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1卷试卷分析,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曹淑玲,,一.试卷评价,1、总况概述:,(1)坚持“3+X”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 (2)遵循“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体现了“更好地适应高校招生需要和中学教学实际”,采取“拼盘” 的形式,实现了“同一学科试题相对集中” ,每一个试题都有明显的 学科分类; (4)全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 (5)紧扣中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贴近中学教学实际,以考查主 干知识为主,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各学科所提出的能力要求,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方案一.试卷评价,2、化学试题命题思想:,(1)重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学科特点 (2)体现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3)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严密性 (4)实验题设计强调基础性 (5)注重设计计算过程简单的题目 (6)体现考纲的变化,,一.试卷评价,3、试卷结构 附表1:近几年理综试题题数分布及赋分情况,,一.试卷评价,3、试卷结构 附表2:近几年理综试题科目分布及赋分情况,,,一.试卷评价,4、题型与题量 附表3:近几年理综各科试题分布详情,,,,一.试卷评价,5、试题难度 附表4:近几年理综试卷难度系数,,,,,一.试卷评价,6、知识与能力层次分布(化学) 附表5:,,,,,,,,,,,,,,,,,一.试卷评价,7、化学学科试题特点:,,,,,,,,,,,,,,,,(1)重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2)试题情境创设平和,难度适宜 (3)注重能力和素质立意,体现“课改”精神 (4)注重能力和素质立意,体现“课改”精神 (5)强化对化学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一.试卷评价,8、试题评价:,,,,,,,,,,,,,,,,(1)最佳题、新颖题: 第10题:试题综合性强,考查力度大,巧妙的融物质 存、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中的计量关系于一体. 第27题:试题基于教材中常见的置换反应,通过一定 的限制条件,使初、高中化学所有属于置换反应——这一 反应类型的物质间的转化反应达到了一次高度整理和概括 试题设问角度新颖,对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深广度 的要求极高 第29题:试题取材有时代感,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几 乎考查了中学有机化学所有的主干知识,综合性极强,对 考生能力要求 很高一.试卷评价,8、试题评价:,,,,,,,,,,,,,,,,(2) 可商榷之处: A.元素化合物重点不突出:考查元素的种类虽多,但主干内容不足 另,没有变价金属的内容 B.开放性答案太多:不利于评卷 可改进,如28图用简易启普发生器、 C.要求不明确:如 26-3“…可组成一(中学化学)化合物”; 28-4“下一步实验操作”停止即可? 29-5-2“列出X的计算式”要过程吗?要“列”几个? D.试题设计不够严谨:如第 9 题没有考虑到AlCl3在熔融状态下 为共价化合物,几乎不导电;29-3-4“(苯环上)只能生成…” E.对过程的考查不足:28题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不够,第 28-3小题设问方式过于直接,几乎不需理解题意即可顺利解答。
二.答卷情况,1、全市高考情况统计: (1)总况:,,,,,,二.答卷情况,1、全市高考情况统计: (2)理科综合情况:,,,,,,二.答卷情况,2、化学试题得分情况,,,,,二.答卷情况,3、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1)化学用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差 (2)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差 (3)审题有误,阅读理解能力差 (4)思维能力差,思维的深度性、逻辑性、严密性欠缺 (5)实验能力差 (6)视图能力差 (7)计算能力差二.答卷情况,4、答题情况分析: (1)第Ⅰ卷答题情况,,,,,二.答卷情况,4、答题情况分析: (1)第Ⅰ卷答题情况,,,,7(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 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二.答卷情况,4、答题情况分析: (1)第Ⅰ卷答题情况,,,,10(6分)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 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 MgCl2 H2SO4 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二.答卷情况,4、答题情况分析: (1)第Ⅰ卷答题情况,,,,13(6分)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 c(Al3+)=0.4mol·L-1,c(SO42-)=0.8mol·L-1,则c (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二.答卷情况,4、答题情况分析: (2)第Ⅱ卷答题情况,,,,26(9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否, 理由是 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2)Y是氮元素 或N ,Z是氧元素 或O ,W是_硫元素或S ;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 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是___硫酸铵 (NH4)2SO4 二.答卷情况,4、答题情况分析: (2)第Ⅱ卷答题情况,,,,27(15分)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 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参考答案: 2Mg+CO2====2MgO+C 2Al+6HCl===AlCl3+3H2↑ 2F2+2H2O===4HF+O2,,二.