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三高考中国史考点命题趋势分析1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9370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三高考中国史考点命题趋势分析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08年高三高考中国史考点命题趋势分析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08年高三高考中国史考点命题趋势分析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08年高三高考中国史考点命题趋势分析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08年高三高考中国史考点命题趋势分析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高三高考中国史考点命题趋势分析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三高考中国史考点命题趋势分析1节(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2008年高考中国史考点命题趋势分析,考点一 先秦 命题趋势:本考点一直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从命题范围看,春秋和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改革、思想文化、民族融合则是考查的重点。,考点二 秦汉 命题趋势:历年高考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多有涉及,考查的方向主的在以下几个方面:A、大一统问题(秦建立、汉巩固);B、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如中央集权制度、监察制度、编户制度等;C、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交往;D、丝绸之路;E、辉煌灿烂的秦汉文化。,考点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 命题趋势:本考点近几年都没涉及,应注意:一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为重心,分江南地区、黄河流域和边疆地区考查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及其原因;二是从解放思想、

2、破除迷信的角度考查这一时期宗教和哲学思想,以及反佛与灭佛的问题;三是民族关系,生产生活的变化。,考点四 隋唐 命题趋势:隋唐史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且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如隋炀帝的评价,唐前期的政治、隋唐时期对外开放政策,社会经济的繁荣等等。复习时不可不重视,特别是教材的新增内容,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兵制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邸店和柜坊的比较;唐后期扬州和成都城市经济,唐兼容并蓄的文化和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生活等。,考点五 五代、辽、宋、夏、金、元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应注意以下两大方面: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边地各族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三大发明等知识

3、点仍应重视;二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对西藏、台湾的管辖、中外交往仍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点六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命题趋势:本考点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明清中央集权加强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中西社会发展的比较。,考点七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命题趋势:本考点高考已考查的重点有闭关政策、鸦片战争影响、香港九龙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等。尚未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关税问题、新思想的萌发等,已考的内容换一个角度会重新出现。,考点八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命题趋势:本考点主要还是围绕近代化问题设计试题,涉及洋务运动

4、、维新派的救国方案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问题,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考点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清朝的灭亡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命题趋势:一是孙中山和三民主义;二是维护民主与共和的斗争;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特点、意义。新文化运动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它又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要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中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层次的提升: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政治制度提升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学习资本主义思想开始转向学习社会主义思想。四是中共二大。五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兴起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考点十 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命题趋势:本考点的

5、重点:一是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和具体表现;二是中共根据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方针,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淡化两党的斗争。,考点十一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命题趋势:从历年高考考查的内容及命题趋势来看:本考点的重点应该还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内容。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另外历史上的中日本关系的发展:和平友好交往为主 到侵略掠夺奴化教育再到关系正常化。,考点十二 人民解放战争 命题趋势:本考点值得注意的是:重庆谈判及国共两党为和平所作的努力、战略反攻选择中原地区的综合因素等知识。,考点十三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命题趋势:高考可能性较大的一

6、是从新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二是对“过渡时期”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和阐释,在“过渡时期”取得的成就。,考点十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命题趋势:本考点在两方面:一是具体的政策、方针、成就;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反思。,考点十五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命题趋势:本考点内容倍受关注。已考查过的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等内容,会变换角度,变换题型进行考查。还要重视不同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重视外交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重视党的民族政策。未考查过的,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改革

7、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改革的深化。,二、专题的复习备考,以新课标要求的三大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主干知识为主线,将现行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以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构建新的知识模块。,政治文明历程:,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理论、特点、演变趋势、影响、评价 ),2、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中国近代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经济成长历程:,古代中国的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土地制度、耕作方式、特点);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经营状况);

8、重大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近代中国的经济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中国的经济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文化发展历程:,古代中国主流思想儒学的发展(先秦、秦汉、隋唐、宋明);智慧精华(仁、礼、民本、和),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西学东渐与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思想与体用之争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三、重点与热点,重点: 1、 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统一、边疆巩固和民族关系 重点提示:秦朝、隋朝、元朝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隋朝、明清时期与边疆的民族

9、关系。,2、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关朝代的政权建设 重点提示:唐朝前期的盛世及隋唐制度的创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3、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及对外贸易 重点提示:西汉及唐朝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中国古代秦汉、隋唐与东南亚、南亚及日本的关系;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开发南洋,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4、 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的思想、宋元时期的科技 重点提示:墨、儒、法家思想的具体内容;儒家思想演变;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隋唐、宋元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5、洋务运动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进程 重点提示:各类企业要记清楚;武汉、南京、上海、

10、广州等地在近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6、甲午战争 重点提示:马关条约及影响,同时也要注意联系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的内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7、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历史功绩 重点提示:三民主义、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8、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及党在新民主主义历史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重点提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根据地;抗日战争中坚持抗战和巩固根据地的措施;二大、三大、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及民主法制建设 重点提示: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八大、整风运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届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建国后的改革及社会经济发展 重点提示: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各时期工业、交通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热点:,文科综合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学科属性决定其必然与当今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突出其“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近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中,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短效热点方面:对发生在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间的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要予以高度关注。 周年次周年方面: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尾数为7、8、9的年份所发生的

12、重大事件对进行重点复习。如天津条约的签订(1858),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兴起(1898),南昌起义与人民军队的创建、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井冈山会师(1928),中华民族全面抗战(1937),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1947),战略决战开始(194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7),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香港回归(1997),中共十五大(1997),中共十七大(2007),,长效热点方面:把人类

13、长期普遍关注的问题,诸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经济发展、科技成就、社会进步等问题与课本内容对应起来,有机渗透。如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振兴东北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发展,青藏高原区域经济,中部崛起),“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和谐世界、促进共同发展,,热点问题内涵:长期(尤其是近期)被人们普遍关注、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党的大政方针、国家意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或知识再生点,包括短效热点问题(年度国内外时政要闻)、周年次周年热点和长效热点问题(如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和谐社

14、会等问题)。,关注热点,加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借史明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把历史性、时代性和思想教育 性三者有机结合,是近几年历史高考的突出特点。如1998年高考试题18题涉及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22题涉及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45题涉及北大百年校庆,46题总结人民公社的历史教训,47题体现科教兴国等。,西藏地区又是一个热点。地理的复杂性,民族的特殊性、历史的悠久性、现实的重要性交织在一起。唐朝以来,藏汉友好往来。元朝以来,中央对其管辖。清朝、民国时,受外国侵略。建国以后,中央对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青、新、川、滇到西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起到重要作用。

15、,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古今中外人口的迁移与社会发展; 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与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 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转变(传统朝贡体系的崩溃与被动接受近代国际关系规则); 近代中西方新闻传播、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近代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政府职能的变迁、近代大国崛起中政府的作用、近代中国政府在民族振兴中作用的缺失、现代中国建设中政府职能的体现和问题等等);,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各国在民主政治演化过程中的贡献,尤其是英美法、民主政治若干元素的演进); 私人资本发展过程的比较折射中西发展路径的不同(工业革命前中西私人资本的命运,近代中国官僚资本和私人资本之间的关系,新中国建立之初私人资本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