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演示文稿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809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演示文稿(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考点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2第二类问题: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性质、已知条件 等),选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求力,3在处理力和运动的两类基本问题时,关键在于加速度 a, 加速度是联结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桥梁,可画方框图 如下:,4.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可根据题意选某一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 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有的物体虽是涉及对象但受力或运动情况 不明不能选为研究对象,需要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转移研究对象 分析,(2)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正确画出受力

2、示意图 (3)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过程示意简 图特别注意:若所研究运动过程的运动性质、受力情况并非 恒定不变时,则要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几个不同的运动阶段详 细分析.,(4)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已知受力情况时)或运动学公式(在,运动情况已知时)求出加速度,(5) 利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运动定律进一步解出所求物理,量各物理量统一用国际单位制单位,1(单选)一物体初速度 v05 m/s,沿着倾角 37的斜面匀 加速向下运动,若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5,求 3 秒,),C,末的速度(斜面足够长)( A12 m/s C17 m/s,B15 m/s D20 m/s,2用一水平恒力

3、将质量为 250 kg 的木箱由静止开始沿水平 地面推行 50 m,历时 10 s,若物体受到阻力是物重的 0.1 倍, 则外加的推力多大?(g 取 10 m/s2),【教师参考备选题】以初速度 v0 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物体经过 时间 t 到达最高点求:,(1)物体由最高点落回原地所用时间 t1. (2)物体落回原地时的速度 v1 的大小,解:物体的运动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再分析这两个,阶段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取向上为正,上升阶段:体受重力 mg 和空气阻力 f,方向都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考点 2,超重和失

4、重,1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大于,(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小于,(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_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3)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为_,的现象,零,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的条件,上,加速,(1)发生超重现象的条件:具有向_的加速度如物体向,上做_运动或向下做_运动,减速,下,(2)发生失重现象的条件:具有向_的加速度如物体做,向上_运动或向下_运动,减速,加速,(3)拓展:物体运动时,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上的分量,物体 就处于超重状态;同理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下的分量,物体就处 于失重状态,3超重和失重

5、的本质,超重和失重在本质上并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重)发生了 变化,而是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绳的拉力(视重)发生了变化,即看起来好象物体的重力变 了,但实际上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D,3(单选)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 B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 C物体处于超重或者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 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 D物体处于超重或者失重状态时,其质量和受到的重力都 没有发生变化,解析:不管是超重还是失重,发生变化的是视重,而物体 的实际重力并没有变化;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为物体的质 量,超

6、重和失重时物体的质量均无变化,所以惯性也未变化 因此正确答案为 D.,4(单选)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在他迅速下蹲的过程中体,重计示数将(,),D,A始终变小 B始终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D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解析:该同学下蹲过程中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在加 速下降过程中,其加速度方向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体重计 示数小于人的重力;在减速下降过程中,其加速度方向向上, 人处于超重状态,体重计示数大于人的重力人最后蹲在体重 计上静止时体重计示数等于人的重力,考点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方法,1正交分解法:当物体的受力情况较复杂时,根据物体所 受力的具体情况和运动情

7、况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利用正交 分解法来解 2整体法和隔离法 解决力学问题时,为解题方便,常将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 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相应的定律来分析求解,这种方 法称为隔离法但有时又要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此时要求整体内 部有相同的加速度),然后对整体进行研究,这种方法称为整体 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解题中往往是交替使用,(1)对于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由于 在系统中将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可先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和 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所受外力的某一 未知力或加速度若要求系统中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则应用 隔离法将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从系统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

8、,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相互作用力中的某一个未知力, 这类问题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应用来解决的,(2)对于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各不相同,如在系统中有一 个物体加速运动,另一个物体静止,且相互作用,这类问题应 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联立来求解,应用隔离法通过 对某一物体的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求出两物体 间的作用力,再过渡到另一物体上,应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 定律)求出最后结果,5(单选)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 1 和 2 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 水平桌面上,如图 331 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C,F1 和 F2,且 F1F2,则 1 施于 2 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9、图 331,图 13,6如图 332 所示,质量为 0.5 kg 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 30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0.5 m 的距离速度由 0.6 m/s 变为 0.4 m/s,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0.1,求作用力 F 的大小( g10 m/s2),图 332,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14.,图 14,热点 1,连接体问题,【例1】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 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 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 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

10、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 如图 333 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 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2.当运动 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 a1 m/s2 上升时,试求:,图 333,(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解析:解法一:(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 F,由于 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 F.对 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334 甲所示,则有: 2F(m 人m 椅)g(m 人m 椅)a,甲,乙,图 334,解得 F440 N,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

11、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F440 N,(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 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有: FFNm人 gm人 a FN275 N,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为 275 N.,解法二: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 和m;运动员竖 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F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 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 ,FFNMgMa FFNmgma 由得 F440 N,FN275 N.,连接体问题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中的重点,体现在,多个物体相对静止,一起运动时,可以把这些相对静止的物

12、体 看做连接体,连接体中的每一部分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同时, 有些情况,比如带有滑轮的题目中,也可以把连接体问题看成 两个物体具有大小相同的加速度的问题来求解要点是连接体 中,整体的加速度与其中每一个个体的加速度均相同,1(双选)(2010 年东莞一中模拟)如图 335 所示,A、B 两物体质量分别为 mA、mB ,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水,),平力 F 推 A,用 FN 表示 A 对 B 的压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 mAmB ,则 FNF B若 mAmB ,则 FNmB ,则 FNmB ,则 FNF,BC,图 335,解析:本题无需计算,由于整体与 B 的加速度相同,故整 体受的合

13、外力 F 一定大于 B 受的合外力,故选择 B、C.,热点 2,超重和失重,【例 2】(双选)(广东六校 2011 届高三联考)如图 336 所 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 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 时的伸长量大了,这一现象表明( ) 图 336 A电梯一定是在下降 B电梯可能是在上升 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下 D乘客一定处在超重状态,BD,解析:电梯静止时,弹簧的拉力和小铁球所受重力相等 现在,弹簧的伸长量变大,则弹簧的拉力变大,小铁球的合力 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上,小铁球处于超重状态但是电梯 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故选

14、 BD.,由于超重失重在现实生活中常见,所以高考比较注,重本部分的考察要注意的是,超重、失重只是两个现象,并 不能用超重和失重现象来直接解决问题解决超重失重的问题 最终还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2(双选)(2010 年广东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在最近的校运会 上,体重为 m50 kg 的小维在最后一次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 1.80 米的高度夺得高三级跳高冠军,他成为了我们心中的偶像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关于小维跳高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有(,),AC,A小维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小维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小维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的重力 D小维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小于他的

15、重力,解析:忽略空气阻力,跳高过程可以看成竖直上抛运动, 全过程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都处于完全失 重状态,故A 正确,B 错误跳高运动员要从地面跳起,必须 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所以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必须大于 运动员的重力,故C正确,易错点: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例1】如图 337,m 和 M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 角为的光滑斜面下滑,则 M 和 m 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图 337,错解分析:错解:以 m 为研究对象,如图 338,物体 受重力 mg、支持力 N、摩擦力 f,如图建立坐标有: 图 338,再以 mM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 339, 图 339,(mM)gsin(Mm)a,据式解得 f0,所以 m 与 M 间无摩擦力 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模仿, 似乎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 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住错误的起 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思维定势,一见斜面就觉得摩擦 力应沿斜面方向归结还是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正确解析:因为 m 和 M 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可以将(mM) 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339,建立坐标,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x:(Mm)gsin(Mm)a,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