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二单元四讲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51270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二单元四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二单元四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二单元四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二单元四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二单元四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二单元四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程一部分二单元四讲课件(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下载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考情上线 1以“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图为背景材 料,综合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2结合气候图和气候地区分布图,综合考查气 候的成因、分布、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 和 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周期,气象观测记录,冷暖,干湿,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全球气温 。,升高,冰川融化,热膨胀,海岸线,积温,延长,干旱,供水,(3)影响水循环过程:使 加大,改变区域

2、 和降水 ,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 、 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 和 矛盾。,蒸发,降水量,分布格局,洪涝,干旱,不稳定性,供需,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 能源。,2植树种草。,3防止 。,4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 。,清洁,森林火灾,公共交通工具,雨林,季风,草原,沙漠,地中海,海洋性,大陆性,季风,苔原,冰原,1气候变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 (2)人为原因: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矿物能源 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全球变暖。人类过度砍伐森林绿色植物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大气保温效应

3、增强全球变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1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 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回答(1)(3)题。 (1)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 ) 冰川退缩 冻土融化 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 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 A B C D,(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 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D从全球看,利大于弊 (3)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 ( ) A高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 B低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减少 C各种能源、电力的生产都会受到制约 D煤

4、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解析:气候变暖可导致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可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会影响煤炭工业的发展。,答案:(1)C (2)A (3)D,各种气候类型的比较,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1根据气候特征判断,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2下面四

5、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据此回答 下面(1)(4)题。,(1)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 ) A B C D (2)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 ) A B C D (3)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 ) A B C D,(4)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 ( ) A B C D,解析:(1)根据四点气温曲线可判断:点位于温带,点处于亚热带,点终年气温高,处于热带气候区。(2)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7、8月份气温高,南半球1、2月份气温高。(3)由于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集中在冬季,气温与降水不同期。图气温、降水变化不一致,应为地中海气候,不过在北半球,在南半球。(4)

6、如果该点位于大陆东岸的中高纬度,那么冬夏气温差异大,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于0。,答案:(1)D (2)C (3)B (4)A,例1 (2010上海高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 _和热带沙漠气候。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 从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等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一月:_; 七月:_。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 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解

7、析 (1)从图中可知,120E经线最南端穿过地中海气候,由此向北依次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2)澳大利亚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东部地区的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上的水汽,西部沿海又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3)一月,澳大利亚为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此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将水汽带到陆地,形成降水,气候较为湿润。七月,澳大利亚为冬季,澳大利亚大陆上形成高压,而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由于风来自内陆地区,水汽较少,气候干燥。(4)与上海相比,悉尼所处的陆地面积很小,海陆热力差异不显著,故季风不典型,其表现悉

8、尼冬夏温差小、降水相对分配均匀。,答案 (1)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全境,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4)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

9、小。,解答有关沙漠形成原因问题的思路分析: (1)热带沙漠的成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受来自大陆上的信风带影响;受沿岸寒流的影响。,(2)温带沙漠的成因有两种情况: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绝大部分温带沙漠的成因是这一种。位于山地背 风坡,气流下沉不易降水形成沙漠,如南美 洲南端东侧的沙漠就是位于西风带背风坡而 形成的。,例2 (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 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

10、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 A B C D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 是 (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解析 (1)大气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而实现的;图中为大气吸收环节,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太阳辐射。(2)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农作物生长期内的积温状况,同时全球变暖还会加大蒸发量,使极端异常天气增多,进而影响粮食产量。,答案 (1)AC (2)AB,1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

11、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气候图的判读,上述各气候资料图,虽然形式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提供的都是气温和降水资料,因此,我们判读气候资料图就是要读出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

12、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折线代表各月气温,以圆心为起点的放射粗线代表降水量,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8中P点所示气候类型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2气候类型分布图的判读 (1)提供某一气候类型在一些地区的分布图,考查该气候类 型的名称,分析该气候类型在不同大洲(或大陆)分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分布较广,但在北美洲西部因高山地形的阻挡变得很狭窄。 (2)提供两区域或两城市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比较两地 的气候

13、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差异。如下图中的孟买和洛杉矶,因其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也不一样。,(3)以世界或中国某一区域图(或热点地区)和相应的气候资 料为切入点,考查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提供下面的区域图和气候资料图要求同学们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就是阅读图上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其特征。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 较差。一般来说,最低月气温

14、低于0描述时一般称作寒冷,010为低温,1022为温暖,2228为高温,高于28为炎热。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 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 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 mm50 mm为少雨,50 mm100 mm为多雨,大于100 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 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 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右图是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差和 降水差(甲地各月

15、气温和降水,减去乙 地各月的气温和降水)示意图,据此回 答(1)(2)题。 (1)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解析:由题干中图可知气温方面:5、6、7月份甲、乙气温差距不大,而且6、7月份甲等于乙;12、1、2月份气温差距较大。降水方面:8、9月份乙地大于甲地。综合以上方面可以判断:对应甲;对应乙。,答案:B,(2)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 C地面状况 D暖流,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为温带季风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答案:A,一、选择题 (2010安徽高考)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12题。,11962年200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