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岳麓版6讲1840—1900年列强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6493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岳麓版6讲1840—1900年列强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岳麓版6讲1840—1900年列强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岳麓版6讲1840—1900年列强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岳麓版6讲1840—1900年列强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岳麓版6讲1840—1900年列强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岳麓版6讲1840—1900年列强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历史新课标岳麓版6讲1840—1900年列强教程(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 民族的奋起,第三单元 考点考向,第三单元 考点考向,1.注意一个结合:把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形势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有机地结合起来。 2把握两条主线:一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加深;二是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探索。 3理解三个关系,即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关系、抗争与探索的关系、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民主革命影响的关系。,第三单元 复习策略,1.本单元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复习时,可将本阶段历史分为两个阶段:18401900年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1900191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第6讲

2、主要介绍18401900年列强的侵华,可用2课时;第7讲主要介绍中国人民的抗争,可用3课时。,第三单元 使用建议,2结合第6讲【要点探究】中有关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和侵华的阶段性特征的比较,指导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特点。如“鸦片战争开始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注意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来诠释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过程。,第三单元 使用建议,第三单元 使用建议,3在结合【要点探究】复习列强的侵华史时,可充分利用地图辅助教学。如出示相关地图,从中找出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3、的具体位置,这样可以做到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历史知识。也可利用表格法归纳本专题的有关知识。如利用“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简表,可以使复杂的问题更加简单、更加明了,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掌握和记忆历史知识。,4在复习第7讲时,可结合【要点探究】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辛亥革命的结局,利用讨论法、对比法使学生明确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其探索活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第三单元 使用建议,第6讲 18401900年列强的对华侵略,第6讲 18401900年列强的 对华侵略,第6讲 考点梳理,闭关锁国,出超

4、,英国,原料,商品,鸦片,林则徐,鸦片战争,1842,第6讲 考点梳理,主权和领土完整,香港岛,2100万,厦门,宁波,第6讲 考点梳理,洋务运动,英法,英法,北京,圆明园,北京条约,第6讲 考点梳理,民族资本主义,日本,朝鲜,中国东北,台湾,东学党,丰岛海面,黄海海战,台湾,2亿两,重庆,通商口岸,内地,第6讲 考点梳理,义和团运动,抚而用之,扶清灭洋,第6讲 考点梳理,辛丑条约,1900, 探究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1)从原因上看: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等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由于不满足鸦片战争的既得利益,要

5、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从性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第6讲 要点探究,(3)从进程上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国,战火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燃烧。第一次鸦片战争持续了两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合发动的,美俄充当了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了四年,英法不仅攻占了广州,而且还一度攻占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天津和北京,并洗劫了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等,破坏程度及规模都进一步扩大了。,第6讲 要点探究,(4)从结果上来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均开始遭到

6、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的侵略势力不仅扩大到沿海各省,而且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例1 2011海淀模拟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 A教训落后、腐朽的中国政府 B占领和扩大在华商品市场 C改造异教徒 D割占更多领土,第6讲 要点探究,点评 英国和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其对外扩张的目的也有所不同。英国以商品输出为主;俄国以扩张领土为主。,

7、B 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英国需要开辟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于1840年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为了进一步打开世界市场,进一步侵略中国,18561860年英法联合侵略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C 解析 鸦片战争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了11处通商口岸,由南到北,沿长江而上到达汉口,深入中国内地。, 探究点二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1)从割地看,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些具有战略地位的大片领土被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从赔款来看,南京条约给英国赔款2100万

8、银元,而马关条约给日本赔款是白银二亿两,加上3000万两的赎辽费,这样数额的赔款是空前的。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列强争做中国债主,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第6讲 要点探究,(3)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马关条约新开的四口和开辟的内河新航线,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最远到达西南的重庆。 (4)从侵略方式看,南京条约的规定有利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向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从影响上看,南京条约使中

9、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例2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 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天津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C 解析 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第6讲 要点探究,C 解析 注意关键词:“东方的小国”。近代史上中国被日本打败。 点评 学习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要注意对其加以归类:如割地的条约有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赔款的条约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开埠通商的条约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 探

10、究点三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 (1)甲午战争以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他们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确保其商品倾销中国市场,如何便利其掠夺中国廉价原料。为此,列强通过增开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免收内地税、保证其人员在华活动自由、安全和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这是这一时期列强发动战争的动因和确定不平等条约内容的主要依据。,第6讲 要点探究,(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凭借其雄厚的

11、资本优势,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强迫贷款、开设银行、修筑铁路、开设工厂、开采矿山等。因此,确保其在华资本的安全,便成为列强在这时期进行政治、军事和文化侵略的主要任务。,例 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 割占土地 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A B C D,第6讲 要点探究,B 解析 以甲午战争为界,之前列强经济侵华基本上处于商品输出阶段,所以逼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如。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由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

12、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属于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符合题意。,第6讲 要点探究,点评 列强侵华的本质意图是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备用习题,C 解析 本题从“110年前”这一信息点可以了解到法国远征军来到中国是1900年前后,当时中国兴起了义和团运动,法国远征军来参与侵略、镇压。A项法国提出换约遭拒,发生在1858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B项与本题无必然关联;D项是七七事变的有关内容,和法国无关。,第6讲 备用习题,2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 ( ) 有自我辩解的

13、成分 隐含了一些苦衷 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 认为自己签约有功 A B C D,解析 A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签署条约,和议后,李鸿章成为众矢之的。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本题材料反映李鸿章自我辩解、一味强调客观因素的心态,同时因签约受命于慈禧太后也隐含着一些苦衷。,第6讲 备用习题,第6讲 备用习题,D 解析 李鸿章的第一句话强调日本近十年来海军力量的日益强大,第二句话反映了中国限于财力未能发展海军,第三句话为他的结论句所在“实难纵令海战”,主要目的在于避战。,第6讲 备用习题,4斯

14、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不包括 ( )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C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D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第6讲 备用习题,D 解析 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无视中国人民的生存权,残害人民;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等等。D项,列强加紧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的侵略特征,故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不应该是三次侵华战争的共同危害。,第6讲 备用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