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习题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91824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奥数习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奥数习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奥数习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奥数习题 (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奥数习题 (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奥数习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奥数习题 (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数习题【一】鸡兔同笼:大约在 1500 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数头有 35 个;数脚有 94 只。求笼中有鸡和兔各多少只? 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 94 只变成 942=47 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 1。因此,脚的总只数 47 与总头数 35 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是 351223(只)。 【“砍足法”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

2、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头有 35 个,则脚有 352=70 只,相差 94-70=24 只,是兔多出的脚,每只兔多 2 只脚,兔有 242=12 只,鸡有 351223(只)。 用“方程”来解:解设兔头 X 只,则鸡有 35-X 只,列式为 4X+(35-X)2=94,X=12,鸡有 351223(只)。 【二】牛顿问题: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写过一本数学书。书中有一道有名的、关于牛在牧场上吃草的题目,人们把它称为“牛顿问题”:“有一牧场,已知养牛

3、 27 头,6 天把草吃尽;养牛 23 头,9 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 21 头,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是: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 1。 (1)27 头牛 6 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 162 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 6 天新长的草。) (2)23 头牛 9 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 207 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 9 天新长的草。) (3)1 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 15 头牛吃,21 头牛减去 15 头,剩下 6 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7

4、2612(天) 所以养 21 头牛,12 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 【练一练】有一牧场,如果养 25 只羊,8 天可以把草吃尽;养 21 只羊,12 天把草吃尽。如果养 15 只羊,几天能把牧场上不断生长的草吃尽? 【三】鬼谷算: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 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

5、3 除所得的余数乘上 70,加上用 5 除所得余数乘以 21,再加上用 7 除所得的余数乘上 15,结果大于 105 就减去 105 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 1,五个五个地数余 2,七个七个地数余 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 52 个。算式是:170221315157,15710552(个) 【练一练】四皓小学订中国少年报若干张,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 1 张;五张五张地数,余数为 2 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 2 张。四皓小学订中国少年报多少张? 【四】电灯泡问题:“过道里依次挂着标号是 1,2,3, 100 的电灯泡,开始它们都是灭的。当第一个人走过时,

6、他将标号为 1 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下;当第二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 2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下;当第三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 3 的倍数的电灯泡的开关拉一下;如此进行下去,当第一百个人走过时,他将标号为 100 的倍数的灯泡的开关拉一下。问: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着的电灯泡标号是多少?” 此题实质是找每个灯泡的因数个数。第一个灯泡只有因数 1,灯亮;第二个灯泡有两个因数 1、2,等灭;由此可以看出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灯亮;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灯灭。故当第一百个人走过后,过道里亮着的电灯泡标号是 1、4、9、16、25、36、49、64、81、100. 【五】巧求六位数:“六位数432

7、1能被 4321 整除,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采用“假设计算排错验证”的方法。 假设六位数为 943219,那么 94321943212181241,由于余数大于 9,所以不合题意。 假设六位数为 843219,则有 843219432119564,余数大于 9,也不合题意。 假设六位数为 743219,则 74321943211727,余数小于 9,可见符合条件的六位数为7432197743212。 当六位数的首位数分别为 6、5、4、3、2、l 时,经计算均不合题意。综上分析,要求的六位数为 743212。 【练一练】:四位数89能被 89 整除,这个四位是多少?答案:(4895) 【六】

8、时钟问题:“钟面上有时针与分针,每针转动的速度是确定的。” 分针每分钟旋转的速度:360606,时针每分钟旋转的速度:360(1260)05,在钟面上要么是分针追赶时针,要么是分针超越时针。这里的转动角度用度数来表示,相当于行走的路程。因此钟面上两针的运动相当于典型的追及问题。 例 1:钟面上 3 时多少分时,分针与时针恰好重合? 整 3 时,分针在 12 的位置上,时针在 3 的位置上,两针相隔 90。当两针第一次重合,就是 3 时过多少分。在整 3 时到两针重合的这段时间内,分针要比时针多行走 360123=90,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 60555(度),所用时间为 90551636(分)。

9、 例 2:在钟面上 5 时多少分时,分针与时针在一条直线上,而指向相反? 在整 5 时,时针与分针相隔 360125=150,然后分针先是追上时针,分针需比时针多行走 150,然后超越时针 180,共 150 180=330,分针每分钟旋转的速度:360606,时针每分钟旋转的速度:360(1260)05,(150 180)(6 05) 60(分) 5 时 60 分即 6 时正。 例 3:钟面上 12 时 30 分时,时针在分针后面多少度? 整 12 时,分针与时针重合,相当于在同一起跑线上。到 12 时 30 分钟,分针走 180到达6 时的位置上,而时针在 30 分钟内也在行走。实际上两针

