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2037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病理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兽医病理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兽医病理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兽医病理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兽医病理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病理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病理学幻灯片(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医病理学,一.兽医病理学、疾病的概念 1.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主要职能是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和控 制,以及减少经济损失。 2.疾病是病因损害动物机体和动物机体对抗病因损 害的斗争过程。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1、外因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化学性致病因素 C.物理性致病因素 D.机械性致病因素 E.其它致病因素,第一章 概述,2.内因 A.防御免疫功能降低 B.营养状况 C.种属和遗传因素 D.年龄与性别 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1.疾病的发生 A.病因的直接损害 B.神经机能的改变 C.体液调节机能的改变 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病因机体变化新病

2、因新变化 原因与结果相互变换,交替转化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3.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由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传染病阶段性明显可分为4个时期,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转归期 (1)完全康复 (2)不完全康复 (3)死亡 四.小结,第二章 体液循环障碍 体液是指动物体内溶解有多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大部分生物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又可分为血液和组织液。这些溶液在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保持相对恒定,一旦失调,即发生障碍。 第一节 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一.动脉性充血 由于小动脉的扩张局部组织内动脉血的灌注量增多引

3、起的充血,简称充血。 (一)原因 1.生理功能性:运动、饮食后等 2.神经反射性:人害羞时 3.代偿性:中小动脉阻塞等,4.病理性: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受各种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刺激。 (二)病理变化 1.在活体上充血的组织器官表现肿胀,颜色鲜红,温度升高,动脉有博动感,粘膜上腺体分泌物增多。 2.在尸体上一般充血病变消失,但对血管损伤严重的炎性动脉充血,会在尸体上留下充血的病变。 (三)对机体的影响 二.静脉充血 指静脉血返回心脏受阻而出现的静脉血瘀积现象,使局部组织内静脉血增多的充血,简称瘀血。 (一)全身性瘀血 见于某些心、血管疾病。当左心功能不全时,血液瘀积肺循环系统,造成肺瘀血;当

4、右心功能不 全时,血液瘀积在体循环系统,造成肝、脾、肾、胃、肠和肢体等瘀血。,(二)局部性瘀血 见于某段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局部组织内静脉血回流受阻。 1.原因 2.病理变化 在少毛浅色的皮肤和可视粘膜呈现暗红色或蓝紫色,称为“发绀”。主要器官的瘀血病变特点 (1)肺瘀血 为左心房室衰竭的特征性表现,眼观肺体积肿大,呈紫红色,质度充实,切面混有泡沫的血液流出,时间长而发生褐色硬变。 (2)肝瘀血 为右心房室衰竭的特征性表现,眼观肝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呈紫红色或蓝紫色,切面流出凝固不良的血液,时间长,肝小叶中央呈暗红色,周边呈灰黄色,这种暗红与灰黄相间的花纹与槟榔的切面相似,称为槟榔

5、肝。 (3)脾瘀血 脾体积显著肿大,质度柔软,切面结构模糊不清,可刮下大量粥状血泥。 (三)对机体的影响 急性轻微瘀血,病因消除即可恢复。慢性易继发水肿和出血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三、出血 红细胞出现在心腔和血管腔之外,呈为出血。 (一).破裂性出血 心脏或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动脉破裂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 ;静脉破裂出血,呈线状流出,血色暗红;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呈缓慢流出。 血液流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称为内出血;体表或天然孔出血,统称为外出血;组织内弥漫性出血,称为溢血;组织内局限性出血,称为血肿。 (二).渗出性出血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 渗出性出血病变主要呈现组织内细小出血灶,

6、称为瘀点或瘀斑;浆膜和黏膜上广泛出现瘀点或瘀斑的病变为紫癜. 渗出的红细胞进入小血管周围组织间隙,称为出血性浸润.,(三).出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四 血栓的形成 血液在活机体的心脏或血管内凝固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 心内膜或血管内膜受损伤 血流方向和速度的改变 血液性质的改变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混合血栓.(红白相间) 白色血栓(血小板和白细胞组成) 红色血栓(静脉血) 透明血栓(由纤维蛋白构成) (三)血栓的结局和对 机体的影响,五、局部缺血 局部组织内血液含量较通常少.称为缺血或局部贫血. (一)原因 (二)病理变化 缺血器官体

