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功功率动能定教程新人教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5020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功功率动能定教程新人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1届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功功率动能定教程新人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1届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功功率动能定教程新人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1届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功功率动能定教程新人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1届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功功率动能定教程新人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功功率动能定教程新人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功功率动能定教程新人教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功、功率、动能定理,例1用水平力F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时刻撤去拉力F,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且,若拉力F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f做的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W1W2;F2Ff BW1W2;F 2Ff CP1P2;F 2Ff DP1P2;F2Ff,BC,例2下列是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对物体做功一定相同 B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功或者都为零,或者

2、大小相在等符号相反 C同样的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 D在同样的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也不一定相反,BD,因为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段时间内冲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由恒力做功的知识可知,说法B正确。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要认识到它们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所以功可能不同,说法C不正确,说法D正确。正确选项是BD。,例3.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ABCD由水平轨道AB与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CD组成,AB恰与圆弧CD在C点相切,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

3、从轨道的A端以初动能E冲上水平轨道AB,沿着轨道运动,由DC弧滑下后停在水平轨道AB的中点。已知水平轨道AB长为L。求: (1)小物块与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 (2)为了保证小物块不从轨道的D端离开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R至少是多大? (3)若圆弧轨道的半径R取第(2)问计算出的最小值,增大小物块的初动能,使得小物块冲上轨道后可以达到最大高度是1.5R处,试求物块的初动能并分析物块能否停在水平轨道上。如果能,将停在何处?如果不能,将以多大速度离开水平轨道?,(1)小物块最终停在AB的中点,(2)若小物块刚好到达D处,速度为零,(3)设物块以初动能E冲上轨道,可以达到的最大高度是1.5R,物块滑

4、回C点时的动能为,故物块将停在轨道上,设到A点的距离为x,X=L/4,例4.滑板运动是一项陆地上的“冲浪运动”,滑板运动员可在不同的滑坡上滑行,做出各种动作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图甲所示,abcdef为同一竖直平面上依次平滑连接的滑行轨道,其中ab段水平,H=3m,bc段和cd段均为斜直轨道,倾角=37,de段是一半径R=2.5m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o点为圆心,其正上方的d点为圆弧的最高点,滑板及运动员总质量m=60kg,运动员滑经d点时轨道对滑板支持力用Nd表示,忽略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取g=10m/s2,sin37=0.6, cos37=0.8。除下述问(3)中运动员做缓冲动作以外,均可把滑板

5、及运动员视为质点。 (1)运动员从bc段紧靠b处无初速滑下,求Nd的大小; (2)运动员逐渐减小从bc上无初速下滑时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请在图乙的坐标图上作出Nd-h图象(只根据作出的图象评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和作图依据); (3)运动员改为从b点以0=4m/s的速度水平滑出,落在bc上时通过短暂的缓冲动作使他只保留沿斜面方向的速度继续滑行,则他是否会从d点滑离轨道?请通过计算得出结论,(1)从开始滑下至d点,(2)所求的Nd-h图象如图所示(,例4.滑板运动是一项陆地上的“冲浪运动”,滑板运动员可在不同的滑坡上滑行,做出各种动作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图甲所示,abcdef为同一竖直平面上依次平

6、滑连接的滑行轨道,其中ab段水平,H=3m,bc段和cd段均为斜直轨道,倾角=37,de段是一半径R=2.5m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o点为圆心,其正上方的d点为圆弧的最高点,滑板及运动员总质量m=60kg,运动员滑经d点时轨道对滑板支持力用Nd表示,忽略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取g=10m/s2,sin37=0.6,cos37=0.8。除下述问(3)中运动员做缓冲动作以外,均可把滑板及运动员视为质点。 (3)运动员改为从b点以0=4m/s的速度水平滑出,落在bc上时通过短暂的缓冲动作使他只保留沿斜面方向的速度继续滑行,则他是否会从d点滑离轨道?请通过计算得出结论,(3)当以v0=4m/s从b点水平滑

7、出时,运动员做平抛运动落在Q点,如图所示。设Bq=s1,,在Q点缓冲后,运动员恰从d点滑离轨道应满足:,可见滑板运动员不会从圆弧最高点d滑离轨道。,三、反馈练习,1图为测定运动员体能的装置,轻绳拴在腰间沿水平线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与摩擦),下悬重为G的物体。设人的重心相对地面不动,人用力向后蹬传送带,使水平传送带以速率v逆时针转动。则( ) A人对重物做功,功率为Gv B人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大小等于G,方向水平向左 C在时间t内人对传送带做功消耗的能量为Gvt D若增大传送带的速度,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不变,BC,T=G,f=T=G,f=G,Wf= fs= Gvt,2如图所示,小木块的质量

8、为m,可看成质点,木板质量为M2m,长度为l,一根质量不计的轻绳通过定滑轮分别与M和m连接,小木块与木板间以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开始时木块静止在木板左端。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将木块拉至木板右端,则 ( ) A拉力至少为4 mg B拉力至少为5 mg C拉力至少做功5 mgl D拉力至少做功2.5 mgl,BD,T,vm,fMm,对m:,F=T+fMm,对mM:,vM,f=(m+M)g=3mg,T,F+f=2T,F=5mg,WF=FL/2=5mgL/2,fMm=mg,3.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

9、图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0处时的动能为 ( ) A0 B C D,;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拉力F即为合外力,F随位移X的变化图象包围的面积即为F做的功,由图线可知,半圆的半径为:R=F0=x0/2,设x0处的动能为EK,CD,4.一个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求8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g取10 m/s2).,第1个2s内,其加速度:,a1=,=,=2 m/s2,第1个2 s末的速度:,v1=a1t=22 m/s=4 m/

10、s,第1个2 s内的位移:,s1=,第2个2 s内做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2=,第2个2 s末的速度:v2=v1-a2t=0,第2个2 s内的位移,s2=,故物体先匀加速2 s达最大速度4 m/s,后又匀减速运动2 s速度变为零,以后将重复这个运动.,前84 s内物体的位移s=21(s1+s2)=168 m,最后1 s内物体的位移,s=,故83秒内物体的位移为168 m-1 m=167 m,第83秒末的速度与第3秒末的速度相等,故v=v1,所以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W=,mv2/2+fs83 =8 J+668J=676 J,5.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

11、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0.4,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8N,铁块在长L=6m的木板上滑动。取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 (2)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的过程中,恒力F对铁块所做的功 (3)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时,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1)铁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铁块的加速度,木板的加速度,铁块滑到木板左端的时间为t,5.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0.4,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8N,铁块在长L=

12、6m的木板上滑动。取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 (2)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的过程中,恒力F对铁块所做的功 (3)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时,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2)铁块位移,木板位移,恒力F做的功 W=Fs1=64J,(3)方法一:,铁块的动能,木板的动能,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5.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0.4,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8N,铁块在长L=6m的木板上滑动。取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 (2)在铁块

13、到达木板左端的过程中,恒力F对铁块所做的功 (3)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时,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方法二:,铁块的速度,铁块的动能,木板的速度,木板的动能,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6.如图,ABCD为一竖直平面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米,BC长1米,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从A点以4米/秒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3m的D点速度为零。求:(g=10m/s2) (1)物体与BC轨道的滑动摩擦系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1)从A到D过程,,(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物体在BC上滑动了4次,,(3)分析整个过程,解得s=21.6m,所以物体在轨道上来回了20次后,还有1.6m,故离B的距离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