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4单元13讲自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040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4单元13讲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4单元13讲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4单元13讲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4单元13讲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4单元13讲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4单元13讲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高三高考复习方案湘教版教程4单元13讲自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的整体 性和差异性,第四单元 考点考向,第四单元 复习策略,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应注意运用地理分布图或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规律;注意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资源和环境的问题。 1重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如复习自然带时,可以以这个知识点为中心,运用不同景观图、自然带分布简图,说明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地域分异规律。 2注意运用联系的方法。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解上,用实例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从实践到理论,真正理解其含义,并归纳其内在联系。在复习时要多联系初中学过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关区域地理内容,以加深对区域整体性的认识。,第四单元 使用建议,

2、1.本单元共安排了1314讲2讲内容,是理解与记忆结合的一个单元,理解的难度较低,记忆的知识点增加,课前应提前给学生说明。第13讲考点整合可以作为课前预习或课后梳理的纲要,可以不作单独讲解,上课时简单讲清探究点的内容,让学生简单理解即可。第14讲需要记忆的内容增加,考点整合部分建议作为课前预习的资料,课前也可以再留出几分钟的时间温习,以便达到让学生对本节的主干知识及小的知识点进行提前掌握,本讲探究点需要让学生弄清原理,对于各种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分布能够灵活区分,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是非地带性的分布实例最好能够逐个领着学生简单说明。 2课时建议:第13讲1课时、第14讲2课时,单元综合1课时。,第

3、13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3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3讲 考点整合,有机进化,生物演化,真核细胞生物,有氧环境,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CO2,温室效应,氟氯烃,臭氧层空洞,酸性气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城市环境问题,第13讲 考点整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联系,作用,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第13讲 考点整合,物质,矿物,质地,化学元素,养分,水分,热量,水热状况,性质,强度,风化,外力,动植物,微生物,活跃,有机质,肥力,有机质,养分,气候,植被,组成成分,理化性质,水热,植被,成土因素,生物状况,第13讲 考点整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人类开发利用

4、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的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对策, 探究点一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第13讲 要点探究,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 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 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 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第13讲 要点探究,(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

5、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第13讲 要点探究,例1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解析 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 答案

6、 B,第13讲 要点探究,第13讲 要点探究,解析 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因而可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答案 D, 探究点二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第13讲 要点探究,第13讲 要点探究,例2 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怎样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第13讲 要点探究,(1)仔细分析,把AD填在图中适当的方框内。 A.径流加大 B水土流失 C.地表侵蚀 D气候趋向干旱 (2)人们毁林开荒,改变的地理要素是_,但却引起了_、_

7、、气候等要素随之变化,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_特征。,第13讲 要点探究,解析 (1)滥伐林木、毁林开荒是人类破坏了植被,植被遭受破坏后,丧失了保护表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产生的后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导致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使地表径流加剧。(2)水土流失的后果可使旱涝灾害频发,而地表径流加大还会加剧地表侵蚀,使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所以会使气候趋于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1)从左到右分别为:B、A、C、D (2)生物 水 土壤 整体性,第13讲 要点探究,图133,第13讲 要点探究,解析 云量和降水量在

8、不同的环境下是不同的,裸地和森林截然不同,从漫画上看,植被一旦被破坏,想留住云和雨都难。 答案 C, 探究点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3讲 要点探究,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组成,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并力图与整体保持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5讲 要点探究,图中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间通过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变换,如下图所示:,图135,第13讲 要点探究,(2)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如下图所

9、示:,图136,第13讲 要点探究,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地理环境整体的改变。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第13讲 要点探究,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第13讲 要点探究,例3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羊八井地热温度升

10、高 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 B C D,第13讲 要点探究,解析 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减弱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地表温度的年变化将增大;部分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加剧。由于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会升高,地热温度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决定的,与外力因素无关,所以D正确。 答案 D,第13讲 要点探究,第13讲 要点探究,(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 ) A.河谷农

11、业 B坝子农业 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 (3)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第13讲 要点探究,解析 土壤湿度的增大会使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的增大会使气温变幅减小,植物蒸腾作用的加强会使降水增加,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B (2)C (3)B, 探究点四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第13讲 要点探究,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土壤处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枢纽。土壤的四个组成部

12、分正好与四个圈层一一对应:矿物质来自岩石圈的风化,有机质来自生物圈中生物体的积累和转化,水分与空气分别属于水圈和大气圈的组成部分。可见,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第13讲 要点探究,第二,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中生长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微生物又通过分解作用,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把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这种能量与物质的连续转化过程,使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系统。 第三,土壤能够生长植物,并且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

13、为草木丛生,从而导致陆地环境及整个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可见,没有土壤,就没有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第13讲 要点探究,第四,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对土壤形成具有作用和影响,第13讲 要点探究,第13讲 要点探究,4 读右图,、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 A. 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 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 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 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图1310,第13讲 要点探究,解析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的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

14、给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 答案 D,第13讲 要点探究,(1)图中序号与所代表空间组成物质相符的是( ) A.空气 B.矿物质 C.有机质 D.水 (2)图中与地表对应的大致位置应为( ) A.a面 Bb面 C.c面 Dd面,第13讲 要点探究,解析 (1)由图可知:水;空气;有机质;矿物质。 (2)c面与b面之间,有机质含量高,为腐殖质层;腐殖质层在地面之上。 答案 (1)C (2)C,第13讲 备用习题,1.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条曲线,_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

15、壤剖面的有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层、腐殖质层、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_。 (5)D范围内的自然带是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第13讲 备用习题,解析 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滤层、淀积层和母质层。剖面是否完整以及各层厚度都会受到气候的直接影响,一般气候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温度较高的地区,土壤发育较好。据此读图即可得知(1)(3)题答案。(4)(6)题先根据图中降水和气温曲线,判断各地的气候类型,其他问题便可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 (1)a (2)EG A (3)枯枝落叶 淋滤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