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1章节:概论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89887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1章节:概论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1章节:概论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1章节:概论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1章节:概论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1章节:概论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1章节:概论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1章节:概论幻灯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LSI设计导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9/6/3,1,集成电路与计算机,2019/6/3,2,Design,Manufacture,Testing,Packaging,EDA Tools,Computer,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 引 言 信息产业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0%60%是支柱 微电子工业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石 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2019/6/3,3,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点接触晶体管 1949年,肖克利(W.Shockley)提出结型晶体管的设想 1951年,制成了第一枚面结型的晶体管 1930年,利利费尔德(Lillienfenld)和海尔(Heil)提出了利用

2、半导体表面场效应原理制造固体放大器 40年代末,肖克利(W.Shockley)和皮尔逊(G.L.Pearson)研究了这个问题。 1960年,卡恩格(D.Kanng)和阿塔纳(M.M.Atalla)用热氧化硅结构制造了第一枚绝缘栅MOS晶体管。,2019/6/3,4,1952年,英国科学家达默提出电路集成化的最初设想。 1959年,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基尔比,按照上述设想,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1959年,美国仙童公司赫尔尼等人发明的“平面工艺”,被移到集成电路的制作中,使集成电路很快从实验室研制阶段进入工业生产阶段。 1959年,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集

3、成电路生产线。 1962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正式商品,这预示着第三代电子器件已正式登上电子学舞台。,2019/6/3,5,一、集成电路的发展 自从1959年集成电路诞生以来,经历了小规模(SSI)、中规模(MSI)、大规模(LSI)的发展过程,目前已进入超大规模(VLSI)和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阶段,进入片上系统(SOC)的时代。 第一代16位的8086芯片中,共容纳了约2.8万个晶体管。32位以上的586级计算机微处理器,如“奔腾”芯片内的晶体管数目则高达500万以上。目前一个芯片已经可以集成上亿个晶体管。 目前商业化半导体芯片的线宽为0.090.13m,今后发展的趋势是0

4、.065m甚至0.045m以下。,2019/6/3,6,Moores Law and Future IC Technologies,Moore Law - 芯片集成度每18个月将翻一番。 - 至少还会适用15年! (first published in 1965) 1997 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2019/6/3,7,集成电路的发展特点,九十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已从亚微米(0.5到1微米)、深亚微米(小于0.5微米)到超深亚微米或纳米(小于0.25微米)。其主要特点: 特征尺寸越来越小 芯片面积越来越大 单

5、片上的晶体管数越来越多 时钟频率越来越高 电源电压越来越低 布线层数越来越多 I/O引线越来越多,2019/6/3,8,表1 发展规划代次的指标 年份 1997 1999 2001 2003 2006 2009 2012 最小线宽 0.25 0.18 0.15 0.13 0.10 0.07 0.01 (m) DRAM容量 256M 1G 1G4G 4G 16G 64G 256G 每片晶体管数 11 21 40 76 200 520 1400 (M) 芯片尺寸 300 440 385 430 520 620 750 (平方毫米) 频率(兆赫) 750 1200 1400 1600 2000 25

6、00 3000 金属化层层数 6 6-7 7 7 7-8 8-9 9 最低供电电压 1.8-2.5 11.5-1.8 1.2-1.5 1.2-1.5 0.9-1.2 0.6-0.9 0.5-0.6 (v) 最大晶圆直径 200 300 300 300 300 450 450 (mm),2019/6/3,9,工艺特征尺寸,2019/6/3,10,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2019/6/3,11,芯片面积,2019/6/3,12,电源电压,2019/6/3,13,金属布线层数,2019/6/3,14,时钟频率,2019/6/3,15,集成电路朝着几个方向发展: 一是在发展微细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超高

7、速、超高集成度的电路。 二是迅速、全面地利用已达到的或已成熟的工艺技术、设计技术、封装技术和测试技术等发展各种专用集成电路(ASIC)。 三是开发产品的电路规模增加。 四是开发产品的复杂程度加深。 五是开发产品的上市时限紧迫。,2019/6/3,16,器件及互连线延迟,2019/6/3,17,0,0.5,1,1.5,2,2.5,3,3.5,4,1997,1999,2001,2003,2006,2009,延迟值(ns),器件内部延迟,2厘米连线延迟,(优化),2厘米连线延迟,(未优化),2厘米连线延迟约束,市场窗口,2019/6/3,18,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集成电路加工工艺水平为0.