答卷情况,4、答题情况分析: (2)第Ⅱ卷答题情况,,,,28(15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养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 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养剂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2)填写表中空格:见上表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3+2CO2=2Na2CO3+O2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 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 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二.答卷情况,4、答题情况分析: (2)第Ⅱ卷答题情况,,,,29.(21分)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为C13H10O3,其分子模型如上 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1)根据右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_____ (2)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酚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请设计一 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种 ①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③在稀NaOH溶液中,1 mol该同分 异构体能与2 molNaOH发生反应;④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物 (4)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意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A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相应的反应类型 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②B+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5)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 mol。
该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 a L O2,并生成b g H2O和c L CO2(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①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②设混合物中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出x的计算式二.答卷情况,4、答题情况分析: (2)第Ⅱ卷答题情况,,,,,三.我市高三复习与高考的吻合度,1.重视专题化复习 2.重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理论和概念 3.重视化学计算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5.重视学科特色的考查 6.体现理综命题的新趋势四.07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1.重复强调5月高三复习研讨会的有关内容,,,,先做好四项分析: 1、历年相关试题的分析 2、各阶段复习任务的分析 3、考纲变化的分析 4、学情分析,,四.07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1.重复强调5月高三复习研讨会的有关内容,,,,采取三轮复习制度: 第一轮(单元复习) ---基础阶段 重点:双基和巩固 指导思想:全面、扎实、系统、巩固 第二轮(小专题复习)---小综合阶段 重点:强化和能力 指导思想:综合、完善、灵活、强化 第三轮(模拟复习)---模拟阶段 重点:调整和模拟 指导思想:返扣、调节、模拟、提高,,四.07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1.重复强调5月高三复习研讨会的有关内容,,,,处理好几重关系 5、练与评的关系 选题的针对性 训练的目的性 讲评的时效性,,四.07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1.重复强调5月高三复习研讨会的有关内容,,,,处理好几重关系 6、上线生与踏线生、学困生的关系 低层次: 低起点、补台阶、多反馈、拉着走 中层次: 小综合、慢变化、小步走、多练习 高层次: 多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四.07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1.重复强调5月高三复习研讨会的有关内容,,,,克服十种备考误区 ①“以教代学”的一讲到底的“满堂灌” ②“以练代讲”的一练到底“题海战术” ③“以动口代动手”的一问到底课堂练习模式 ④“以动脑代动手”的一看到底的学习习惯 ⑤“多媒体辅助”时的一放到底的“满堂点” ⑥“以教辅代替教材”的策 ⑦“以热点代替主干知识”的复习专题 ⑧“以验证激趣来代培养能力和素质”的实验教学观 ⑨“以综合为综合”的片面认识 ⑩“以做难题等同于培养能力”的观点,,四.07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2.高三课堂教学建议,,,,,(1)依托考试大纲,回归课本基础,突出重点。
(2)重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学科特点 (3)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5)重视练习及讲评课,并注意开放性试题的练习 (6)推进高三校本教研,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益四.07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2.高三课堂教学建议,,,,课堂用语 也要展示新的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引导语:自然导入,巧妙转换 要求语:指向明确、具体 评价语:激励为主,恰倒好处 点拨语:到位富有启发性 衔接语:自然激发情趣,,四.07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2.高三课堂教学建议,,,,有效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第一,目的性; 第二,针对性; 第三,激励性 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善问“十字诀” 假: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