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梅县高级中学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90930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届梅县高级中学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07届梅县高级中学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07届梅县高级中学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07届梅县高级中学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07届梅县高级中学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届梅县高级中学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届梅县高级中学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教程(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10,2007届梅县高级中学高考物理复习( 三),力和运动,考 纲 要 求,.较低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较高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实际应用,力与运动,实验与逻辑推理,牛顿第一定律,实验与变量控制,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知识结构,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2、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对该定律的理解:两个揭示 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惯性的存在),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受力),. 惯性的理解 (1)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物体均具有惯性. (2)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越大,惯性也就越大. ()惯性的表现: 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固有属性,质量

3、,质量,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事例:,利用惯性:拍打被子或衣服,抖落灰尘。 2. 跳远运动员助跑 3. 飞机投掷救灾物品时需提前投掷 安紧锄头的木把 防止惯性: 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安全带 轮船停靠码头时要逆流而停 ,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继

4、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是事实,是推论 B是事实,是推论 C是事实,是推论 D是事实,是推论,、 ,,B。,强化训练,关于下列科学家对运动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

5、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C,、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牛顿第一定律是反映物体惯性大小的,因此它也叫惯性定律 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只有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

6、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D,.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直线前进,在密封的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了一支香烟,则车上乘客看到香烟所冒出的烟的运动情况应是 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 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 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 D.无法判断,C,、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的事实 B、它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C、它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外力作用,A、C、D,、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宇宙飞船内,由于物体失重,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 B、在月球上物体的惯性只是它在地球上的1/6 C

7、、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较大的惯性一定大 D、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D,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思考题 ()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在路上跑的人被绊倒时是向前趴着倒下,而慢走的人滑倒时,则大

8、多数是后仰着地摔倒,试论述其原因,解析:这是因为人在跑的时候人的重心在人的整体的前方,当人的脚遇到障碍物之后,由于惯性的原因使其上半身继续向前运动,容易向前趴;而慢走的人由于重心在整个身体的后面,所以经常后仰着地摔倒,()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解析: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在自转,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自转速度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可能使它相对地球绕行一周的,():水平放置的小瓶内有水,其中有一气泡.

9、 当瓶从静止状态突然向右运动时,小气泡在瓶内将向何方运动? 甲同学认为:在瓶内的小气泡由于惯性将向左运动,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乙同学认为:瓶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瓶子来说向左运动,而瓶中的气泡就向右移动,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气泡的质量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不计,应该选取瓶中的水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乙对!,第二课时,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成正比,跟物体的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的方向一致。数学表达式: 2对该定律的理解 (1)揭示出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是质量 () a 与F合

10、有瞬时对应关系 () a的方向与一定与F合的方向相同。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 ()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上合外力的加速度 ()F合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惯性参考系。,合外力,质量,F合=ma,合外力,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2对该定律的理解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出现,同时、同时,性质。 (2)不论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如何,它们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成对,产生,消失,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注: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其他动力学规律只在惯

11、性参考系中才成立,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 突变类问题(力的瞬时性),()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A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为大小相等。 B软:即绳(或线)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绳能变曲),绳与其物体相互间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且朝绳收缩的方向。 C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即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突变类问题(力的瞬时性),()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A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弹簧的两端及

12、其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 B弹簧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C、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要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1.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 A.物体立即获得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C.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D.由于物体未来得及运动,所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B,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和m的甲、乙两物体用轻弹簧相连,乙放在水平托板上,现在把托板突然抽走的一瞬间,甲的加速度为多少?乙的加速度为多少?,托板,3.如图(a)所示,木块A、B用轻弹簧相连,悬

13、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当剪断细绳的瞬间,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及其方向?,答案:B的加速度为零;A的加速度大小为3g,方向竖直向下,4.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绳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2)若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a=gsin,a=gtan,L1的拉力发生突变。由原来的mg/cos 急剧减少到mgcos ,2、超重与失重状态的分析,失

14、重现象: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 特别是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视重: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平衡状态,超重现象: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视重=0,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1.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电梯内的测力计上,电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当测力计上的示数为515N时,g=10m/s2 由此可判断电梯的运动情况是( ) 可能是加速上升 可能是减速下降 可能是减速上升 可能是加速下降 A B c D,A,3、

15、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当把A、B两物块同时竖直向上抛出时(不计空气阻力),则 AA的加速度大小小于g BB的加速度大小大于g C A、B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DA、B间的弹力为零,C D,a=?,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两类题型: 受力情况a运动情况 运动情况a受力情况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择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受力图,找出合力 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画运动草图,找加速度 建立坐标列力方程和运动方程。一般选取其中一个坐标轴的正方向为加速度的方向 解方程,得结果,1、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 A、F/M B、Fcosa/M C、(FcosaMg)/M D、Fcosa(MgFsina)/M,D,2、如图,位于水平铁质天花板上的质量为M=0.5kg的小磁铁,在大小为F=1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370角的推力作用下沿板面作加速运动。若小磁铁与板面之间的吸引力F引=2N,滑动摩擦系数为=0.5,则小磁铁的加速度为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