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888517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谏太宗十思疏(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主要作品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评价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二)人物轶事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

2、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徵!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徵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的满腔怒火浇熄了。(一)背景链接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

3、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针对这些情况,魏徵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简称十思疏。(二)常识整理疏“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通称“奏疏”。与“表”相比,“疏”重在“议事”,而“表”重在“陈情”。“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等。1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2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

4、”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一)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必浚其泉源浚:动词,疏通(2)必积其德义 德义:道德和仁义(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4)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形容词,安定(5)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动词,承担,承受(6)将崇极天之峻 崇:动词,推崇 峻:形容词,高峻(7)永保无疆之休 休:名词,美好,福祉(8)戒奢以俭 以: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必固其根本固:形容词的

5、使动用法,使稳固(2)欲流之远者远:形容词作动词,到达远方(3)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4)居域中之大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5)不念居安思危 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 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难的情况(6)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长: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文: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而况于明哲乎!译文:更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况于乎”:何况是呢!固定句式)环节二:分析文理5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C“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解析:选BB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反并无交叉。(二)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2)承天景命 承:动词,承担 景:形容词,大(3)能克终者盖寡 克:动词,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4)虽董之以严刑 董:动词,督责(5

7、)所宜深慎 宜:副词,应当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感情今义:尽情(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指路人今义:指走路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能克终者盖寡终: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2)貌恭而不心服 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译文: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固定句式,岂乎:难道是吗)(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译文: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状语后置句,状语“以严刑”“以威怒”分别置于谓语“董”“震”之后)环

8、节二:分析文理5下列各句中,属于分析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ABC D解析:选C指出“人君不能善始善终”这一历史现象;就这一现象,提出疑问;是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6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指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B开头几句,寥寥数语,概括了君主往往能创业而不能守成的普遍现象。C“殷忧”

9、与“得志”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D最后,作者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解析:选AA项,本段是从反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三)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其可忽乎忽:形容词,轻视、怠慢(2)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形容词,谦虚 牧:动词,约束,修养(3)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形容词,慎(4)简能而任之 简:动词,选拔(5)仁者播其惠 惠:名词,恩惠(6)信者效其忠 信:形容词,诚信(7)可以尽豫游之乐 豫:动词,巡游(8)不言而化 化:动词,教化(9)代下

10、司职 司:动词,管理(10)役聪明之耳目 役:动词,役使,劳损(11)亏无为之大道哉 亏:动词,毁坏,减损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同“毋”,不要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它)当作今义:认为(2)役聪明之耳目古义:指听力好,视力好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力、理解力强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名词作动词,统治(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动词作名词,指兴建宫室的事情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3)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4)乐盘游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

11、)则思正身以黜恶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6)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7)简能而任之能: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8)择善而从之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意见(9)何必劳神苦思劳、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译文:害怕被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被动句,“壅蔽”意为“被蒙蔽、堵塞”)(2)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译文:(皇上)弹奏琴瑟或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多说,百姓就已经得到教化了。(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上”)环节二:分析文理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12、全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项是()知止以安人谦冲以自牧慎始而敬终正身以黜恶简能而任之役聪明之耳目ABC D解析:选D均为魏徵提出“十思”后建议太宗做或不做的事。7下列对第3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B“十思”可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虑壅蔽”“想谗邪”戒轻信;“恩所加”“罚所及”戒赏罚不公。C“思知足以自戒”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D做到“十思”,人君不必“劳

13、神苦思”,而国家却可以“垂拱而治”。这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致的。解析:选DD项,“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在中国历史上,大臣魏徵一向以“直言”闻名。这固然与魏徵本人忠诚耿直的品格相关,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唐太宗的宽容大度,从谏如流。虚心纳谏,臣子才敢直言;君臣协力,治国理政,方有了国泰民安的“贞观盛世”。虚怀若谷,兼听纳谏,唐太宗李世民给后世当政者做出了极好的榜样。2从历史中积累楚汉战争时,刘邦率军讨伐项羽,决心与这位西楚霸王一争天下。队伍行进至洛阳新城,被一位自称董公的老人拦住。董公为刘邦献策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行军打仗要师出有名。因此他建议刘邦公开为被项羽杀害的义军名义首领义帝发丧,兴仁义之师,伐有罪之人,这样天下军民必然群起响应。刘邦一听,恍然大悟,立即传令:大军就地驻扎,搭设灵堂,为义帝发丧。他还借此机会,列举项羽逼迫义帝的种种罪行,号令天下有识之士群起讨伐项羽。刘邦不愧为一代优秀的政治家,他不仅善用人才,而且还善于听取对自己有利的建议,这使得他在和项羽的斗争中少走了很多弯路。3从现实中积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有些领导干部“在官僚主义方面,脱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