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程鲁教版演示文稿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382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程鲁教版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程鲁教版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程鲁教版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程鲁教版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程鲁教版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程鲁教版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程鲁教版演示文稿(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 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 考纲要求,区域资源的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对区域地理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单元就是从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探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本单元考试要点主要包括: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结合西部大开发和西部重大工程建设等背景材料,考查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区域环境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时

2、事材料加强对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及由其所影响的区域发展方向的考查。 3结合大型工程建设等材料,考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实施和意义。,第十单元 热点展望,在复习中,注意掌握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可持续发展思想是贯穿本单元的主线,无论是水土流失的治理、资源的开发都要本着这一观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十单元 复习策略,1本单元共安排了3335讲共3讲内容,本单元除了需要加大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其分析的一般方法及其原理外,本单元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其中考点整合可以作为课前预习使用,老师们可以不作单独讲解,在课前

3、需要对考点整合的知识点记忆,上课时教师重点讲清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对探究点涉及的问题进行点拨;对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南水北调为例,需要讲清分析的一般思路,可以结合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作进一步的验证,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2课时建议:第33讲1课时、第34讲1课时、第35讲1课时、单元综合1课时。,第十单元 使用建议,第33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第33讲 考点整合,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我国,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世界,最严重,流失侵蚀,支离破碎,27万,11万,第33讲 考点整合,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区域社会经济,土层,土壤养分,耕

4、地质量,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泥沙,黄河泥沙,下游,下游,地上悬河,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形,第33讲 考点整合,水土流失的成因,平原,山地、高原,湿润,干旱,森林,草原,农业区,牧业区,地理要素,生态环境,疏松,很多,流水的侵蚀,季节分配,夏季,暴雨,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第33讲 考点整合,水土流失的成因,土地,生产力水平,耕作方式,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林草植被,水土流失,露天,土壤抗侵蚀,农业垦荒,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第33讲 考点整合,水土流失的治理,沟谷,淤地坝,小水库,防护林,缓坡,封坡育林育草,修筑水平梯田,营造护林网,平整土地,第33讲 考点整合,

5、水土流失的治理,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耕套种,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退耕还林还草, 探究点一 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第33讲 要点探究,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所示:,第33讲 要点探究,第33讲 要点探究,【注意】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不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产业集中,加上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因此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探

6、究点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第33讲 要点探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方面与地形、气候、土壤、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有关。特别是人类出现以来,尤其进入20世纪,人为因素表现得更为明显。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改变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况,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如下表所示:,第33讲 要点探究,第33讲 要点探究,第33讲 要点探究,例1 2010淮安模拟下图为参加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的陕北“安塞腰鼓队”。陕西省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

7、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1)(3)题。,第33讲 要点探究,第33讲 要点探究,(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第33讲 要点探究,(3)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8、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第33讲 要点探究,解析 (1)人类社会之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存在,故只能是自然因素;人类历史时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轮荒、开矿等人类活动造成的。(2)水土流失是塑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而土质疏松等又是发生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3)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人类也可以根治水土流失。,答案 (1)A (2)A (2)C, 探究点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第33讲 要点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

9、,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第33讲 要点探究,第33讲 要点探究,例2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山区。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8万平方千米,其中综合治理面积4.5万平方千米,实施封育保护3.3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第33讲 要点探究,第33讲 要点探究,(1)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分析其原因。 (2)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差异。,第33讲 要点探究,(3)南方低

10、山丘陵区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 ) 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实现有机质还田 将污染物资源化 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 B C. D (4)林草植被在材料二所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调节气候 D.绿化、美化环境,第33讲 要点探究,(5)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_。 (6)要恢复植被,必须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燃料问题?,第33讲 要点探究,解析 同样的水土流失面积江南丘陵损失大,可从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工农业分布及土层等方面分析。两地水土流失严重,相同之处要从自

11、然、人文两方面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因为农村能源结构以薪柴为主,当地植被破坏较严重,所以治理措施应以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主。,第33讲 要点探究,答案 (1)这里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量较高,同样单位面积土地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一旦表层较薄的土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几无可能。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第33讲 要点探究,(2),第33讲 要点探究,(3)A (4)B (5)恢复地表植被 (6)开发水电、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灶等。,第33讲 备用习题,

12、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3)题。,第33讲 备用习题,第33讲 备用习题,(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解析 图中曲线显示,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是040,随坡度的加大,侵蚀强度加大;4090随坡度加大,侵蚀强度减弱。,答案 C,第33讲 备用习题,(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解析 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地表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坡度大,受雨面积小,径流量小,因而侵蚀程度低。,答案 D,第33讲 备用习题,(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 B C D,解析 图中的鱼鳞坑由于地势低洼,可以拦截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坑的上方植树,有利于减少泥沙注入坑中,减少对坑的淤积。,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