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导论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88491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导论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社会心理学导论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社会心理学导论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社会心理学导论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社会心理学导论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导论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导论幻灯片(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导论,方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2010-14) 13681359667,推荐教材,Hewstone, M.et al.,2008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A European Perspective (4th ed.).Oxford: Blackwell. Talor, S. E.等,2004,社会心理学(第十版),谢晓非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克里斯普等,2008,社会心理学精要,赵德雷和高明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阿伦森等,2005,社会心理学,候玉波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或其他近

2、期翻译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教材。,课程目标和考试方式,课程目标 1、基本掌握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框架、经典研究、前沿论争、研究热点和基本方法。 2、开始培养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和中英文文献搜寻能力。 3、初步掌握社会心理学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视角,并能援引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社会的转型心理学难题。 4、为社会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奠定基础。 考试方式:平时20%,期末闭卷考试40%,期末课程论文40%。 期末课程论文:基本要求规范论文,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文献资源(一),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learn from the best. 中文文献: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心理学报心

3、理科学进展 英文文献(一): 杂志: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基本文献资源(二),英文文献(二): 年刊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

4、ychology 手册 Delamater,. J.(ed.) 2003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Fiske, S. T. et al (eds.) 1954-1968-1985-1998-2010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5th ed.) Kruglanski, A. W. and Higgins, E.T. (Eds.) 2007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2nd ed.) 网站 www.socialpsychology .org 社会心理学

5、课程公共油箱: ,导论:社会心理构念 在中国转型社会研究中的兴起,约拿情结及其超越 中国社会转型的主流社会学研究 社会心理构念在中国社会研究中的兴起,约拿情结(一),人有无限的潜能,却不幸地伴随无限的惰性和贪欲。其结果,人在懈怠、挣扎、失望和悔恨中虚度一生。多么苦楚而灰暗的生命图景!它直觉而宿命地道出了人类物种生命演化的可能奥妙:人之潜能与其实现之间的巨大缝隙。 人性的圆满: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约拿情结(二),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的论文中,揭示了人类物种的成长动力。人类物种从不成熟状态迈向成熟状态,唯一的动力就是有勇气自主运用自己的理性和智慧。 人自主运用也只能基于理性和智慧,

6、在经验的、可直观的时空中的现象界或必然国度,为自然立法;同时也在非经验的超时空的本体界或自由国度,为自由立法,约拿情结(三),康德形而上的深刻洞察力,在马斯洛那里有其经验版本。 马斯洛说,每个人都有成就自我实现的意愿和可能,但往往又受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困扰:人总是恐惧、怀疑和忽视自身的伟大品质、使命和抱负,并导致怯弱、放弃和懈怠,以逃避更大程度上去开拓自身的潜能和成长空间。 人之潜能认知情感意志的拓展,受制于人内在的怯弱和抱负之间不停息的争斗。,社会心理学基本含义,人之潜能的实现与否,受制于人内在的怯弱和抱负之间的搏斗;而这种搏斗,同时也是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否,又受他人在场(

7、the presence of others)的制约。 人之认知、情感和行为潜能的展现,如何受他人在场的影响,就成为人类物种演化的基本问题。这也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秩序和行为秩序问题。 而制度化的社会心理学,其使命就是帮助每个活生生的人类个体去超越约拿情结的羁绊,以缔造动态而完整的丰腴生命。,他人在场,G.W.Allport (1968, 1985) 实际在场(actual) 想像在场(imagined/virtual) 内隐在场(implied),他人在场的最简类型学,微观,宏观,历时,共时,生命历程,面对面情景,历史和社会记忆,结构,制度和文化,以他人在场为核心的最简研究定向,宏观,历时,

8、共时,个体发生,符号互动,种系演化,结构功能分析,微观,社会转型(一),波兰尼的“大转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其核心是市场专制主义的逻辑:自我调节的市场,用交换原则吞噬了人类经济体系的互惠原则、再分配原则和家计原则,使土地、劳动力和货币(金融衍生物如垃圾债券)成为虚拟商品(波兰尼,2007,第5-6章)。 其结果是市场和商品原则,水银泻地式地渗透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经济史专家),并激发了自主社会空间的抵抗、发育和自我保护(社会理论家)。 波兰尼,2007,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和刘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社会转型(二),布洛维的“第二次大

