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程8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856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程8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13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程8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13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程8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13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程8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13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程8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程8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程8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单元内容,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1.背景 (1)实力变化。 西欧和日本的衰落,美国成为_。 苏联实力增强,_的影响日益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 _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_上的矛盾日益加 剧。,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社会主义国家,两极格局,社会制度、国家利益,2.表现 (1)开始标志对峙表现。,【误区警示】“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当然在“冷战”期间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爆发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局面下的体现。“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对峙,全方位的对抗。,3.两极格局的形成

2、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欧洲:1949_。 亚洲:二战后朝鲜分裂,并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 _。 拉美:1962年,爆发了_(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对峙,冷战,热战,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知识导图】,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西欧丧失了_的优势地位。 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2)进程。 1951年,西欧六国_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

3、国的控制,推行_的)经济:飞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_ _。 (2)政治: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_的目标。,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政治大国,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_,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_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维护自身的独立,1961,(3)不结盟运动规定的政策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奉行_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建立_作 为行动纲领。 (4)影响。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_ 的崩溃。

4、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 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 上的重要力量,非集团、不结盟,国际经济新秩序,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原因:受_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实质:_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 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苏联解体。 原因:_的政治改革1991年底,_成立。,苏联改革,社会制度,戈尔巴乔夫,独立国家联合体,2.冷战后的形势 (1)特点:缓和与紧张、_并存。 (2)原因。 “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

5、内部长期压抑的_ _等矛盾相继爆发。 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3)表现。 1999年,美国打着“_”的旗号轰炸南联盟。 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 楼遭恐怖分子袭击。,和平与动荡,民族、,种族、宗教、领土,人权高于主权,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有哪些?其结果如何 (1)表现。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_ _。 欧洲:1993年_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日本:极力争取_席位。 俄罗斯联邦:取代了_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 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_,反对 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

6、平。 (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_”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 一步发展。,单极,世界,欧洲联盟,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苏联,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一超多强,【史论要旨】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恐怖主义仍威胁着世界和平。,美苏“冷战”的表现、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自由的人们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194

7、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 演说(1947年6月5日),1.依据材歇尔计划的联系和区别。 提示:(1)本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

8、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1)区别 所谓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2)联系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

9、的形成。 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拓展延伸】雅尔塔体系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2)评价: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对于维持战后长期和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反映了二战期间的国际力量的对比状况,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它是战后的紧张局势和世界大战危险的根源。,3.归纳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特点。 提示:(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

10、,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师生互动】有人认为,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对此应如何理解? 提示: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二战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美苏争霸成为冷战的主要表现形式。,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

11、学知识分析探究: 材料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 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5月30日),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下国际格局的特点。 提示:(1)这次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也不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决定了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2)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

12、“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3)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4)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拓展延伸】材料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的非常有力的竞争者;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盟国,但是它们在全世界争夺经济领导地位方面同我们进行着竞争,而且竞争得很厉害。”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摘录) (1971年7月6日),解读:材料主要表明20世纪70年代欧洲与美国、日本与美国关系的变化,从二战后的追随美国到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3、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美国与西欧关系经历了美国帮助西欧经济复兴、西欧追随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逐渐摆脱美国控制的历程,西欧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日益走向联合。 (2)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在经济与外交上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提示:(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师生互动】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抗不存在,为何说世界依然不是太平的呢? 提示:(1)两极格局结束,原有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失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方面的矛盾显露出来,频繁发生局部战争。(2)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