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89912314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月球诞生新说蒋葳关于月球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不久前来自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在约45亿年前的一次大型核爆炸中与地球分离,并逐渐演变成地球的一颗卫星。此次大爆炸的强度相当于400亿颗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两位科学家是根据一种裂变理论提出这种观点的,这种裂变理论早在19世纪初就有科学家描述过。该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来自宇宙中同一旋转的熔岩,后来一部分分离出去形成了如今的月球。然而,除了碰撞原因以外,19世纪初的科学家无法用

2、其他理由来解释形成月球的那一部分熔岩是如何分离出去的。目前,关于月球形成,主流科学界中最流行的就是这种大碰撞学说。该学说认为,地球在形成初期曾遭到火星体大小的外星体撞击,而月球就是在此次碰撞中形成的。然而,不久前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对月球岩石进行了化学分析,他们发现月球和地球拥有相同的氧、硅和钾等同位素元素,这表明两个星体有可能具备相同的起源,月球的物质组成应当仅仅源自地球。因为太阳系进化的模型显示,地球的化学组成和撞击天体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同样的。如果地月同源的话,只有大型核爆炸才有能力将地球物质喷射到太空中从而形成新的星体。此前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传统理论认为,地球的内核是由部分结晶的铁

3、和镍铁合金组成的,内核外面是由液态的铁、镍和一种或多种较轻的元素组成的流体核。从1940年以来,这一理论在地球物理学领域一直处于支配地位。最近美国的地球物理学家亨顿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核地球的新观点。亨顿认为,在我们脚下6 500千米深的地方,有一个由铀和钚构成的直径达8千米的巨大的核反应堆内核,正在不断地进行核反应,从而产生了地球磁场并为火山和大陆板块运动提供能量。这正好可以解释传统地球构造理论难于解释的神秘现象:地球磁场平均每20万年发生一次磁场极性倒转,且磁场强度周期性变弱或变强。这个天然的反应堆形成之初体积应该较小,但是随着放射性元素等能产生爆炸的物质逐渐增加,在核心区域附近形成了巨大

4、的液态物质聚集区,岩石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生反应,当其与足够的燃料相混合的时候,就会发生巨大的爆炸。这一理论恰好也能解释地球所释放出的能量要高于所接收到的太阳能的现象。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相信,在地球形成初期,造成月球从地球分离出去并进入轨道的能量是由地球地幔边界的一种超临界反应堆所产生。这种反应堆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得地球上的硅酸盐等物质蒸发并被喷射出去。他们认为,要想证明这一理论,需要依靠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带回月球更深内部的物质样本。(有删改)1.关于月球起源,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主流学界认为,地球外一个巨型天体与地球相撞,使地球的一部分分离出去慢慢形成了月球。B.近期有科学家

5、认为,月球是地球地幔边界的超级核爆炸将地球的部分物质喷射出去后形成的。C.除了地球外天体碰撞说和核爆炸说以外,关于月球起源还有多种说法,但都受到人们的质疑。D.所有关于月球起源的说法都是人们的主观假说,至今为止,还没有相应的观测数据等客观证据。答案D解析根据文本内容,应是有相应的客观证据,比如地球和月球的组成成分,还有地球磁场的变化等。2.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A.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元素完全相同,因此它们可能具备相同的起源,月球物质应当仅仅源自地球。B.地球磁场会发生极性倒转,强度有周期性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地球内核存在巨大的核反应堆。C.只有发生巨大的核爆炸,才可能将月

6、球这么大的一块固体物质抛射到太空从而形成新的星体。D.传统地球内部构造理论已被推翻,地核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核反应堆,达到临界点就会爆炸。答案B解析A项根据文意,“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元素完全相同”表述绝对。C项“月球这么大的一块固体物质”错,不是将地球一整块物质抛射到太空,而是先让它们蒸发。D项“传统地球内部构造理论已被推翻”于文无据。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如果月球是由于外部力量的撞击而从地球分离出去的话,那么它除了地球物质外,还可能有撞击天体的某些物质。B.最新的核爆炸诞生月球的说法其实并不新鲜,早在19世纪初就有过这种类似的描述,只是当时人们没有科学的依据

7、。C.美国科学家亨顿的铀钚地核观点突破了地球内部构造中传统的铁镍地核理论,这为月球诞生新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之所以地球释放的能量高于所接收到的太阳能,可能是因为地球的核反应堆内核在不断释放巨大的能量。答案B解析19世纪的“裂变理论”不是核爆炸学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

8、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

9、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

10、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

11、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C.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排斥平均主义。D.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答案A解析B项过于绝对。原文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由此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C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D项曲解文意。“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错,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

12、的标准较前代持平”。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B.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答案A解析A项混淆关系。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选项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13、“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B.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C.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D.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答案D解析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而非“是否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没有天堂赵鑫珊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

14、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

15、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C),白天奇热(99C)。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

16、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