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历史新课程高三高考命题特点分析1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9404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历史新课程高三高考命题特点分析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08年历史新课程高三高考命题特点分析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08年历史新课程高三高考命题特点分析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08年历史新课程高三高考命题特点分析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08年历史新课程高三高考命题特点分析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历史新课程高三高考命题特点分析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历史新课程高三高考命题特点分析1节(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历史新课程高考命题特点分析,1. 试题结构按通史顺序排列,广东、江苏、山东:中国史(古代、近代、现代)、世界史(古代、近代、现代),海南、宁夏:古代史(中国史、世界史)、近代史(中国史、世界史)、现代史(中国史、世界史),教育部考试中心: 新大纲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历史课程标准的编排体系,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而不是以通史形式编排。一般来说,专题学习或断代史研究到了大学或研究生阶段才可以进行,在高中应该以通史形式学习为主。在新大纲中,历史科目试题是按照通史编制的,这种矛盾冲突应该及早解决,这些是以后需要探索改进的地方。,有必要按照新课程考纲构建以专题为基础的通史知识体系,2. 历

2、史事件时序性考查的比重增加,(1)历史纪年方法的考查,(海南卷)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宁夏卷)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2)重要历史事件时间的考查,(广东卷)2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

3、名变更: 彼得格勒列宁格勒沙皇村儿童村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 A B C D,(江苏卷)1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 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海南卷)1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 19世

4、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宁夏卷)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山东卷)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 B C D,掌握运用多种纪年方法,多了解一些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文化常识,强化历史知识的时序性 。,3. 主题式的试卷形式已完全打破,知识覆盖面扩大,凸现历史主干知识,单科卷覆盖率: 广东卷:90% 江苏卷:76% 海南卷:70%,注意教材知识复习的覆盖率,重视历史基础(主干)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保留主题式: 北京卷 天津卷

5、 重庆卷(1组),4. 小专题,大跨度(时空),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广东卷: 27.18世纪中-20世纪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变化 28.20世纪20-80年代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29.1773-1870年美英的政治经济关系 30.20世纪30-90年代以后苏联(俄)的经济体制问题 江苏卷: 22.20世纪30-70年代的中日关系 23.英美中苏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变化 海南卷: 26.汉-清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27.抗战胜利前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政协) 28.东盟与欧盟的比较 29.凯末尔改革和辛亥革命社会习俗变革异同的比较,宁夏卷: 40. 从罗斯福新政到

6、当前的次货危机 41.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戊戌变 法的影响;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 共同点(改革模块) 山东卷: 27.中国古代到现代社会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 3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改革模块) 35.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比较(战争与和平模块),1重点注意同模块、跨时空、同一主题知识的重新整合(知识输理,分析比较,综合认识)。 2适当注意运用不同模块知识解决同一问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解决某一问题),跨度综合:必修模块基本以同模块综合为主,跨模块综合题(答案要求)仅山东卷27、29题有出现(三模块综合);选修模块亦有综合(同一模块)。,5.多种史观的运用和学术

7、界关注的 话题、最新研究成果的引入,(1)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马克思主 义史观(辨证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等)在试题中均有明显体现。,文明史观(山东卷) 27.中国古代到现代社会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 全球史观(广东卷) 27.18世纪中-20世纪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变化 现代化史观(江苏卷) 23.英美中苏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变化,辨证唯物史观(海南卷) 32.(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 参考答案:民族危机严重,帝制复辟,尊孔复古;反对文学革命的势力强大;这种态度是必要的;对推动文学革命起了积极作用;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 革

8、命史观(山东卷) 29.(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经济上-,(2)运用不同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广东卷),(广东卷) 8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元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历史的解释是受到一定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的。,(3)学术界关

9、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的引入,(江苏卷)21.(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广东卷)26.个体家庭经济与社会经济(商业)发展的 关系,(海南卷)26.(根据提供的材料)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山东卷)27.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

10、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使学生了解现在的史学研究领域和掌握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6.反映社会现实,紧跟时代主流,显性或隐性地折射社会热点问题,(广东卷) 26.西汉农民家庭经济与商业繁荣的关系农民问题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7.历史上的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的国际形象(地震、奥运) 2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探索探索创新、实事求

11、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9.美国民族独立后与与英国经济联系并未中断,经济上相互影响中日关系、海峡两岸关系 30.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注意关注显性或隐性折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的历史知识 。,7.开放性试题的出现,(海南卷) 26.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

12、,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当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

13、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山东卷) 34.材料: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本题可从“接受”和“不

14、接受”两者中任选一观点作答,但只表明态度不给分,必须说明理由) 答案一:应该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如回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答案二:不应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清室优待条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如回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适当的开放性试题训练是必要的,8.情境化的命题方式,通过“三新”考查“四基”,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情境题 广东卷:2521(4) 江苏卷:2018(2) 海南卷:2521(4) 宁夏卷:1211(1) 山东卷:87(1),三新: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四基:基础知识

15、、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情感,(1)情境式试题据绝对主流地位,情境材料以文字性为主。,图表材料 广东卷:3图1表 江苏卷:7图0表 海南卷:2图1表 宁夏卷:0图1表 山东卷:3图0表,必要的适度训练;用好教材这个“材料”;课堂补充材料充分利用。,(2)知识与能力考查相结合,以能力立意为中心。,知识考查:“依纲不以本”,能力立意:重点考查历史探究能力,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重视主干知识(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等 );提升学生能力,(3)过程与方法考查力度大。,(广东卷) 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