7、积缩小,被膜多褶,呈现各种组织固有颜色.长期缺血的组织细胞,常见萎缩、变形和坏死 (三)对机体的影响 六、梗死 由于动脉阻塞,动脉血断流,侧支血管又不能及时代偿,造成局部组织的坏死,称为梗死。形成的坏死病灶,称为梗死灶。 (一)病理变化 梗死病变是组织坏死,梗死灶的形态特点与发病器官的血管分布特点相关。,(二)类型 1、贫血性梗死 2、出血性梗死 除动脉阻塞外,还要具备下列条件:组织器官高度淤血,具有双重循环的器官,器官的组织结构疏松。 (三)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七 栓塞 在血液循环系统内形成的,或外部侵入的异常物体,随血流运行,阻塞较小的血管腔过程,称为栓塞,这种异常物体,称为栓子。

8、(一)血栓栓塞 1、肺栓塞或小循环的栓塞 2、大循环的栓塞 (二)其他栓塞,第二节 组织液循环障碍 一 水肿 组织间隙蓄积超常量的组织液称为水肿。 (一)炎性水肿 (二)非炎性水肿 1、淤血性水肿 2、肾性水肿 3、营养不良性水肿 渗出液是炎性水肿液,混浊、易凝固、蛋白含量4%以 上,密度1.018以上;漏出液是非炎性水肿液,透明、不凝固 、蛋白含量3%以下,密度1.0061.015 (三)水肿的病理变化 1、皮肤水肿:肿胀明显,呈苍白色,组织缺乏弹性, 软如面团,手指按压后留有凹坑,切开时流出多量水肿液,皮下组织呈胶胨样。,2、粘膜水肿:肿胀明显,呈半透明的外观,手指触压时 有波动感。 3、

9、肺水肿:体积增大,表面光滑、湿润,被膜紧张,小 叶间质明显增宽,充满水肿液,切面和支气管内流溢多量混 有泡沫的液体。 4、浆膜水肿:浆膜腔积液 5、心、肝、肾水肿体积肿胀不明显。 (四)水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 脱水 动物因水分摄取不足或丧失过多引起体液减少的一种临床 症状。通常根据脱水时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将脱水分为缺水 性(高渗性)、缺盐性(低渗性)和混合性(等渗性)3种类 型。,分析脱水的类型,测定血钠含量,确定水盐的比例。据临床经验,缺水性脱水以补5%的葡萄糖为主。缺盐性脱水,盐和水的比例为2份生理盐水和1份5%葡萄糖进行治疗。混合性脱水,用1份生理盐水和1份5%葡萄糖进行治疗。,第

10、三章 休克、缺氧、酸中毒 第一节 休克 休克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以微循环血流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是一种组织血液灌注不良状态导致组织缺氧和机体主要器官损害的综合病理过程。临床表现血压下降、皮肤冷湿、粘膜苍白或绀紫、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和全身代谢紊乱等症状。 一、休克的原因和类型 1、低血容量性休克:特点是血容量减少。 ()出血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脱水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多由细菌或病毒的感染所致,、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神经性休克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为低动力型和高动力型休克。 二 休克的发生机理 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和组织灌流量不足。 第二节 缺氧 组织(细胞)供氧不

11、足或由于氧化过程障碍而不能利用氧气称为缺氧。 缺氧和窒息的含义不同,前者以为机体含氧量不足,后者除含氧量不足外,尚伴有二氧化碳的增多。,一 引起缺氧的原因 (一)氧的吸入不足 、动物呼吸机能障碍 、环境中含氧量不足,氧的分压过低 (二)氧的运输障碍 、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 、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下降或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 、全身性循环障碍 (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降低 、组织中生物氧化过程障碍 、组织内氧弥散过程障碍,二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一)代谢障碍 (二)机能障碍 (三)病理形态变化 第三节 酸中毒 一、代谢性的酸中毒 二、呼吸性的酸中毒 三、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第四章 组织细

12、胞损伤与修复适应 第一节 组织细胞的损伤 萎缩是指正常生长发育成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由于病因作用,使体积缩小或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一)萎缩原因和分类 、全身性萎缩 、局部性萎缩 (二)萎缩的病理变化 、眼观病理 、显微镜检查 (三)萎缩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二 变性 变性是指机体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某种异常物质聚积或正常物质过多。 (一)颗粒变性:是指蛋白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肿大,胞浆出现蛋白质颗粒的病变。常见于一些急性疾病病理过程,如急性传染病,化学物质中毒和高热、缺氧等场合。病变好发生于实质器官(肾、心、肝)。特点是病变细胞肿大,严重的细胞破裂,胞浆内充满细小的蛋白颗粒

