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广东省地理高三高考试卷解析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7503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广东省地理高三高考试卷解析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06广东省地理高三高考试卷解析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06广东省地理高三高考试卷解析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06广东省地理高三高考试卷解析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06广东省地理高三高考试卷解析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广东省地理高三高考试卷解析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广东省地理高三高考试卷解析教程(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卷解析,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曾玮 E-mail: 联系电话:02033371307 2006.9,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4年9月:广东、山东、海南、 宁夏 2005年9月:江苏 2006年9月:福建、浙江、辽宁、 安徽、天津,圖1 課程改革啟動了? Parsons,1987,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主要内容,一、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二、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三、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和建议,一、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地理高考卷的基本情况分析,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1.试题的文字阅读量增加 2005年

2、广东省地理卷共8页,2006年增加到了10页; 32、33、34题等题目,都有大量的文字信息与图片信息,要求考生从散乱或杂乱的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迅速进行清理归纳,从事实中归纳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回答; 考试时间仍然为120分钟,无疑增加了考试的难度。,2.试题的图表数量增加、类型多样,2005年广东卷共有7幅图,2006年广东卷共有20幅图,2个表; 图表的类型变化多样,许多图表学生从未接触过,对学生正确阅读图表的能力要求较高;,3.加大了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考查,题目普遍以考查地理能力为主,单纯的知识性强、仅凭记忆的题目极少。命题意图明确,渗透新课程的理念,正面引导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活动

3、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4.试题的综合性增强,在试卷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原理兼重,在一道题目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文因素,例如综合性较强的题有32、33、34,合计分值为28分,占有较大比重。,5.非选择题普遍具有开放性,题目能体现开放性思维,题量也大增,重在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这使猜题似已无多大意义,重要的是回答问题的方法和可能设定的答案及评分标准。 如31(2)(5)、32(4)、33(2)、34(1)(3)(4),合计约37分左右。,二、2006年广东省地理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高考答题过程中出现错别字

4、郊(交、效)区; 莫高窟(崛、掘、窑); 河流径(蒸)流变化大; 经(径)向地带性、纬(伟)向地带性;,2.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有待加强,如33(2)读图1415,指出景观特征。 地理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是完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程度很小的各自然要素及其地域的外貌特征,它又可分为单一自然要素的景观和综合了各自然要素的地域景观,前者如地质地貌、气温降水、水文、土壤的理化特征、动植物群落、各种自然灾害等,后者则表现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单元直至全球的自然带。 人文景观是特定地域上各种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如聚落、农田、工业区、工农业产品、通讯

5、运输网络等等。,图14学生的答题情况有:视野开阔;以水田为主,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光热充足,雨热同期;灌溉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技术含量高;土壤肥沃;平原为主等。 图15学生的答题情况有:幽静;以旱田为主,位于北方地区,降水较少;该地区水旱灾害频繁;深山藏古寺;山地为主等。,3.审题不清,31(1),此地区地势总体特征为_。学生答为:地势较平坦;以冲积扇为主;冲积平原;山河相间,中间高上下低;地势较高、地表不平;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高西北低;中间高四周低等; 31(3),此地区以壁画著称的旅游景点是_。学生答为:敦煌石窟;敦煌壁画;敦煌;敦煌市;青海湖鸟

6、岛等。,如33(1),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_(保留整数)。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1、70、73、28、30、80、140、1万、17732451等。,4.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欠缺,5.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较差,第34(4),从所给的资料中,学生其实可以获得如下一些信息,也即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人文因素,如:经济增长缓慢、外债负担沉重、人口增长过快、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等。有些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也就出现了像“饮用水安全性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低下”、“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落后地位,受福国剥削严重”、“过渡放牧,不合理耕作”等

7、答案,不是从试题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而是自己随意的编造答案,自然也就不能得分。,6.语言表达能力差,如34(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这里明明是有两个问题: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地区分布相对均匀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城市、工业与人口地区分布高度集中的原因是什么?许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只论述日本或者只论述德国的情况;有的将德国与日本不分开进行论述,说一句德国又说一句日本,说一句地形的特点又说一句自然资源的特点,混为一谈,想到哪里就答到哪里;有的写了一大段,却没有写明论述的是哪个国家等。,7.对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准确, 答题时口语化严重,如34