10、相隔的度数是在 30 分钟内分针超越时针的度数:(605)30=553=165(度) 例 4:钟面上 6 时到 7 时之间两针相隔 90时,是几时几分? 从 6 时整作为起点,此时两针成 180。当分针在时针后面 90时或分针超越时针 90时,就是所求的时刻。 (18090)(605) 90 55 16.36(分钟)(180 90)(6 05) 2705.5 4909(分钟) 此题还可采用分率方法来解决 【七】最优化问题:既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因此,最优化问题涉及统筹、线性规划排序不等式等内容。 例 1:货轮上卸下若干只箱子,总重量为 10 吨

11、,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 1 吨,为了保证能把这些箱子一次运走,问至少需要多少辆载重 3 吨的汽车? 【分析】因为每一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 1 吨,所以每一辆汽车可运走的箱子重量不会少于 2 吨,否则可以再放一只箱子。所以,5 辆汽车本是足够的,但是 4 辆汽车并不一定能把箱子全部运走。例如,设有 13 只箱子,所以每辆汽车只能运走 3 只箱子,13 只箱子用 4 辆汽车一次运不走。因此,为了保证能一次把箱子全部运走,至少需要 5 辆汽车。 例 2: 用 10 尺长的竹竿来截取 3 尺、4 尺长的甲、乙两种短竹竿各 100 根,至少要用去原材料几根?怎样截法最合算? 【分析】 一个 10 尺长的竹

12、竿应有三种截法:(1)3 尺两根和 4 尺一根,最省; (2)3 尺三根,余一尺;(3)4 尺两根,余 2 尺。为了省材料,尽量使用方法(1),这样 50 根原材料,可截得100 根 3 尺的竹竿和 50 根 4 尺的竹竿,还差 50 根 4 尺的,最好选择方法(3),这样所需原材料最少,只需 25 根即可,这样,至少需用去原材料 75 根。 例 3: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两位数,而且是三个连续偶数,它们个位数字的和是 7 的倍数,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三角形三边是三个连续偶数,所以它们的个位数字只能是 0,2,4,6,8,且它们的和也是偶数,又它们的个位数字

13、的和是 7 的倍数,只能是 14,三角形三条边最大可能是 86,88,90,周长最长为 86+88+90=264 厘米。 例 4: 把 25 拆成若干个正整数的和,使它们的积最大。 【分析】先从较小数形开始实验,发现其规律: 把 6 拆成 3+3,其积为 33=9 最大; 把 7 拆成 3+2+2,其积为 322=12 最大; 把 8 拆成 3+3+2,其积为 332=18 最大; 把 9 拆成 3+3+3,其积为 333=27 最大; 这就是说,要想分拆后的数的乘积最大,应尽可能多的出现 3,而当某一自然数可表示为若干个 3 与 1 的和时,要取出一个 3 与 1 重合在一起再分拆成两个 2

14、 之和,因此 25 可以拆成3+3+3+3+3+3+3+2+2,其积 3722=8748 为最大。 例 5: A、B 两人要到沙漠中探险,他们每天向沙漠深处走 20 千米,已知每人最多可携带一个人 24 天的食物和水,如果不准将部分食物存放于途中,问其中一个人最远可以深入沙漠多少千米(要求最后两人返回出发点)?如果可以将部分食物存放于途中以备返回时取用呢? 【分析】设 A 走 X 天后返回,A 留下自己返回时所需的食物,剩下的转给 B,此时 B 共有(48-3X)天的食物,因为 B 最多携带 24 天的食物,所以 X=8,剩下的 24 天食物,B 只能再向前走 8 天,留下 16 天的食物供返

15、回时用,所以 B 可以向沙漠深处走 16 天,因为每天走 20 千米,所以其中一人最多可以深入沙漠 320 千米。 如果改变条件,则问题关键为 A 返回时留给 B24 天的食物,由于 24 天的食物可以使 B 单独深入沙漠 12 天的路程,而另外 24 天的食物要供 A、B 两人往返一段路,这段路为 244=6 天的路程,所以 B 可以深入沙漠 18 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其中一个人最远可以深入沙漠 360 千米。 例 6、今有围棋子 1400 颗,甲、乙两人做取围棋子的游戏,甲先取,乙后取,两人轮流各取一次,规定每次只能取 7P(P 为 1 或不超过 20 的任一质数)颗棋子,谁最后取完为胜者

16、,问甲、乙两人谁有必胜的策略? 【想】因为 1400=7200,所以原题可以转化为:有围棋子 200 颗,甲、乙两人轮流每次取 P颗,谁最后取完谁获胜。乙有必胜的策略。由于 200=450,P 或者是 2 或者可以表示为 4k+1 或 4k+3的形式(k 为零或正整数)。乙采取的策略为:若甲取 2,4k+1,4k+3 颗,则乙取 2,3,1 颗,使得余下的棋子仍是 4 的倍数。如此最后出现剩下数为不超过 20 的 4 的倍数,此时甲总不能取完,而乙可全部取完而获胜。 说明 (1)此题中,乙是“后发制人”,故先取者不一定存在必胜的策略,关键是看他们所面临的“情形”(2)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