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演示文稿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8233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演示文稿(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考点,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质量一定时, 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控制变量,远大于,图 341,本实验第一部分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 m 的大小,测 出相应的 a,验证 a 与 F 的关系;第二部分保持 m 不变,改变 M 的大小,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验证 a 与 M 的关系,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 板,小桶,细绳,砂,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天平,刻度 尺,砝码,4实验步骤及器材调整,(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 M 和 m,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

2、 342 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图 342,(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 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至不挂砂桶的小车刚好在斜面上 保持匀速运动为止.,(4)将砂桶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使小 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 标上号码,(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中的砂量重复步骤(4), 每次记录必须在相应的纸带上做上标记,列表格将记录的数据 填写在表内,(6)建立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在 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相应的图线以验证 a 与 F 的关系. (7)保持砂及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增,减

3、砝码),重复上述步骤(5)、(6)验证 a 与 M 的关系,5注意事项,(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 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 角,(2)改变 m 和 M 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3)每次利用纸带确定 a 时,应求解其平均加速度,6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该实验原理中 Tmg,1 1m/M,,可见要在每次实验中均要,求 Mm,只有这样,才能使牵引小车的牵引力近似等于砂及砂 桶的重力 (2)在平衡摩擦力时,垫起的物体的位置要适当,长木板形 成的倾角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每次改变 M 时

4、,不再重 复平衡摩擦力 (3)在验证 a 与 M 的关系时,作图时应将横轴用 1/M 表示, 这样才能使图象更直观.,1(双选)(东莞五校 2011 届高三联考)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 究小车加速度 a 与小车所受拉力 F 及质量 m 关系的实验,图 343 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 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两项,说法是正确的是(,),AC,A要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D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图 343,2用如图 344(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

5、平衡摩擦力,图 344,(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 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 34 4(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 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如何进行?,答:_,_.,(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 拉力 F,他得到 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 aF 图线是下 图中的_(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 f50 Hz.图 345 是某 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 每两点之 间还有 4 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 s1、s2、s3、s

6、4 以及 f 来表示小 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_.根据 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结 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 345,解析:(1)平衡摩擦力的要点是把有打点计时器的那一端适 当抬高,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匀速下滑,则小车所受摩 擦力和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可认为小车所受 绳子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达到平衡摩擦力的作用,热点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例 1】(广东五校 2011 届高三联考)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 究加速度 a 与物体所受合力 F 及质量 m 关系的实验,图 34 6 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打点时间间隔为 0.02 秒)

7、,图 346,(1)图 347 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 347,(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分别得到小 车加速度 a 与质量 m 及对应的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才能比 较直观地确定小车加速度 a 与质量 m 之间的关系呢?,_.,(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甲、乙两位同 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作出了加速度 a 随合力 F 的变化图线如图 348 所示图 348 甲中的图线上部出现了弯曲偏离了原 来的直线,其主要原因是_图 346 乙中的图线不通 过原点,其主要原是_.,图 348,(2)在验证小车

8、加速度 a 与小车质量 m 的关系时,为使图象 更直观,作图时应将横轴用 1/m 表示,即作加速度与小车质量 倒数之间的关系图象 (3)图348 甲中图线后半段偏离直线是没有满足砂和砂 桶的质量要远小于车的质量这个条件造成的;图 348 乙图 线存在明显的横截距,说明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 不充分,验证牛顿第二的实验一般都会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进行,考察的重点是利用纸带运算加速度、平衡摩擦力 及误差分析,1(2011 年广州一模)用图 349 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图 349,(1)为清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为: 取下_,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

9、高并反复调节,直 到轻推小车后,小车能沿木板做_运动,图 3410,答案:(1)砂桶,匀速直线,(2)描点、连线如图 15 所示,0.30(0.280.32 均可),图 15,热点 2,动力学实验新题型,【例 2】(2009 年全国卷)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 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3411. 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 上标出 A、B 两点,B 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 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图 3411,实验步骤如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 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 m;,用直尺测量 A、B 之间的距离 s,A

10、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 h1,B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 h2;,将滑块从 A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 t;,重复步骤 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t ;,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 f 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 cos; 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做出 fcos,关系曲线,(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 g) 斜面倾角的余弦 cos_;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_;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 a_;,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 f_;,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作用 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2)测量滑块

11、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 3412 所示, 读得 d_ .,图 3412,(2)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 3.6 cm,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 2 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 10 分度,所以读数为 3.6 cm0.21 mm3.62 cm.,2(2010 年浙江温州十校联考)现要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 图 3413)、木块、计时器一个、米尺,图 3413,(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让木块从斜面上方一固定点 D 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 A 处,记下所用的时间 t.,用米尺测量 D 与 A 之间的距离 s,则木

12、块的加速度 a,_.,用米尺测量长木板顶端 B 相对于水平桌面 CA 的高度 h 和长木板的总长度 L.设木块所受重力为 mg,木块与长木板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木块所受的合外力 F_.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_,代入测量值计算求出的值.,改变_,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求出的平均值,(2)在上述实验中,如果用普通的秒表作为计时器,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某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案:,A选用总长度 L 较长的木板,B使长木板的倾角尽可能大一点 C选用质量较大的木块,D使木块从斜面开始下滑的起点 D 离斜面底端更远一些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填写代号),长木板的倾角(或长木板顶端距水平桌面的高度) (2)AD,解析:板 L 较长,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下滑的时间长, 测量的相对误差也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