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论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9950981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文化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联文化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对联文化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对联文化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对联文化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联文化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文化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联文化论文篇一:对联艺术论文对联浅析 对联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形式相对应内容相关联的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讲究:长短之构造,平仄之韵律;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字字有意,联联用心!作对联要言之有物、联句流畅、句贵出新、机巧自然! 在学习了对联艺术后,我也了解了不少的对联知识,现我对以下一些经典对联发表下自己的拙见: 有一宫室联: 祥云欣绕室 瑞气喜临门 用中国传统的形容好的征兆的“祥云”“瑞气”来形容居室的祥和。并表达一种喜庆的气氛。 倡导和训诫的: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巧妙的使用对联来倡导众人要多看对家国有好处的书,不要

2、做不益的事。简单点说就是要多做好事,别做害人害己的事。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 事竞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此联巧用史实告诉众人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鼓励刻苦学习工作,并要有远大的志向。“三千”对“百二”数词对数词对仗工整。承接叙事的: 退后一步想 能有几回来 它上下联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简洁意思明了。 春联: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明志的: 宁以义死 不苟幸生 以简单的八字联,表

3、明自己的志行。上下联也存在着一种选择的关系。 写景抒情的: 落花扫仍合 丛兰摘复生 此联字面在于写花谢了掉到地上的花瓣扫了第二天又会掉下来,兰花摘了还会在生长出来。其实也可以说是寄托了作者的一种绵绵不断的情谊。 郑板桥故居的中堂写着这样一副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之妙在“放胆”和“瞒人”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风鼓荡和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的特点。写出白日春风之美姿,能为翠柳梳成发般轻柔,殊不知是昨晚的夜雨暗地里,早已滋润了大地的花朵,实即“一元复始,万象回春”之意。上联与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下联让人联想到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然为一副

4、妙联了。也有写人物史实的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写此地以能埋岳飞而感到有幸; 下联白鐡无辜铸佞臣写岳飞坟前以白鐡铸造的秦桧夫妇像, 不骂二人而写白鐡之无辜, 因二人而日夜为人所唾骂。对联所用到“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青山”和“白铁”本是死物,根本就不会“有幸”,也不会“无辜”,但经联子这样一些,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人性!青山本忌坟头,因为这会坏“风水”,但联中却说“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就好比连山神都为忠臣而感动,宁可坏自己风水,也要做忠臣邻居!下一句“白铁无辜铸佞臣”也是同出一理!可见世界也为忠臣而感慨!又如大观楼上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

5、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

6、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该联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上联描写滇池的风物景色,比喻奇妙,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描绘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发展,概括精练,重在一个叹字。追根溯源,展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思考的历史画卷。 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经典的对联,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对联的各个方面。对联是一门艺术,需要细细的体会;对联是一种文学,需要深深的挖掘。畅游文学海洋,品味

7、对联艺术! 篇二:中国传统文化对联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张帅辉 组员: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起源与发展: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

8、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题材与分类 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内容上,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我们重点谈以下几种:节令联: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

9、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喜庆联:千百年来

10、,无论是官、是民都乐于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希冀和情感,来满足各自多方面的感情需要。喜庆联,这个对联之中的佼佼者,源远流长,且早已在我国人民群众恭贺婚禧、祝颂寿诞、道贺乔迁、庆祝节日时,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可表达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又可表达书写者的庆贺祝福之意;既能为事增加喜庆气氛,双能令人蓬荜生辉,使喜庆环境更显得优美宜人。以春联为例,央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出些上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下联,其中不乏优秀之作。20XX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5副对联,总是缺少其中一半,向观众征集上联或下联。把最好的发布在元宵晚会。用斜体标注的是观众所对的。第一幅;上联: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

11、应八方和。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第二幅;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下联: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第三幅;上联: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下联: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第四幅;上联: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下联: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第五副;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下联:岁寒守岁岁无寒。婚联也是喜庆联的一种,是专贴在新房门上及两厢、厅堂、门台上的。这种婚联饱含浓郁的乡土风情,寓意隽永,具吉瑞喜庆的气氛,其内容也不乏夫妇燕尔新婚,互敬互爱、琴瑟和谐、白头偕老之意。例如下面这幅,上联:“牵天上牛,截角雕梭,织就鸾绢迎淑女”,“捉月中兔,拔毫扎笔,写成凤贴配才郎”,用夸张

12、的手法,写得气势恢宏。趣巧联:古今名人嘲讽世事和可耻可笑之人,名人互相诘难答对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佳联,他们或是有一定故事性和趣味性,或是创作技巧出奇。例如一副讥讽科举取仕的对联:“并未出房,亏得个白头发秀才; 何尝中试,倒做了黑耳朵举人。”上联说多年寒窗苦读都没有考中举人,满头白发了,还是个秀才;下联讲,秋闱又不中,皇帝老子可怜见地,赐给一个举人名额,岂不知已经是两耳昏昏的人了。传说该联为安徽无为县某钦赐举人所写,发泄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与抗议。此联文字通达,中间的停顿利于抒发情感。再如一副言旧社会层层盘剥的对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

13、危。”该联采用比兴手法。上联以鱼、虾、泥依次相欺的事实说明在生物界存在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下联直写社会现状,朝廷搜刮州府,州府搜刮县衙,县衙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民不聊生,国家危急,朝廷自然朝不虑夕。全联警示当局者不要挥霍无度、搜刮无限,同时也在哀叹百姓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它是封建社会官府盘剥百姓的极好写照。下面再欣赏几副:画上荷花和尚画;摩临汉书翰林摩。 (此联可倒读)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草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春秋香。千帆竞发,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笛青)怎比箫和(萧何)。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尽,割地求和。 (慈禧六十大寿的讽刺写照) 对

14、联习俗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春联习俗、婚联习俗、挽联习俗,等。 对联的发展前景 对脸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篇三:探究康百万庄园对联文化探究康百万庄园及其摘要:康百万庄园座落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庄园、牟二黑庄园)之一,面积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