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5917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2年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2年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2年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2年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三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教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 话 13981952852 Q Q 503094013 email ,国家考试中心核心课题组成员,招生考试报文科综合 编辑,川大附中(成都十二中)教师,成都高考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2013年四川高考历史科备考策略,一、考查内容:突出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1.2012年全国主要高考文综卷考点统计(中外古代史部分),2.2012年全国主要高考文综卷考点统计(中国近现代史部分),3.2012年全国主要高考文综卷考点统计(世界近现代史部分):,3.2012年全国主要高考文综卷考点统计(世界近现代史部分):,3.2012年

2、全国主要高考文综卷考点统计(世界近现代史部分):,3.2012年全国主要高考文综卷考点统计(世界近现代史部分),根据以上考点统计,不难发现,从历史阶段看,近代史最重,现代史次之,古代史相对较少;从模块来看,必修一、二、三、选修的分值大约是4:3:2:1;从知识点来看,相对集中在古代中国的制度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外交、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尤其是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全球化、国际格局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演变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反映等。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率和教材各模块间的均

3、衡,对同一知识点变换角度反复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考生在复习策略上要狠抓主干知识,建议考生在第一轮复习按教材顺序,第二轮复习按“通史+专题+热点”的模式,特别要注意不同模块知识的整合,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整合教材,做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线索清楚。通史如先秦时期可分先秦时期的政治、先秦时期的经济、先秦时期的文化来建构知识体系。 专题复习要重点关注九大主线: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希腊、罗马古代的民主、法制;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生活近代化和思想理性化;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和外交;中苏

4、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世界市场的形成;现代西方经济模式、经济的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和世界的科技文化。,二、命题视角:以新的史学范式为引领。,【例1山东卷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考生要了解“现代化”这一史学范式的基本内涵,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

5、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北洋军阀的混战导致社会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国民革命运动消灭的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上扫清了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阻碍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D 除此之外,广大高三考生还要了解另外几个史学范式的基本内涵:革命史范式、文明史范式、全球化范式、社会生活史范式、生态史范式、心态史范式等。,三、呈现方式: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6、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几乎全国各地高考试卷,都无一例外大量使用报纸通讯报道、场景照片漫画、人物言论摘录、诗歌谚语民谣、曲线图表数据、英文俚语典故、电影戏剧名著、研究设计想象等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例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

7、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以人物言论摘录切入,创设出新的情境,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项正确;ACD项题干无从反映。,【例3天津卷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解析】B

8、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新课程理念在例2和例3中得到全面呈现。其表现之一就是试题以材料题为主,命题不直接考查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而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铺垫下的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通过呈现新的材料,创设新情境,寻找设问新切口,以新问题的面目呈现出来,试题与课本“若即若离”,内容源于教材,答案在于理解。体现了课改的课程观。这种命题方式要求我们在日常复习中,要毅然改变传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要转变知识落实的角度,改单纯背记结论为理解结论,还原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初步掌握利用材料、运用

9、证据、让事实说话的历史思维习惯。,四、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新课程强调,中学历史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人文素养,强调通过历史学习树立起现代的价值观念。历史试题引领的价值观主要是以下内容: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世界意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

10、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例4四川卷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这反映出 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 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 B C D,【解析】命题者对本题的考查设计真是匠心独运,新课程理念在本题中得到充分展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上述人文素养的学生能正确应对。题干中“介绍两个月前”说明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图中文字“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仅能反映出美国的公民教育的成就和妇女地位变化,不能反映民国初期的中国,试题反映的应是其倡导人性向上,因此,正确选项为A,五

11、、测试目标:凸显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考查。,新课程把历史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随着命题技术的提高,命题者对后两个目标的考查已经运用自如,这要求我们的考生要自觉在这三个目标的复习中训练自己。考生除了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关注文史常识、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加强对史学理论知识掌握,加强培养自己对图表类试题进行准确、完整地解读的能力。,【例5福建卷 22】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历史计量学是一门将经济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运用

12、于历史研究,特别是经济史研究的交叉学科。所有的政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社会史,而对社会史的最终分析,只能是计量史。因为应用于社会史研究的资料必须以精确的有关社会结构、社会变化过程和社会经济事态的知识为前提条件,绝不能是“脱离实际的”或“非社会性的”。 统计表格的题目,要从纵横两方面看,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斯大林推行的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在56年以后排除D。答案:C,【例6北京卷 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

13、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中国近代以来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深,其中题目材料就认识到西方之所以强大,不只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且发展近代科学技术。错误,句读应该是在“末”后,“本末”是一个词;错误,句读应该是在“用”后;错误,句读应该是在末“用”后,“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表明中国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故选B项。,【例7四川卷18】 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 西安事变,而刊

14、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解析】本题以抗日战争为载体,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解题要从西方列强对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来分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36年是采取中立政策,A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正确。,六、切入方式:隐性或显性介入时政热点。,【例8浙江卷 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

15、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析】本题直接植根于当前中日关系这一重大热点,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例9四川卷 13】右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 B C D,【解析】本题体现了高考考查注重地方元素的特点,从图中说唱俑的形态与内容分析,主要反映了手工业中的制陶技术和汉代的文化生活。图片反映的是东汉说唱俑,并没有反映出汉代其它的娱乐方式,排除,正确选项为B 例8和例9考查意图在于引导考生:首先,认真研究与现实生活,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与当代国内外大事密切相关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具体应该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历史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其次,关注2012年和2013年的周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