8、(1)学生答:德国位于欧洲的中心地段,陆上邻国多,市场广阔;日本是岛国,邻国少;日本人口数量大;德国的工业化较早,基础坚实,在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合理的协调,而日本工业起步晚,人口集中分布在城市化较早的地区; 34(3)学生答:加强对外联系,开放优惠政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等。,三、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和建议,2007年广东省地理卷设计模式,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试卷结构与题型:全卷三大题,36小题; 单项选择题20小题,双项选择题10小题,选择题分值约50%; 综合题6小题(包括填绘简图、计算、读图分析、案例分析、综合论述等)分值约50%。 内容比例: 自然地理占总

9、分值30%左右 人文地理占总分值30%左右 区域可持续发展占总分值25%-30% 环境保护占总分值10%-15% 试题难度比例: 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20%,2007年广东省文科基础卷设计模式,考试范围与内容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部分)内容 物理学科课程标准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1-1模块 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化学1、化学2和选修课程的化学与生活模块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题型、试卷结构与内容比例 题型为四选一的选择题,共75题,每题2分。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共占分值的72,

10、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共占28。 具体内容比例: 政治18题36分,历史18题36分,地理18题36分 物理7题14分,化学7题14分,生物7题14分 试卷难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2007年广东省理科基础卷设计模式,考试范围与内容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部分)内容 物理学科课程标准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2-1模块或选修3-1模块 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化学1、化学2和选修课程的化学与生活模块或化学与技术模块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题型、试卷结构与内容比例 题型为四选一的选择题,共75题,每题2分。物理、化

11、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共占分值的72,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共占分值的28。具体内容比例见下表: 物理18题36分,化学18题36分,生物18题36分, 政治7题14分,历史7题14分,地理7题14分 试卷难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2007年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

12、、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 论证和

13、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新课程地理高考命题将会出现的变化和特点,1.阅读量将增加 阅读量的增加既可体现在综合题部分,也可在选择题部分表现出来。 新课程强调案例教学,要求有案例分析题,势必在一部分题目中设置一定的情景,举出实例,考生通过对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事实中归纳出地理的基本原理,答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新课程重视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加工能力,要从散乱的材料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

14、息,并迅速进行归纳整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2.地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多变式,图表的数量增加,表现形式多变,体现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出现实物图片,联系社会实践;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在综合题中会出现填绘简图、读图分析等题型,对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考查将会加强。,3.灵活掌握地理概念,针对地理概念的考查; 题目设置的地理情景中地理概念的正确理解; 阐述和论证地理问题时对地理概念的正确应用。,4.基础与能力考查并存,题目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基础题更基础,能力题更灵活,推理题更严密; 基础题目可以回归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能力; 能力题目是指利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地理问题,要求进行严密的推理,对

15、学生的地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5.综合题将具有开放性,开放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利用地理原理、地理观点阐述地理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试题有利于避免各种版本教材的差异; 开放性试题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 学生能力,(一)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识记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最低层次的能力要求,它是形成高层次能力要求的基础,只有能够对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进行完整而准确的记忆,才能为形成其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再认,即对已经认识过的地理现象、地理事实进行再辨认; 二是对

16、所学地理知识的再现,即通过回忆、重新表述已经记忆过的地理事物。,例如: (2006年广东卷综合第38题)地球成为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其有利条件是。 学生的几种典型答案:适当的大气、温度、水分以及日照和昼夜温差适中;有水源,有适宜人类居住的温度及昼夜变化,有氧气,有臭氧层削弱辐射;处于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大气、水、光照;,温度适中,距恒星距离适中,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水与氧气的出现。 与太阳距离适中,有大气层、有水源、温度适中; 有昼夜变化,与太阳距离适中,温度适中,地球能吸引住大气; 地理位置适中,温度适宜,存在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水分、氧气,有安全的运行轨道;,(二)理解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能力,考查的层次主要有如下四种:运用地理概念对地理事物做出判断的能力; 例如:(2006年广东地理卷)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三产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