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58534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程(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条件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 。 (2)士的活跃:社会下层的士受到各 统治者的重视。 (3)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 ”。,重大变革,诸侯国,学在民间,3影响 (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推动了社会 大变革。 (2)文化: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发展的 。,2概念 (1)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 为宗旨的 思想流派。 (2)百家争鸣:各学派 ,又彼此吸收、融合。,发展学术,相互批驳,思想解放,基础,二、诸子百家思想 1儒家 (1)春秋:孔子 “仁”的思想:“ ”;主张“ ”。 政治思想:要求

2、统治者要 ,爱惜民力。 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以德治民,有教无类,(2)战国:孟子和荀子,仁政,民贵君轻,王道,人民群众,性本善,人之性恶,蔚 然大宗,2.道家 (1)春秋:老子 唯心论:认为世界万物本原是“ ”。 辩证法:世间万物在不停地运动,矛盾双方 。 政治思想:提出“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2)战国:庄子 世间万物都是 ,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道,相互转化,无为而治,相对的,3法家:韩非子 (1)主张:主张君主要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2)影响:迎合了建立 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以法治国,大一统,三、汉代“罢

3、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客观: 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 为患,积 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主观:董仲舒把 、道家思想糅合到儒家中加以改造。,诸侯国,匈奴,法家,2主张 (1)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宣扬“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学说。 (3)提出“ ”,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推广 (1)政治: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 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2)教育 教科书:规定儒家“ ”为官方教科学,教育被儒家垄断。 中央:兴办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地方: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

4、,儒学在民间处于 地位。,儒家学说,五经,独尊,太学,4影响 (1)有利于扭转 的局面,被汉武帝接纳、并付诸实践。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 。,内外松弛,主流思想,(2)社会地位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 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1.评价 (1)“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 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 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2)“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 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

5、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要点一 如何正确评价对待孔子的思想,2态度 (1)对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 神加以继承。 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成为今天社会主义新文化建 设有用的思想要素。例如

6、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学会分析 材料1表明了孔子“克己复礼”和以德治民的“仁”的思想,材料2表明了“民无信不立”的诚信思想。两段材料共同体现了孔子“仁”和“礼”两大核心思想体系,通过这两段材料,印证了要点一对孔子思想的基本评价,并进而阐释了孔子思想在当今世界的现实价值。,1.背景 (1)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 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2)新儒学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

7、观 更适合汉武帝时期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同时,加强思想统一也有利于加强政治统一,所以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施。,要点二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2特点 (1)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 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2)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思想被 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 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3影响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结束了战国以来各 种学派相互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奠定了中

8、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这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局面,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有积极作用,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但是儒学独尊的局面,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 的聪明才智。,学会分析 材料1表明了董仲舒的“大一统”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材料2表明了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两则材料共同印证了要点二中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这两大理论体系分别解决了中央集权政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问题,纠正了先秦儒家思想在这两个方面的缺陷,因而才被封建统治者接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考题范例 例1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

9、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考点一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析 本题通过设置公孙弘因学习儒学而得到重用这一历史情境,考查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阅读文字材料,表明公孙弘精通儒家学说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官至“天子三公”,天下的儒生都以他为榜样,效仿他、学习他,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显著提高。A、B项与材料不符,春秋时期,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故排除C项。,答案 D,命题角度 情境型材料选择题近年来已成为各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主打题型,它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或历史情

10、境,考查学生在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迁移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史实再认和论证概括能力。本考点通过设置诸子百家的相关言论,考查相关的思想学派,也可设置关于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及汉武帝推广儒学措施方面的情境材料,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命题预测 1(2011东莞模拟)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 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 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解析:由材料中的“以德兼人者王”看出,荀子强调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

11、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问题,B项错误;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答案:A,2(2011威海模拟)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 ) 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在孔子看来,治国方式有“足食”“足兵”“民信”三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诚信,即“民无信不立”。,答案:D,考题范例 例2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

12、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考点二 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 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其中渗透了关注民生的命题理念。春秋战国时代,法家主张厉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因此最受统治者推崇,由此可知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和“仁政”,道家讲求自然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均不符合题干“专替君主打算”的要求,由此可排除A、C、D三项。,答案 B,史观解读 民生史观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是研究历史的一种全新视角和理念。本考点可渗透民生史观的考查点主要有:先秦的仁政、民本思想,道家“无为”思想及墨家的“兼爱”思想;另外汉

13、代新儒家“天人合一”及伦理道德思想也可用民生史观进行重新解读。,命题预测 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学的“仁政”思想, 这主要表现在 (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本题渗透了命题者强调的“和谐”“民生”的理念。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就会天降祥瑞以鼓励。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答案:D,4

1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 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本题体现了作者从人性和民生入手进行命题的指导思想。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概括一下就是: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A,考题范例 例3(节选)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

15、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考点三 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2: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3: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从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1,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2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3,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解析 本题重点关注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的现实价值这一热点问题。儒家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这就是本题设置的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