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_5课文化创新教程_新人教版必修3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5143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_5课文化创新教程_新人教版必修3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1年高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_5课文化创新教程_新人教版必修3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1年高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_5课文化创新教程_新人教版必修3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1年高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_5课文化创新教程_新人教版必修3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1年高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_5课文化创新教程_新人教版必修3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_5课文化创新教程_新人教版必修3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_5课文化创新教程_新人教版必修3节(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 文化创新,高考考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第五课 文化创新,【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源泉社会实践,动力、基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交流、继承和

2、创新的关系),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人类社会所特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源泉社会实践 动力、基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P51,实践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5、文化创新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4、文化创新的主体,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人民群众,必要性 (原因)

3、,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P48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P49,2. 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重要性(意义)-?,注意几个误区,误区一、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误区二、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高考真题,(2008广东卷17)冼星

4、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A,高考真题,(2009广东卷)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考点2】:文化创新的意义,(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

5、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1、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因此把握二者关系,首先要准确判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实践,哪些现象属于文化创新。其次,要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决定关系还是反作用关

6、系,从而确定应该运用的教材理论。再次,要真正把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注意】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 来源 动力 目的 检验标准,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是文化创新源泉 是文化创新动力 是文化创新根本目的 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图示,社会实践,决定,反作用,文化创新,2、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7、主义的时代意义,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伟大作品。,注意几个误区,误区一: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注意:文化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创作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化创新的影响,但是,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上述观点中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是错误的。文化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认为“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创作者要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坚定地走与人

8、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误区二: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注意几个误区,误区三、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科学。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但是文化创新还有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而也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误区四、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

9、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2008江苏高考)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 )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的长处;A、B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错误,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0、,C,【考点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我们不能离开_,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 (2)体现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3)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就会陷入_ 的错误倾向;固守传统,否定创新就会导致_ 的错误倾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时代精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11、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经之一:(继承传统)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易错提示: 误区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注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误区二: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 注意: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考点4】:创新与借鉴、融合,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博采众长)。,2、为什么,文化的多样性 重要基础、依据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精华

12、,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实质,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也是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要注意的问题,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在学习和借鉴的时候,要坚

13、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考点4】:创新与借鉴、融合,如何做: 交流 借鉴 融合,发展本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尊重文化多样性,优秀文化 取长补短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新: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海纳百川的胸怀,正确把握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 (1)基本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

14、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具体分析西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弃其弊。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努力实现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三是要坚持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为现阶段服务的原则。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更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以博大的胸襟、积极的态度,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外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以服务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易错提示: 误区

15、一:文化创新就要求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注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文化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误区二: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矛盾的。 注意:二者是可以统一的。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合作、共处。 误区三: 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的区别 注意: 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010浙江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回答2728题。 2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解析:世博会就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通过“在世博会上面世后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表明文化交流借鉴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B、D说法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