分析(卷)我们着重分析“

7、文综”政治部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在卷中分值的比例。在五年的“文综”政治部分,经济常识所占分值最大,一般占20分以上,约为卷政治部分总分值的40,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各占2040。,我们分析得出的结论,第一,题量在1418题之间(其中卷812题,卷57题);分值在90108之间(其中卷3248分, 卷5260分) 第二,考点相对集中,试题组合相对稳定。考点主要集中在: (1) 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与发挥能动性(意识和 认识的反作用) (2)价值规律和政府管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3)国家性质和政府职能 (4)产业发展(三农问题、能源问题、第三产业) (5)世界市场、国际(政治、经济)

8、关系和对外政策 (6)价值观和人生观 (7)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内因和外因、事物发展的趋势),第三,试题学科切入点以历史科切入点为主。历史切入,史、政、经担纲(以政治科分值分布为例) 第四, “文综”政治部分经济常识所占分值最大。 第五,时政主题清晰,历史为现实服务。(每年高考 “文综”试题围绕热点问题展开。热点与焦点是不同的(热点持续时间长,焦点持续时间短;热点是恒温问题,焦点是高温问题)。 (1)“城乡发展”(如“三农问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区域发展”(2004年区域电力紧张)、“经济和社会发展”(气象经济、旅游业、能源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洞庭湖变迁)“国

9、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欧亚大陆桥、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区)(即“五个统筹”) (2)政府管理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三峡移民、洞庭湖治理、农民工权益保护) (3)民族文化、民族独立和民族关系 (4)党的建设 另外还有未考的:台湾问题、海洋资源与海洋权益、国内民族关系也值得重视。,上述分析的有效性如何?我们主要从“考点分析”这一点来验证: 2007年“文科综合”政治卷(I卷): 第24题考的是“商品价值量”问题(注意与教材(一上)第11页的“算一算”的一致性) (2006年总结的经济常识的考点为商品、商品贸易、价值规律); 第25题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和破产”问题,考核的要求是“价值

10、规律”的作用(2006年总结的经济常识的考点为商品、商品贸易、价值规律); 第26题是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经济手段的作用”问题或者“税收消费税的作用”(教材一下第26页)( 2006年总结的经济常识的考点为市场经济的共性和个性、市场的调控); 第27题考的是“消费的作用”问题(教材一下第80页)(与 2006年总结的经济常识的考点“市场交易的规则和消费类型”有关);,第28题是关于“人工智能”问题,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关(教材二下第45页) ,属2006年总结的哲学常识的考点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内容,但是在课本基础上的延伸; 第29、30、31题考

11、的是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材二下第六课和二上第三课), 2006年总结的哲学常识的考点为分析和认识事物及其发展的方法(联系、发展和矛盾分析); 第32题考的是“国家的对内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教材三年级的1819页), 2006年总结的政治常识的考点为国家制度(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机构及其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 第33题考的是“公民的义务”,(教材三年级第6062页),这一题在2006年的考点分析中涉及到的是国家制度(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机构及其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 第34、35题考是“我国政党制度”中“党的

12、领导方式”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材三年级第77页和8891页), 2006年总结的政治常识的考点为政党(政党制度、党的建设); 结论:2007年卷12题48分,其中40分与2006年的总结高度相关,8分吻合度低(第27题和第28题)。,再看2007年“文科综合”政治卷(卷):共5个小题,即第39(1)、 39(2)、 39(3)、40(5)和40(6)题。 第39题(32分)是一道经济常识为主的材料分析题。从出题的形式看,是文字材料和表格材料结合的试题;从考点来看,属2006年总结的考点“世界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对外政策”范围,又是时政热点(恒温)题【“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

13、开放”】;从考查内容来看,39(1)和39(2)是考查“我国的对外贸易”,39(3)考察的是“我国的对外政策(政治和经济政策)”(教材三年级第145147、154159页);从学科内知识分布看,涵盖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两部分,属学科内综合试题;从考核目标和要求看,在“描述和阐释事物”的三个层次要求都有涉及。(附: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第40题是历史、地理和政治综合题,出题的方式还是以历史为切入点,综合政治、经济、社会和地理知识考察学生的能力。就40(5)和40(6)来说,考点涉及的知识点是2006年总结的哲学常识“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与发挥能动性);分析和认识

14、事物及其发展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内因和外因、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政治常识“国家制度(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机构及其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值得说明的是40(5)和40(6)考点又一次涉及“物质和意识及其相互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这是2006年我们特别说明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问题讨论:为什么20022007年“物质和意识及其相互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必考的知识点?,2、 2007年试题评价,(1)特点: 第一,注重人文,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第二,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第三,更加注重参考答案的层次性和全面性。 (2

15、)需改进之处: 第一,个别“参考要点”值得斟酌。 第二,个别“参考要点”应更明确。 第三,问题设问不合理。,3、 2008年展望 展望的基础 (1)历史分析; (2)现实分析(热点); 怎么考?考什么? (1)三个基本不变:政治学科重点考核的知识点基本不变;史地政学科间和政治学科内分值相对不变;出题方式(“模块化”和试题切入点)总体不变; (2)试题切入点方面,注意十七大涉及的热点问题,如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建设、台湾问题等。 (3)重要知识点:从实际出发、坚持矛盾分析方法 (4)能力要求:教材关联知识的综合运用,二、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 )考生答题分

16、析 1、总体情况 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各题学生得分和人数分布如下: 第39(1)题(平均分3.66分),第39(2)题 (平均分2.61分),第39(3)题 (平均分3.41分),第40(5)题(平均分3.07分) 第40(6)题(平均分2.24分),2、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各题考生答题分析 第39(1)题 (1)评分细则 在我国制成品国际贸易中,贸易总额逐年增加。(2分)(如果意思表述出来了,给1分)其中化学类产品是逆差(1分)(如果答案为入超或进口大于出口,且表述完整给1分);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杂项制品保持顺差。(1分)(如果答案为出超或出口大于进口,且表述完整给1分)我国制成品贸易总额一直保持顺差,存在贸易不平衡现象。(2分)(如果把“贸易不平衡”表述为“结构不合理”,应当给1分)科技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1分)(把“比重”说成“比例”“份额”。同样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