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1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教版:专题15区域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59023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201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教版:专题15区域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地理201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教版:专题15区域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地理201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教版:专题15区域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地理201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教版:专题15区域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地理201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教版:专题15区域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201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教版:专题15区域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2011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教版:专题15区域幻灯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 研究,专题 15 专题备考引擎,【考情报告】,专题 15 专题备考引擎,【复习策略】,在以后的区域地理复习中: 第一,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能够借鉴熟悉的案例分析思路,分析其他相关的新案例材料; 第二,要注重基本知识的整合归纳,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产业转移的实质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能源资源的开发重在分析能源综合利用的方法及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治理等;,专题 15 专题备考引擎,第三,注意高中阶段知识的联系、迁移与分析运用,如热带雨林的保护可与全球变暖等知识联系起来,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应充分考虑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

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确定等。,专题 15 专题备考引擎,【考向预测】,本讲主要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资源开发、区域工农业发展、区域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本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预计2011年高考将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考查内容上主要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湿地的破坏)及整治,某一区域资源、能源和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考查形式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专题 15 专题网络构建,专题 15 专题网络构建,【答案】 产业转移 美国田纳西河

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能源资源的开发 山西,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解决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例1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1)(3)题。,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1)我

4、国该区域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地形起伏大 B降水自西向东减少 C河流短小但水资源丰富 D气候干旱 (2)本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3)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答案】(1)D (2)B (3)A,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解析】 第(1)题,结合区域轮廓明显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第(2)题,干旱的气候条件使地理环境非常脆弱,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第(3)题,治理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是退耕还草还林,恢复植被。,【点评】 伴随着

5、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所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预计在高考试题中也一定会有所体现。,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

6、策。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特别提示】,1河流水能资源分析: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二是河流的落差。 2洪水成因分析:河流洪水的形成与水系形状、支流分布、地形、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植被、土质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农业等人类活动因素有关。,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3河流的治理措施,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4内河航运价值分析 (1)自然条件:主要考虑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状况。 (2)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考虑经济腹地的面积,经济腹地内人口、城市的多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5流域开发治理的综合效益包括防洪、抗

7、旱、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河道高出河床6米。,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材料二 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冷暖和旱涝转变率较大。,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1)试分析两流域丰水期的不同点及原因。 (2) 波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园艺业的比重较大,而淮河流域则以种植业为主,试分析两者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两流域内人口都比较稠密,归纳两流域城市分布的异同点。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两

8、流域共同的综合开发与整治措施。,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答案】(1)波河丰水期较长,淮河较短。波河在冬春季节,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处在丰水期;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受到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地的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时间跨度长。而淮河只是在夏季风影响时段内多雨,形成汛期,时间跨度较短。 (2)自然因素:波河流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农业以瓜果和蔬菜等耐旱的品种为主,淮河流域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对种植业有利。社会经济因素:欧洲发达的经济和高比重的城市人口为瓜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人口众多,粮食压力大,淮河流域作为中国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承担了粮食生产的任

9、务。,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3)共同点:多沿河分布;不同点:波河流域城市沿海分布较多,而淮河流域城市沿海分布较少。 (4)在中下游平原地区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下游开挖新的入海通道;保护中上游山区的植被,保持好水土;中上游开展水利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湖泊的洪水调节功能;健全法规;成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进行有效地协调。,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解析】 第(1)题,波河在冬春季节温和多雨,形成丰水期,且阿尔卑斯山地终年积雪,每年有春汛形成丰水期;淮河只在夏季形成汛期。第(2)题,从地形、气候特征、经济影响等方面考虑。第(3)题,淮河流域沿海地区的河道多变,不稳定,城市发展受到制约,而波河流

10、域沿海地区的河道较稳定。第(4)题,从河流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河流的影响因素入手。,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点评】 河流作为一个特殊区域,既是自然现象的产物与体现,又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重要地区,历来是高考的重点知识,既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可能是综合题。考点涉及广泛,如河流的水文水系特点、开发利用、环境问题及保护、流域内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等,在复习过程中应予以重视。,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举例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工业化会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又会带动工业化,但各区域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也存在差异:,专题 15

11、重点要点探究,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例3 2010广东卷 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1990200

12、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57),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158),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_。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_。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4)该市规划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158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 (5)据报道,该市在

13、距老城区22km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答案】(1)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 (2)增加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3)原料 煤炭开采业 (4)三类工业部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理由: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5)城市规划超前;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不便;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内蒙古西南某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

14、展,考查学生提取和估算统计图表资料信息、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调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统计坐标图,2005年草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所占比重变化幅度最大(近60%),内蒙古西南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域,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第(2)题,1999年至2005年,建设用地的比重呈正比例,意味着用地比重上升,这主要与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工业用地与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有关。,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第(3)题,“羊”产业主要是利用养羊业提供农副产品发展相关工业,这类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从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中可以读出煤炭占据半壁江山,因而煤炭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

15、产业。第(4)题,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这类企业之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协作性强。第(5)题,城市规划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承受能力相协调。,专题 15 重点要点探究,【点评】 分析任何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首先要明白该区域城市化的动力,例如本题涉及的内蒙古西南E市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的发展基础之上的,通过分析各经济部门在该市经济结构中的比值可以发现,煤产业是该市发展的最重要支柱,即该市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进步。其次要分析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例如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功能区布局、经济结构和城市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三,分析过程中要善于调运所学知识,例如本题在做题之前就应该思考所学的诸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及其影响,为解答问题提供帮助。,专题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