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20734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0年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0年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0年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0年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教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简介09我市高考数学成绩 时间安排 向合理调整复习顺序要效益 向认真深入研究高考题要效益 向认真选编材料确保材料质量要效益 向夯实基础要质量,向准确、熟练、合理、迅速运算要成绩 向反思原则要把握、严谨 向“题组教学法”要效益 向“讲评课”要效益 向“解题五步曲”要知识网络化、方法集中化、解题能力 向“四大利器”要素质 重温一些观点,一、简单介绍我市09年高考数学考试成绩,二、时间安排,20092010学年度高三部分学科教学(复习)进度安排,三、向合理调整复习顺序要效益,按照工具性知识提前,同类知识相对集中,遵从知识的相关性、逻辑性的原则重新组织内容,调整顺序。比

2、如,工具性知识:“集合与逻辑 推理与证明”、“不等式”、“平面向量”、“导数”等;同类知识:“代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 统计”等;逻辑性:工具 代数 解析几何 立体几何 概率 统计。,三、向合理调整复习顺序要效益,第1单元 集合与逻辑 推理与证明 第2单元 不等式 第3单元 平面向量 第4单元 导数及其应用 第5单元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第6单元 基本初等函数 第7单元 数 列,具体设计如下: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目录,第8单元 直线与圆 第9单元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10单元 立体几何 第11单元 计数原理 第12单元 概 率 第13单元 统 计 第14单元 算法初步与复数,

3、四、向认真深入研究高考题要效益,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应当主要研究与上一年的考试说明的区别,尤其,应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减少了哪些知识点?二是增加了哪些知识点?由于考试说明的可操作性不强、较笼统,考试说明就类同于宪法,要使考试说明具有可操作性,就只有通过研究高考数学试题获得。一是通过研究高考数学试题可以使要求、理论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二是不能仅研究09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一个点决定不了方向,要想发现规律,至少要由三年的高考试题,才能归纳发现规律;(否则,就会误入歧途;比如,近读中学数学研究2008年第2期“论新课标下数列高考复习的策略”一文的第三段,即最后总结得出如下的结论:“3 把握复

4、习难度 :大纲要求的高考试卷中,数列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以2007年高考为例,大纲要求的高考试卷共16份,其中以数列题为试卷最后两题的共有15份,因此,传统的高三数学总复习中,教师对数列部分的内容拓得很广,挖的很深,复习的难度远远超过大纲及课本的要求。各种数学,四、向认真深入研究高考题要效益,杂志也投其所好,发表了不少关于数列内容的文章,象炒股票一样,把数列炒得火热,而把数列本质的东西都抛弃了难怪有的教师说,数列按大纲要求复习,高考很难拿到分数。标准突出数列本质,在实行课改的四省市2007年高考命制的三份试题中,表现的非常突出。三份试题中,只有广东卷把数列题作为压轴题,考察的是等比数列的定义

5、及求等比数列前项和。宁夏、海南卷数列只作为选择题考查(这在大纲教材高考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两道选择题都是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可以说只要课本知识掌握,解这两道题是不成问题的。山东卷把数列题放在解答题第一题的位置,该题考察数列求通项与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错位相减法),错位相减法直接来源于课本中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学生非常熟悉,据统计该题的得分率较高。由此可见,新课标下数列高考复习要与时俱进,降低难度,特别是递推数列求通项,不要深挖,把主干知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复习好,将最基本的解题方法训练好,还数列的本来面目。”)当然也不能只研究一个地方的高考题,有较大的局限性,得出的规律

6、的可信性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三是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数学试题是最好的试题,高考数学试题的解答是最规范的解答;,四、向认真深入研究高考题要效益,四是上海市的高考数学试题,包括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在创新性方面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值得研究;五是0709年这三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是极其宝贵的资料,首先是高中数学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所有高考数学试题,其代表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每年有38套题(含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题),除去不符合新课标的试题和文理相同的试题,每套按16题算,三年约共有37163=1776道题,可以说涉及到了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研究者有极大的启发作用,用好练好这些题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所

7、以在每一单元、每一节课复习之前,都应首先从研究0709年的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入手,认真分析研究各单元各节在高考中的地位、频率、难度、角度、热度、交叉度,涉及的题型、解法、技能、思想等方面,切实摸清命题者的意图,总结出命题的规律、重点、热点,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此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对0709年高考新课标数学试题进行分章节汇编,从中发现高考的规律、重点,并以此作为复习重点、专题划分的依据。,五、向认真选编材料确保材料质量要效益,编制学案按照同类为伍,近类为邻的原则,把相近的内容整合起来,集中复习。既节省时间,又便于比较,加深理解,易于形成系统知识。编制

8、体例,建议按照“题组教学法”的形式。 历年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题是高三复习材料编选中的最好材料,无论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能力的考查,都是无与伦比的。编制的学案努力实现学案课时化、习题层次化、问题系统化。,六、向夯实基础要质量,一是,研究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无论怎样改革,无论怎样强调能力,无论怎样高喊创新,高考数学试题中60%80%是基础题,是低中档题。 二是,在高考中,只有吃透基本概念,熟练基本运算,掌握基本技能,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简单(基础)题目做熟练,复杂(综合)题目才简单。 没有基础,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就是能力!所以夯实基础是重中之重

