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地理教程人教山西用必修34单元1节区域农业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5162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地理教程人教山西用必修34单元1节区域农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地理教程人教山西用必修34单元1节区域农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地理教程人教山西用必修34单元1节区域农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地理教程人教山西用必修34单元1节区域农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地理教程人教山西用必修34单元1节区域农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地理教程人教山西用必修34单元1节区域农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复习地理教程人教山西用必修34单元1节区域农业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考点1: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区位,3,影响,区位,4,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如下图)发展的区位优势。,5,区位分析首先是定位问题,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商品棉基地,具体定位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影响商品棉基地布局的区位因素,要结合棉花生产的特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受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政策支持、劳动力、交通条件、消费市场、种植历史、科学技术等方面考虑。如早期商品棉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育种,选择优质的棉花品种,如何抗旱等都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指导。,6,答案:地形平

2、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规律技巧总结】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应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气温、降水、光照等)、土壤和水源等影响和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政策支持、劳动力、交通条件、消费市场、种植历史、科学技术等)两大方面考虑。,7,阅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材料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牧区畜牧业主要利用天然牧草放养牛、马、羊、骆驼、

3、花牛等牲畜。,9,(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确定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阴山 。 (2)图中牧区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牧的分布主要呈 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和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是 ,牧区是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经度,气候干旱,高寒,10,(3)东部农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 ,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 是 和 。东部农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 。 (4)无论是东部农区还是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 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

4、主要受 因素影响。,80%,饲料丰富,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河网密集,肉、乳、蛋,经济地理位置(或消费市场),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东西部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首先应仔细阅读材料,注意材料中提到我国牧区和种植业区分界线为400毫米降水量线。由此可知:第(1)题,答案为大兴安岭阴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第(2)题,看图可知在牧区内,自东向西畜种从牛马羊过渡为骆驼。畜种越来越耐干旱,应为经度地带性变化。牧区地处新疆内陆,气候干旱。牧区地处青藏高原,高寒为其主要特征。第(3)题,则要具体分析我国东部种植业区发展牲畜饲养业的有利条件。,12,要注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在降水方面

5、的差异。本小题问的是“自然方面的原因”,就不要面面俱到地把社会经济原因扯进去。第(4)题,则考查了市场对农业发展区位的影响。在大中城市及大型工矿区周围,由于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多分布以肉、乳、蛋为产品的饲养业。注意:本小题问其生产布局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且与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有关,所以就不要从自然因素考虑,而要从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尤其是市场需求)入手。,13,考点2:东北商品粮基地及三大农业生产区 (1)东北商品粮基地形成因素及特点分析,14,(2)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的分布及主要农产品,15,16,17,(2009龙岩高三质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8,(1)图中A所在地区与图中B所

6、在地区纬度位置大体一致,但自然景观有很大差异,试分析原因。 (2)图中C所在区域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试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 (3)图中D所在地区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此农业地域类型的原因。,19,我国南方地区与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都是区域地理中重要的地区。(1)分析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就是主要分析两地的气候差异,要注意从两地的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要做到全面分析,重点突出,表述清楚。A、B两处虽然都在回归线附近,但气候却截然不同。A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而B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2)根据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作答。注意这里要求回答的是混合农

7、业的好处,不要答成区位优势。(3)D地水稻种植业的形成原因也就是其区位因素。这里不能答成水稻种植业的特点。,20,答案:(1)A所在地区位于内陆,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景观;B所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2)混合农业。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21,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3)水稻种植业。位于亚热

8、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富且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具有水稻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便于精耕细作;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2,【规律技巧总结】农业生产布局结合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国家与市场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这就是地区专业化生产,也叫分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23,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

9、换。如我国东北平原的一些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的棉花生产基地、云南的花卉生产基地。,24,(2009福州五中高三质检)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25,(1)下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沿甲乙一线而作,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图中最大暴雨量的地区海拔高度约 为 米。该线附近易形成特大暴雨的原因是 . 。,650(600650之间),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26,(2)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问题并存,填表比较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27,28,(3)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10、地表起伏大 毁林开荒 薪柴紧张降水变率大 人口密度大乱砍滥伐植被破坏,29,第(1)题,由雨量最高位处向下引垂线,与地形剖面相交于一点,从左侧纵轴上读出该点的高度即可。该处多暴雨的原因,与该地地形及盛行风方向有关。第(2)题,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热量、降水充足,不足之处是洪涝、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物种丰富,但开发利用较粗放;土地类型多样,红壤分布面积大;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30,红壤具有酸、黏、瘦(有机质含量少)的特点,所以南方红壤分布广也是制约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第(3)题,一个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压力太大,并由此而引

11、发一系列的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该地水土流失的最重要原因是人口密度大,耕地不足,能源缺乏。,31,考点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32,下图是中国东北地区和美国部分农业分布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33,(1)甲图中A是 平原,分布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是 ,乙图中序号 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与甲图中的A是一致的;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 ,两地农业生产的共同点是 。 (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地形结构特点为 ,从而使这里成为我国著名的粮林基地。 (3)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停止开荒以后,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松辽,玉米,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

12、度高,34,(4)我国有效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5)乙图东北部形成乳畜带的主要原因是( ) 纬度较高,气候冷湿,不宜发展种植业, 但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地面起伏大,发展机械化耕作有困难 人口、城市集中,便于供给牛肉、蛋、奶 水资源紧张,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 A. B. C. D.,C,35,(6)分别说明美国与我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共同注意的环境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其生产特点在对象上都以种植业为主,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水平上,美国是高度的机械化,而且实现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本题中涉及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要综合考虑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而相

13、关的措施则要根据相应的问题,如我国耕地面积增加的数量有限,要增加粮食总量,增加农业收入,就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单产。,36,答案:(1)松辽 玉米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2)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提高种植业单产,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路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建设商品粮基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投入,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粮食、进口粮食等。,37,(5)C(6)东北开垦较晚,机械化水平较高,商品率较高,种植业为主;美国高度机械化,集约化,实现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

14、以种植业为主。共同注意的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规律技巧总结】 (1)世界上典型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牧区发展可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借鉴,38,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 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可借鉴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借鉴意义,39,大力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如在南方建立林业农田农业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发展多样化经济,如南方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15、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发展多种经营,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2)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0,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特点是能源消耗太多(石油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投施,严重污染了土壤、大气、水源和食品。 大量投施化肥对土壤造成的影响 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酸度增大;板结变硬 我国农业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1,乱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水蚀);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风蚀和沙漠侵吞);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不断扩大占用耕地,大量农田丧失;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减少;宜农荒地、沿海滩涂闲置,未能有效利用。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42,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问题;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问题;黄淮海平原旱涝、风沙、盐碱的治理问题;南方红壤土地的治理和改造,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东北森林、沼泽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