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教程二单元7讲地球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337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教程二单元7讲地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教程二单元7讲地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教程二单元7讲地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教程二单元7讲地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教程二单元7讲地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教程二单元7讲地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教程二单元7讲地球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讲 地球表面形态,考能联动提升,考向真题探究,考题优化演练,第7讲 地球表面形态,考基自主落实,一、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考基自主落实,热能,太阳能,释疑解惑 (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_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处于相对的_状态。 板块运动是_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断裂带,运动,内力,消亡,山脉和高原,海沟、山脉,生长,裂谷,海岭,水平挤压,沉积,背斜和向斜,断裂

2、,断裂面,位移,地垒和地堑,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_的堆积常形成_、火山口等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_和_。,熔岩物质,火山锥,断裂,错动,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主要环节,流水侵蚀,外力(流水)侵蚀,泥沙沉积,沉积,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合理改造能够趋利避害 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考能联动提升,指点迷津 以下几个地方在考试中经常考查,也是学生极易出错的地方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属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

3、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学以致用 1(2010年高考上海卷)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_板块和_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来看,冰岛位于板块的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2

4、)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_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_。,解析:(1)由冰岛的经纬度位置结合“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可知,冰岛处在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2)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受到强大的挤压作用,沿薄弱地带喷出地表的现象,火山喷发形成岩浆岩。 答案:(1)亚欧 美洲(次序可互换) 生长 (2)压力(内力、地质) 岩浆岩(火成岩),1常见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2.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方法突破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学

5、以致用 2下图为“某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根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的地形是_,判断依据是_。 (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_,判断依据是_。 (3)A、B、C三地中,在_地有可能找到有色金属矿,理由是_。 (4)A、B、C三地中,在_和_地之间可能有变质岩存在理由是_。,解析:(1)根据等高线的变化趋势确定;(2)根据岩层的新老判断判定;(3)有色金属矿与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密切相关;(4)岩浆活动时,常常使岩浆通道附近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 答案:(1)盆地 等高线闭合,而且越往里数值越小 (2)背斜 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3)C C处为岩浆岩,岩浆活动过程中有用矿物富集起

6、来,从而形成有色金属矿 (4)B C C为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已生成的B地岩石受岩浆活动影响,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有可能形成变质岩,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2风化作用及其分类 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3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 在各种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最为显著。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归纳如下:,4.

7、图解各种外力的关系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方法突破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

8、图所示)。,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学以致用 3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图中、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解析:选C。图中显示高空西风在区域吹起沙尘,并把沙尘带到区域降尘,则、分别是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区域接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使其外力作用主要

9、表现为流水作用,对应区域地势较高且落差较大,流水主要表现的是侵蚀作用;地势低平,流水主要表现的是沉积作用。,考情分析 分析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从考查内容来看: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地貌是常考点,几乎每年都有呈现。地质地貌剖面图的判读是新考点。,考向真题探究,2从命题角度上看:以地形图或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常用命题形式。以地质剖面图或地形剖面图为背景也是常用命题方式。 3对能力考查较高: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对知识的灵活和综合应用要求较高。,(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真题导航,考向

10、真题探究,(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 B C D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命题立意】 本题以喀斯特地质地貌剖面图为情境,着重考查根据地理基本原理推断地理过程的能力,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明确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条件是合理推理的前提。,【思路点拨】 第(1)题,图中有落水洞、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对各地貌形态,图例分别作了说明。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

11、,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图中的序号按形成先后排列为:或(和,不能确定先后顺序)。第(2)题,喀斯特地貌区降水丰富,以水蚀作用为主,岩石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由于多溶洞,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乏。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标准答案】 (1)D (2)C,(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三峡大坝的影响、流水的地质作用,涉

12、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试题难度较大。,【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题干中“三峡大坝下游附近”中的“附近”一词,也就是测点在距大坝下游很近的地方,由于大坝的建设,水流落差加大,大坝附近水流速度加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将原来河床的沉积物中细小颗粒重新侵蚀搬运到下游,较大颗粒留在原地,A正确;B项中所说的堆积作用应该发生在更下游,C项中的风化在此没有体现,D项中的固结成岩作用是个长时间的地质过程,都不符合题意。 【标准答案】 A,(2009年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

13、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命题立意】 本题以我国某地形区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区域定位和剖面图判读能力。,【思路点拨】 根据图示区域的海拔及河湖广布特点,该区域应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的河流是地上河,应为河流的中、下游。在河流的中、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长年累月形成“地上河”。 【标准答案】 A,(2009年高考广东卷)“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4、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命题立意】 本题以胡玢的诗切入,以某河段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同时考查等高线判读能力。,【思路点拨】 从图示可看到河流出现凹岸和凸岸,这是由于在河流发育成熟期,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的缘故。因为该河地处北半球,由等高线凸出方向确定,河流流向应是自北向南流,右岸冲刷强烈,即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数家新住处”就应处于地势平坦的堆积岸。 【标准答案】 B,考题优化演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