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9920282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篇一:疏勒河中下游省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一稿 甘肃省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省级 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汇报 一、概况 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自然保护区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接玉门,西临敦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地处北纬39524036和东径94459700之间。保护区总面积486.3万亩,其中:核心区135.6万亩,缓冲区99.9万亩,实验区250.8万亩;林草地241.95万亩、湿地215.85万亩、山地28.5万亩。1、动植物资源概况(1)动物资源:保护区有脊椎动物5纲,26目,56科,160种。其中小鸨、红额金翅雀为甘肃新纪录;属于我国特产种类有10种;列入国家野生动物名录

2、的27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7种,二级保护的有20种;列入国际濒危动物种贸易公约规定保护的种类有14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有42种;重要的经济动物有野驴、雪豹、雪鸡、猞猁、岩羊、盘羊、北山羊、鹅喉羚、石鸡、金雕、小鸨、红额金翅雀、祁连山裸鲤、鲫鱼、狐、狼等62种。(2)植物资源:保护区内的植物共有345种,其中列为国家保护植物的有5种,胡杨、梭梭、裸果木、膜果麻黄中的后两种尤为珍贵,为第三纪子遗种类,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固沙植物有30余种、如柽柳、梭梭、泡泡刺、柠条、花棒、沙蒿、沙米等种类,是流沙地带的先锋植物,可作为固沙植物的特有种。药用植物100余种,以豆科植物甘草为主的药

3、用植物,蕴藏量十分丰富,面积22.5万亩,是我国甘草主要产区之一,其次是麻黄、锁阳、苁蓉为本区的特有药材。纤维植物以芨芨、罗布麻、芦苇为主,蕴量丰富。2、自然保护区的划界及分区情况根据自然保护区内地域、土壤、水热条件和动植物资源状况可规划为3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1)核心区:总面积为135.6万亩,占保护区总土地面积的27.9%,共分为三个小区。东巴兔动植物核心小区。位于老师兔山以南,西从东巴兔乡青山开始,东到榆林河,南到县界,北至老师兔三个泉,海拔19002200m,面积18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13.3%,范围包括东巴兔乡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及部分砾石戈壁等。西湖乡沙生植物

4、保护核心小区。位于安西县城以西,范围包括西湖乡和西湖农场部分区域及西沙窝、黑沙窝。其界线东起二道湾、白旗堡城,西至县界,南至县界,北至望杆子、北戈壁一线,海拔1063.41131.4m,土地面积为63.6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46.9%。小区内有胡杨林8895亩,蓄积量为9879m3,以柽 柳为主的灌木林15万亩,其它为灌丛草甸草场和荒漠草甸草场,植被覆盖度45%80%,疏勒河横贯小区,两岸植被覆盖度高,部分区域达95%以上,且生长茂盛。八棱墩湖塘墩湖湿地核心小区。位于踏实、桥子、布隆吉乡境内。其界线以扎花营向西到老师兔许家沟,北沿十工截山子山脊线向东到双塔水库、布隆吉到八道沟,南从老师兔山向

5、东沿破城子、锁阳城、鹰窝树到旱湖脑,其地形为东西长108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狭长地带。面积54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39.8%,区内有胡杨林12120亩,活立木总蓄积为10549m3,灌木林地亩,水域3075亩,其余为草甸草原和小灌丛草甸草原,海拔1370.9m1177.7m,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势较平坦开阔。(2)缓冲区总面积为99.9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5%。共分为3个小区,有东巴兔动植物缓冲区,面积21万亩;西湖沙生植物缓冲区,面积30.9万亩;八枝墩湖塘墩湖湿地缓冲区,面积48万亩。本区位于3个核心小区周围,范围依核心区位臵而定,有山脊线、道路、河流、沟壕、山谷等自然地形,

6、地势、位臵距核心区边界28公里为界。(3)实验区总面积为250.8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1.60%。共有3个实验小区,有东巴兔实验小区,八棱墩湖实验小区和望杆子实验小区。该区是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进行中间性生产示范实验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特定地段,设臵在缓冲区外围。3、管理机构设臵、编制情况(1)管理机构设臵:20XX年3月,由安西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安西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负责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林业局管理。(2)编制情况:已经成立的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人员编制7人,现有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7人。二、主要工作情况1、保护

7、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保护管理工作有序展开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7个基层保护站(西湖站、瓜州站、东巴兔站、老师兔站、踏实站、城南站、城东站),保护区基本建设初步完成了总体规划、工程建设规划、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进行了四址界桩的埋设,固定宣传牌的制作等工作。修建了瞭望塔7座、在交通要道架设了4个大型保护区简介牌,在各功能区建立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固定宣传牌14块。在重点野生植物封护管理区内开放防虫道、采用机械化学防治防除柽柳叶甲等天然林木害虫8次,防虫面积达5万亩,打设固定样地和样点60个,埋设界桩800个。由县野生动植物管理总站和7个基层保护站负责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荒

