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91795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

2、据要加强记忆。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思考,回答、分析。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

3、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思考、回答交流。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学会描述。 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

4、述相关事物。达标反馈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讨论、交流、回答。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方法归纳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板书设计 球的形状是球体。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对地球形状的证明。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最大

5、周长约 4 万千米。第二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

6、难于理解。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思考、回答。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引入新课: 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了解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观察

7、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掌握、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可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演示地球自转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能直观地观察地球仪的转动。达标反馈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

8、的分界线。到黑板上绘制。 巩固知识。内容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方法归纳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板书设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 、地轴是假象轴(2) 、南极 S,北极 N(3) 、纬线和经线经线 纬线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 半圆 圆长度 一样长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特殊线 0 度经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分布规律 0 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

9、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 180 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 0 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 90 度。半球划分 西经 20 度和东经 160 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第三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

10、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地球自转的特征。自传和公转的关系。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教学难点: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连续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仪表面的点、线已经很熟悉,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必须牢固掌握。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回忆、思考。 巩固上节已学知识。师生互动 1用经纬网定位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

11、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学生思考、举例。讨论、思考、回答。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大错。完成 21 页活动题 引导、启发。 交流、讨论、合作。 学会知识,关键在于会用。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 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法归纳 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 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小地球仪的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