9、。 怎样夯实基础?首先,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记准。记忆同样是一种能力!数学同样需要记忆!没有记忆肯定没有能力!,六、向夯实基础要质量,在“双基”理论研究上,张奠宙提出了以下的4个维度: 速度与效率;(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率) 记忆与理解;(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严谨与直观;(在直观确认的基础上保持严谨) 重复与变式。(通过变式的重复获得技能) 这里,速度、记忆、严谨、重复,在某些教育理论中已经消失,被认为是落后、机械的东西:事实上,这正是双基的核心我们的任务不是丢掉他们,而是通过效率、理解、直观、变式等发展它们,在创新教育的指导下得到升华 怎样才能使基础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程度

10、。实质上就是“选择”,“选择”就是能力。 三是,由上我们确定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目标是解决120题和2122题的()小题;即要求80%以上的学生能得到80%的分数,也就是80%以上学生能得到13280%=105分。,七、向准确、熟练、合理、迅速运算要成绩,“会而不全”是思维问题,而“会而不对”是运算问题(还不如不会),逢算必错,错误与运算量的平方成正比。而高考中大量题目解答的成败取决于学生的运算能力(8090%的考生在高考中因为运算而或多或少的失分),所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始终没有得到老师们的重视,也始终没有解决好,现在的学生

11、的运算能力普遍较低。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是,提出对运算的明确要求:规范、准确、合理、简捷、迅速。二是,注意运算过程中关键、技巧,以及细节的处理,课堂上真刀实枪的展示运算过程,是一个有效、高效的措施。,八、向反思原则要把握、严谨,教师讲解故留漏洞,让学生在“百密一疏”中发现问题。即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要过多注意细枝末节(学生注意到除外),等认为彻底解决了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是否存在问题。即先粗后细,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具体,以求先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实质,再通过反思提高思维的严密性,这有点欲擒故纵的味道。 反思原则是指在“分析”过程中要强调对问题解决的整体的

12、宏观把握,而对形式证明的细节先不作过多的考究,以免学生拘泥于细节而失去最终的目标。以使整个推理链环能在大脑中得到清晰反映,并保持长时记忆。解题标要点,找中途点。,九、向“题组教学法”要效益,所谓题组法,就是针对某一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几组题目(一般为四组,其中,前三组课前和课上用,最后一组课后用),将有关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数学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分组题目为骨架编拟教学案,在具体教学时,以题组中的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老师借题生话,借题发挥,画龙点睛,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把解题的关键显露出来

13、,把解题规律共同探讨出来,把易错点暴露出来,并共同找出错因,且纠正过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九、向“题组教学法”要效益,题组法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变“讲练讲”为“练讲练”或“练议讲”;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二是每节课均按低、中、高三个层次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是充分利用“问题驱动”的一种教学复习方式;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是内在需要与被动接受的区别。,十、向“讲评课”要效益,数学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其目的在于纠正错误、扬优补缺、丰富体验、巩固三基、规范解答、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14、、开发创造性。 数学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 如下所示: 在运用“数学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上好数学讲评课的“十二点”注意: 审题再细致一点 得分感再强一点 运算再重视一点 通巧再兼顾一点 针对性再准一点 强化再及时一点 题型再多样一点 变式题再多一点 开放题再多一点 联系再更广一点 道理再多讲一点 总结再全面一点,十一、向“解题五步曲”要知识网络化、方法集中化、解题熟练化,对“知道”但“想不到”的思考 坚持解题“五步曲”审画想实反 教师解题教学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出示问题让学生“审题” 让学生“画图” 让学生“想”罗列师生所想实施师生所想评价“所想”。,十二、 向“四大利器”要

15、素质,分析综合法 对称思想 基本量思想 看成能力,十三、重温一些观点,1. 简单(基础)题目做熟练,复杂(综合)题目才简单。 2. 讲课讲要点,复习解困点,学习纠错点,助考抓考点,始终注重点。 3.用好、练好0709年全国及各省市的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这既是先进市的经验,也是我们的体会。 4. 平时“想”是为了知识形成合理网络,方法集中归类,更是为了考试时不用“想”。(教师解常规题就是不用“想”),十三、重温一些观点,讲、解题的目的是什么?讲、解题不能以会解这一个题为目的,而应当通过讲、解这个题以达到:复习有关基础知识,熟练解题技能,掌握解题方法,渗透数学思想,直至学会数学思维,学会解题的目的

16、。即,解出的是题目,巩固的是基础(双基),熟练的是技能,掌握的是方法,树立的是思想,训练的是思维,提高的是能力,学会的是解题。即解题的目的是巩固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调整思维、渗透思想,学会解题。为此,解题后教师经常问:这个题会了吗?应改为:这个题所用到的知识都记住了吗?这个题所用到的技巧都会了吗?这个题所用到的技能都熟练了吗?这个题所用到的解题方法都掌握了吗?这个题所用到的数学思想体会到了吗?你还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为什么这样讲,这样做呢?是因为,虽然,高考题中的雷同现象存在,但具体到一个题,这个题高考99%不考,你把时间和精力放在1%上,当然是极其愚蠢的;但这个题所用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思想等700%的要考、会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这7080%上,当然是智者的选择。更何况只要满足后面的这些,会解这个题应当是很轻松的,仅是一个副产品而已。这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与一把具体钥匙的区别、渔与鱼的区别。,十三、重温一些观点,变再认,为再现;低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