8、13微米,正在向0.09微米过渡。 系统芯片(SOC)正在成为集成电路产品的主流。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IP复用(IP Reuse)水平日益提高。 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三业并举,相对游离。 设计能力滞后于制造工艺,设计工具落后于设计水平。,2019/6/3,19,二、集成电路设计与EDA软件工具 集成电路产业是以市场、设计、制造、应用为主要环节的系统工程。设计是连接市场和制造之间的桥梁,是集成电路产品开发的入口。 成功的产品来源于成功的设计。 成功的设计取决于优秀的设计工具。,2019/6/3,20,IC 设计的发展 设计附属于制造,手工设计。 设计业独立,Fabless, Design

9、 House。 设计追求时间和成品率。 SOC+IP+VDSM+大规模的设计。,2019/6/3,21,2019/6/3,22,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 70年代,第一代的IC CAD系统为IC设计师提供方便的版图编辑、设计验证和数据转换等功能。 80年代,IC CAD技术进入了第二代,为设计师提供了方便的原理图编辑、仿真和物理版图的布图、验证功能。 90年代,IC CAD技术进入了第三代,包括有系统级的设计及验证工具。 目前,第四代IC CAD工具EDA工具正在研发中,主要是面向VDSM工艺、IP核复用和SOC设计。,2019/6/3,23,IC CAD的发展 第一代:七十年代以Appl

10、icon, Calma, CompterVision为代表的版图编辑+DRC。 第二代:八十年代以Mentor, Daisy, Valid为代表的IC CAD系统,原理图输入、模拟、分析、自动布图及验证。 第三代:九十年代以Cadence, Synopsys, Avant!等为代表的EDA系统,包括有系统级的设计工具。 第四代:正在研制面向VDSM + SOC+IP的新一代EDA系统。 Cadence, Synopsys, Magma. 设计工具改进所增加的设计能力必须超过工艺增长速度,才能适应工艺的快速发展。,2019/6/3,24,目前EDA面临的关键问题: (1)设计方法学的研究:理论和

11、设计流程。 (2)IP核的复用技术。 (3)功耗、噪声和电迁移的分析工具。 (4)超深亚微米的布图设计工具。 (5)针对大规模芯片的阻、容、感提取工具。 (6)MFD可制造性设计工具。 (7)复杂芯片的物理验证、形式验证工具。 (8)确认和测试工具。,2019/6/3,25,三、VLSI设计步骤 1、系统规范化说明(System Specification) 包括系统功能、性能、物理尺寸、设计模式、制造工艺、设计周期、设计费用等等。 2、功能设计及描述(Function Design ) 将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案设计并用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描述出来。 3、寄存器传输级设计( RTL Design

12、) 将系统功能结构化,确定系统的时序,给出系统的状态图及各子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图。 4、逻辑设计(Logic Design) 通常以文本、原理图、逻辑图表示设计结果,有时也采用布尔表达式来表示设计结果。,2019/6/3,26,4、电路设计(Circuit Design) 电路设计是将逻辑设计表达式转换成电路实现。 5、物理设计(Physical Design or Layout Design ) 物理设计或称版图设计是VLSI设计中最费时的一步。它要将电路设计中的每一个元器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转换成集成电路制造所需要的版图信息。 6、设计验证(Design Verification) 在版图设计完成以后,非常重要的一步工作是版图验证。主要包括:设计规则检查(DRC)、版图的电路提取(NE)、电学规检查(ERC)和寄生参数提取(PE)。,2019/6/3,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