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教程9单元单元高效总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3492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教程9单元单元高效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教程9单元单元高效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教程9单元单元高效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教程9单元单元高效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教程9单元单元高效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教程9单元单元高效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教程9单元单元高效总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高效总结,史料研习精要,专题要旨概览,专题知识整合,单元要旨概览,单元知识整合,一、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二、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

2、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

3、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史料研习精要,研习一 建国初的工业化建设 【史料文本】 材料1:(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2:从我们

4、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定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要失败。党和人民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信息解读】 上述材料以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建设为主题,概述了建国初落后的工业基础状况和发展工业的必要性。材料1表明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落后,为改变这种状况,“一五”计划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材料2表明在1949年的中共七

5、届二中全会上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总任务是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史料应用】 1为了改变材料1所反映的状况,1953年我国制定了怎样的经济建设方针? 答案:为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我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2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怎样基本建立起来的? 答案: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3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几组词汇,这最能准确反映( ),A. 土

6、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改造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答案:B,研习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史料文本】,【信息解读】 (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特征。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3)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出了轻健的步伐。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也推动了政

7、治体制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史料应用】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改革是怎样不断深入的? 答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等方面展开。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开展了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也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2(2011年朝阳模拟)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分别于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3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中共十四大的重大突破是( ) A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C,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