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陆地水相互联系1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331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陆地水相互联系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3届陆地水相互联系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3届陆地水相互联系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3届陆地水相互联系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3届陆地水相互联系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陆地水相互联系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陆地水相互联系1节(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考纲解读: 熟悉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掌握河流补给类型和补给季节及径流量 曲线的判读 掌握掌握等潜水线的判读方法。,一、陆地水的类型,陆地水的来源:,大气降水,1、按空间分类,地表水,地下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山岳冰川(高山),大陆冰川(两极),潜水 承压水,2、按循环周期分类,静态水资源 动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3、按性质分类,咸水 淡水,冰川,注意: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第一个隔水层之上,两个隔水层之间,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潜水补给,(1)有自由水面,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

2、处潜水位低 (2)埋藏浅、受气候影响大、流量不稳定 (3)易受污染 (4)水从高处向地处渗流 (5)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1)有承压水面,承受静水压力 (2)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大小,局部可由低处流向高处 (3)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小、 流量稳定 (4)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 (5)分布区与补给区、排泄区不一致,潜水与承压水比较,* 图内A、B 、C三个水 井中,属潜水井的是 ,属承压水井 的是 . * 三个水井,水量不稳定 的是 ,水质较好 的是 .,C,A、B,C,A 、B,C,A,B,静 态 水,动 态 水,冰川,深层地下水,内陆湖泊,地表水,浅层地下水,1600(年),1400 (年),1

3、7(年),16天,储量大, 周期长, 更新慢,储量小, 周期短, 更新快,直接利用 不多,开发重点,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的比较表,雨水,冰川,湖泊,地下水,(二)河流的补给:河水的来源,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1 、 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特点: 分布: 实例:,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我国东部季风区,长江、黄河、淮河等,2 、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特点: 分布: 实例:,径流变化与 气温变化密 切相关,我国西北地区,塔里木河,我国东北地区 的河流,3 、 河水与湖泊水相互补给,丰水期: 枯水期:,河水补给湖泊水,湖泊水补给河水,1、河流径流

4、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期,例如:刚果河、亚马逊河,例如:莱茵河、多瑙河,例如:长江、黄河,例如:赞比西河,全年(年雨),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有汛期,高纬高山地区和干燥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东北地区(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 例如:松花江、黑龙江,西北和青藏地区 例如:塔里木河,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期,枯水期:,丰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河流水

5、补给湖泊水,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黄河的下游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相同案例如长江荆江河段也为“地上河”。,案例分析,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1)写出图中箭头的含义: a ,b 。 (2)庐山小天池有“文雨不溢,文旱不涸”的特点,甲、乙两图,能表示“文雨不溢”的是 ,能表示“文旱不涸”的是 。,甲,乙,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河流,河流,练习4,(3)河流与地下水相通,地下水是河流 的补给水源,水量补给的数量 。 (4)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是 。,稳定可靠,较少,黄河水补给地下

6、水,点睛: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时,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2、地下水是地表水最稳定最可靠的补给来源。 3、湖泊具有调节的作用 (改变径流的季节分配),河流补给的五种类型,(三)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 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冰期、断流等情况 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解题思路分析 结合地理位置与海陆位置分析气候特征确定径流量是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还是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流量过程曲线反映了如下内容:,1 河流

7、流量的大小; 2 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 3 汛期出现的时间和汛期长短,根据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根据流量过程曲线各月份的值及降水的分布特点,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二 等潜水位线判读,将潜水位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表示潜水位的海拔高度。,潜水位与地势起伏相一致:地势高处潜水位高 地势低处潜水位低 潜水的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位海拔,等潜水位线间距大的地方流速慢, 间距小的地方流速快。,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指向低处。,1.定义:,2.数值:,3.疏密:,4.走向和弯曲:,h,H,M,海平面,1、潜水的埋藏深度=,Hh,M的海拔高度:,M处潜水位的海拔高度:,H,h,题型一: 读

8、数值,求潜水 的埋藏深度,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单位: 米),读图回答。,1、钻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为: A、10米 B、5米 C、2.5米 D、0米,B,潜水的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 潜水位的海拔高度,2、潜水位与地势有何关系?,潜水位与地势起伏相一致:地势高潜水位高 地势低潜水位低,2.上图为某地两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可正确反映河流流向的是: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南向北流 C、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D、a图河流自南向北流,b图河流自北向南流,A,潜水位与地势起伏相一致

9、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题型二: 读数值,判 断地势起伏 和河流流向,地下水与河流的相互补给,1.上图为某地两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 潜水位(单位:米),正确反映河流与潜水的补给关系的是: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经典练习:,c,甲,乙,丙,丁,3.图中地下水流速最大处是 A.甲 B.乙 C.丙 D.丁,D,等潜水位线间距大的地方流速慢,间距小的地方流速快,题型三: 读疏密, 判断流速,上图为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图,读图回答4

10、5题 4.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C,河流流向如何?,画出河流左右岸 潜水的流向,5.在正常年份,图中地区6月中下旬潜水位会如何变化? 7月下旬呢? (潜水位上升或潜水位下降),潜水位受降水影响:雨季潜水位上升;旱季潜水位下降,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地势高,地势低,题型四: 看走向和弯曲,判断潜水流向 及补给关系,A.地下水汇集处 (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 B.埋藏深度最小处,甲处,题型五: 潜水井的位置选择,潜水埋藏

11、深度= 地面海拔 潜水海拔,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疏流速慢,判断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地势高处潜水位高 地势低处潜水位低,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总结:,三、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1水文特征: 流量大小; 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冰情(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 水能蕴藏量。,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1)径流总量: 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多雨、少雨)、蒸发量的多少(与温度高低有关) (2)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来源的水量变化。我国和世界主

12、要河流的流量变化(略) 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3)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的覆盖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4)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0)。冬季较寒冷地区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易发生凌汛。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一般在河流上中游)。峡谷地段适于筑坝。,3水系特征,(1)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力资源等方面。 (2)河湖水系、水文特点成因分析 流经地区 气候 地形 补给类型 植被覆盖 土质特性,凌汛现象分析,成因:冰坝挡住水流。 时间:初冬结冰,初春融冰时。 河段:由较低纬河段流向较高纬河段。 案例:我国黄河宁夏河段、山东河段;俄罗斯自南向北流的河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