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五单元二讲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5794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五单元二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五单元二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五单元二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五单元二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五单元二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五单元二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五单元二讲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下载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情上线 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特别是特殊地区自然带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 (1)成因:由于纬度位置、 不同, 不同, 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 和 。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 分布的陆地自然带。,海陆位置,水热组合,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带状,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水分,水热状况,太阳辐射,海陆,海拔高度,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

2、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 有机整体。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 “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风带

3、),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差异性体现在各地区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的差异上。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与自然带。,答案:(1)整体 (2)

4、西风带 西南风,风向略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 简单,甚至无。 (3)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 度小则简单。,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

5、,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南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 200米。 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4)雪线高度不同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

6、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 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 进行:,(3)在分析垂

7、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2011皖北测试)读“某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图”,完 成(1)(2)题。,(1)关于该山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山是断块山 B该山位于南半球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G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上升 D该山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2)关于该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带谱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带谱比北坡丰富,因为南坡海拔高 BG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北坡,说明 南坡气温低 CE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南坡,说明 南坡水热条件优于北坡 D与F相似的水平自然带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的海拔会 更高,解析:(1)该山地的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且山地海拔在8

8、0009 000米,推测该山地为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脉为褶皱山;位于北半球;由于山地海拔高,不易受西风影响;随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速度加快,雪线不断后退。(2)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丰富,是因为南坡纬度低,山麓海拔低;由于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降水多,雪线海拔较低;南坡纬度较低,且是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同一自然带所处的海拔高于北坡;同一自然带,纬度越低,所处的海拔会越高。,答案:(1)C (2)C,例1 (2010天津高考)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1)据各自然带在图1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Boa海拔高度越来

9、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2)据图2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 类型的特征是 (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从o到a呈现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说明在oa方向上水分条件越来越充足;从山麓到山顶降水的变化规律一般是:少多少;ob自然带呈现出热带温带寒带,该变化反映在此方向上,热量越来越少,因此所处纬度越来越高。(2)读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热带沙漠外围,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答案

10、(1)D (2)B,例2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 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 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解析 (1)对应选项和坐标图可知:北坡、

11、西坡缺失某一高度以下的自然带,显然是山麓高度造成的;东坡雪线比西坡低,说明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西坡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部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更干燥造成的;北坡雪线比南坡低是由于北坡是阴坡。(2)该山体2 500米以下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带,故该山体应位于南方湿润地区;该山体1 500米以下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说明其位于干热河谷一侧。,答案 (1)AC (2)AD,一、选择题 (2011泉州检测)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12题。,1导致图示地区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洋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解析:图中植被由常绿林到落叶林再到针叶林的变化是由热量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

12、而这三种植被所处的纬度条件基本无差别,但海拔有着明显的差异,即地形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答案:C,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解析:根据纬度和大陆西岸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7月为该地的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因此搬运作用强烈,在河流出山口的P处沉积作用也最显著。,答案:C,下面图表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和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3该地形区最可能是 (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解析:该山地的山麓自然

13、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推测该山地位于华北平原或黄土高原。再依据海拔高度可判定山地所处地形区为黄土高原。,答案:A,4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 C地势高低差异 D纬度差异,解析:距海远近的不同导致水分差异明显。,答案:B,(2011南通模拟)下图是东欧与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1景观在图2中甲丁所经地区呈现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据图1可知分异规律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而在图2中只有乙线段从北冰洋沿岸向西南到中亚高山处符合条件。,答案:B,6形成图1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

14、B纬度位置 C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D海陆位置和海拔,解析:据图2可知,既有热量的变化,也有水分的变化。,答案:C,二、综合题 7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带是_带,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米。 (2)自然带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判断的理由是_ _。 (3)自然带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气候和_气候。,(4)自然带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在大陆西侧的典型植被为_。 (5)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解析:(1)从与雪线的关系可知为苔原带,它在纬度40的山地分布高度约为40005000米。(2)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因缺少陆地而无此自然带。(3)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它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4)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典型土壤为红壤,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为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南美洲。(6)低纬度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最明显。,答案:(1)苔原 40005000 (2)否 南半球在50S70S范围内,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狭小 (3)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4)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6)低纬度,点击此图片进入“限时跟踪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