8、漠系统的保护管理工作。对区内因干旱缺水长势弱的西湖沙生植被自然保护区引水灌溉,使植被得以恢复生长。积极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一是结合“四五”、“五五”普法的年度计划以广泛宣传行业法律法规为主积极开展了林业法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强化宣传,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等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进行摘录,并印制成宣传材料进行宣传发放。通过宣传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促进了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

9、林业法律法规几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大林木管护和林政案件查处力度,开展了以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收购野生植物的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行动,加大对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力度,不断恢复和扩展林草植被面积,野生动物的数量明显增多,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核机制具体工作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区内各系统动态监测报告制、常年巡查管护制等工作制度,由县林业局与总站签定保护区保护管理年度工作责任书并按时认真检查,年终严格考核奖罚,篇二:保康县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汇报保康县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建设

10、情 况 汇 报 省环保厅: 保康县五道峡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建立,20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保护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湖北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地处荆山山脉主脉,位于鄂西北保康县境内,东以南漳与保康县界为界,西以马桥与后坪镇界为界,北以后高公路为界,南以大水林场与马良的镇界为界。总面积为2381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7650 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4500 公顷,实验区总面积为11666 公顷。保护区属“野生生物类”中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

11、统和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重点保护紫斑牡丹的模式产地、全国罕见的红豆杉群落和小勾儿茶种群。五道峡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建立,20XX年襄樊市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现有维管束植物1700种,隶属189科828属。其中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属;种子植物1607种,隶属160科778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大果青杄、篦子三尖杉、巴山榧树、长叶榧树、鹅掌楸、厚朴、樟树、闽

12、楠、桢楠、水青树、连香树、红豆树、野大豆、榉树、喜树、香果树、红椿、崖白菜、黄皮树19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32种,其中1级有珙桐1种,2级有银杏、大果青杆、长叶榧树、鹅掌楸、闽楠、水青树、连香树、光叶珙桐、山白树、小勾儿茶、杜仲、香果树12种,3级有穗花杉、闽楠、桢楠、厚朴、领春木、黄连、八角莲、紫茎、红豆树、野大豆、华榛、青檀、金钱槭、银鹊树、白辛树、猬实、红椿、天麻、紫斑牡丹19种。保护区是紫斑牡丹和野生腊梅的模式产地,紫斑牡丹在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居全国之首;小勾儿茶在保护区的分布种群数量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群体,达27株,其中大树2株,幼树6株,

13、幼苗19株(其中1年生幼苗4株、2年生幼苗8株,3年生幼苗7株),该植物幼苗也是首次在野外发现;红豆杉种群面积达2031.1 公顷,位列全省首位。二、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20XX年,襄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保康县五道峡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确定为副科级,编制12人。保康县林业局于20XX年2月正式组建了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地点设在县林业局,管理局下设大水、后坪、龙坪三个保护管理站,9个保护管理点。并在保护区所涉及的后坪、龙坪等林站及大水、官山林场确立了专兼职管护人员,初步建立了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站管理点的三级管护网络。二是建章立制,依法保护管理。为

14、加强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促使保护区管理工作制度化、规划化和科学化,根据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考勤及请销假制度、岗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五道峡自然保护区护林员管理和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依法履职意识。三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我县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单、网络、标语等形式开展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后印刷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宣传手册200份,刷写宣传标语120多条,撰写论文3篇,发表于北京林业大学、湖北生物生态技术学院校报等杂志

15、,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的保护意识。四是加强合作,提高科研水平。我县充分利用五道峡自然保护区这一平台,积极加强与各大中院校、科研机构合作。20XX年,我们与襄阳市林科所、襄阳市野保站开展了小勾儿茶的种质资源繁育研究,成功育苗100多株,并积极向上申报了湖北省襄樊市小勾儿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项目。20XX年,与上海植物园合作开展了大果青扦的人工繁育研究,与湖北生物生态技术学院开展了野生牡丹人工繁育与研究,并在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内后坪镇九池村建立了人工繁育基地100亩。今年又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合作,成立了湖北省野生牡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繁育技术研究课题组,经专家评审,一致认为总体研究水平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多年来,由于我们对外合作力度较大,已使保康的腊梅、红豆杉、野生牡丹、小勾儿茶等特色资源在全省具有较高的声誉。五是强化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安全。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严打专项行动、“爱鸟周”等各种活动,加大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全面加强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与各乡镇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制,制定了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落实了县长、镇长、场长、站长、村长负责制。并切实做好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