13、。器官则体积肿大,质度脆弱,土灰黄色,结构不清。 (二)水泡变性:是指细胞内水分过多,胞浆出现大小不一水泡的病变。常见于皮肤、粘膜上皮、肝细胞、心肌纤维、肾曲细管上皮等。特点是病变细胞体积肿大,呈大小不一的小空泡或呈疏松的细网状结构或水样透明(气球样细胞)。在皮肤和粘膜上常形成疱疹。,(三)脂肪变性:是指器官的实质细胞内有脂肪的异常蓄积是脂肪代谢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好发于肝、肾和心的实质细胞。 1、肝的脂肪变性 主要是输入肝脂的脂肪过多,脂肪由肝脏输出减少,肝脏利用脂肪减少及脂肪在肝脏合成增多。眼观肝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质度松碎,呈黄褐色或土黄色。切面结构模糊不清,由油腻感。伴有淤血则为摈榔肝。

14、 2、心肌脂肪变性 最明显的部位是在心外膜下和心室乳头肌、肉柱的静脉血管周围。肉眼可见心内外膜见许多横列的黄色条纹,与虎斑相似,称为虎斑心。严重的颜色灰黄浑浊,质度松脆,心室扩张,死后不易发生僵硬。 3、肾的脂肪变性 眼观肾肿大,呈不均匀的土黄色,切面皮质增厚,常见黄色条纹或斑块。,三 坏死 指活机体内局部细胞或组织的死亡,是细胞、组织新陈代谢停止后出现的一种不可复性、严重的变质性变化。 (一)分类 1、凝固性坏死 坏死组织由于蛋白质凝固形成灰白色或灰黄色,干燥而无光泽的凝固体。病灶界限清楚。 (1)干酪样坏死 指结核性组织坏死,呈现松软易碎、灰白或灰黄色。外观上很像干奶酪或豆腐渣。 (2)蜡

15、样坏死 指肌肉组织坏死。肌纤维在外观上浑浊不清,呈灰黄或灰白色,干燥而坚实,如同石蜡。 2、液化性坏死 坏死组织受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迅速分解成液状。,(1)脑软化 指脑组织液化性坏死。 (2)脂肪坏死 常见于脂肪组织外伤。 3、坏疽 大块组织坏死后,受腐败菌的作用,变成黑色的病变。 (1)干性坏疽 发生在动脉闭塞而静脉仍畅通的情况下,多见于四肢、耳壳、尾根等,坏死组织分界明显。 (2)湿性坏疽 发生在动脉闭塞又伴有静脉血回流受阻的情况下,坏死组织肿胀、恶臭、呈深蓝、绿或黑色,界限不清。 (3)气性坏疽 发生在创口小的深创。坏死组织呈蜂窝状,污秽的暗棕色,用手按压有捻发音。 (二)组织坏死后的修

16、复过程 坏死过程停止,局部组织出现修复性反应 (三)坏死对机体的影响,四 病理性物质沉着 (一)病理性钙化 是指机体软组织中有磷酸钙、碳酸 钙等钙盐沉着。 1、营养不良性钙化 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 织或病理性产物。特点是钙盐在局部组织中析出和 沉着,血钙含量不增高。 2、转移性钙化 发生在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 时。特点是血钙量增高,钙盐沉着在某些健康的泌 酸排酸组织上。 (二)尿酸性沉着(痛风)是机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引起 的,以尿酸和尿酸盐的结晶沉着在某些组织为特 征的疾病。 1、内脏型 2、关节型,(三)病理性色素沉着 指组织中的色素较通常增多或 不含色素的组织出现色素。 1、含铁血黄素 是一种含铁的棕黄色素、大小不 一,非结晶性颗粒。 2、胆红素 为胆汁素,是不含铁的血红蛋白分解产 物。 血液中胆红素增多而致全身组织呈黄色称为黄疽, 可分为溶血性黄疽、肝性黄疽和阻塞性黄疽。 3、黑色素 是生成黑色素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性物 质。主要有黑变病和黑色素瘤。 黑变病是胚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