9、转型”(the second great transformation) 1980年代末期以来的东欧和前苏联的转轨,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转型(Burawoy,2000)。其结果是权力、资本和社会等所有领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今天的北非和中东的巨变:社会心态的意义 Burawoy, M. 2000 “A Sociology for the Second Great Transforma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26: 693-95,中国社会转型,正发生在波兰尼的第一次“大转型”和布洛维的“第二次大转型”的交汇点上(沈原,2007:170)。

10、 中国社会转型,浓缩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变革。它超越了常规的社会变迁,具有文明转折的意涵(孙立平,2005:4-6)。 “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都发生在中国,而坎布里奇(哈佛大学所在地),仿佛已成为边陲小镇”(转引至孙立平,2007)。 沈原:2007,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孙立平,2005,“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社会学研究第1期。,中国社会转型的主流社会学研究,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和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认同政治 谁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性(Chineseness)? 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1999,第11卷)。费

11、先生的“多元一体”,典范性地诠释了中国人不同层次的文化/族群认同(cultural/ethnic identities)问题。,Allen Chun: Fuck Chineseness,中国指称:汉、华夏、炎黄、唐、中国等 有不同的文化政治学的语境。 Allen Chun(陈宜麟), 1996, Fuck Chineseness. Boundary 2, Vol. 23:111-138.,马戎:中国“民族”概念的去政治化,相关概念:民族(nationality)、 种族(Race) 族群(Ethnicity/Ethnic Group) 中国的“民族”概念的可能风险:民族分离意识和民族独立意识

12、“民族”族群化:去政治化/文化化 马戎,2004,”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122-133。,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汉族非汉族/少数民族:内部东方学困境 表现:行政区划、学科设置、学校制度和文化娱乐 后果:族群意识的强化,公民意识的弱化 马戎,2010,“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93-103。,文化自觉,文化对话的规范原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这项规范原则基础上,不同文化共同体的成员,应该培育“文化自觉”的气度。而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13、自知之明(费孝通,1999-2001,第14-15卷),既不盲目复古,也不崇洋媚外。 文化自觉,在正向意义上,既强调文化自主性,又强调和而不同;而在反向意义上,既拒斥文化霸权主义,也反对我族中心主义(苏国勋,2006)。,文化认同和认同政治 (一),文化认同就是行动者对其文化共同体的成员资格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的培育和建构过程,又和追求承认的认同政治密切关联。 认同政治,首先不同于阶级政治或解放政治,后者主张阶级不平等是剥削和压迫的重要根源,其目标力图颠覆既定的政治经济格局,否认现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其载体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它也不同于族群自主和民族分裂运动,后者致力于建立以族群资

14、格来进行划界的政治共同体,以从既定的民族-国家中分离出来。在这种意义上,认同政治是文化政治、符号政治和“生活政治”(吉登斯语)。,文化认同和认同政治 (二),认同政治的载体,是曾经的边缘群体甚至被污名标定的群体,如女性、同性恋者、动物保护者、生态或环境保护者、反战群体和残障群体。 他们在社会宰制的等级体制中,成为“无名者”或“陌生人”,被排斥受挤压。 认同政治,因此也是追求“承认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Taylor, 1994:25-73)。,文化认同和认同政治 (三),泰勒发现,在以性别、族群、宗教来对人类共同体进行划界的过程中,底层群体(suba

15、ltern)被主宰群体进行标定,其特异性要么被忽视,要么被贬低而排斥。这是有意的错误承认(misrecognition)或不承认(nonrecognition)的过程。而承认政治就是在建构“本真性”(authenticity)基础上的认同努力。 本真性,有奇妙内涵。在微观层面上,它首先指每个个体坦诚地面对真实的自我,倾听内心真实的呼唤;作为有平等尊严的独特个体,他以自身的方式而不是模仿的方式成长为人。而在宏观层面上,它意味着在平等尊严和平等尊重基础上的公民德行,即热爱和照顾政治共同体中的同胞。,The Age of Authenticity(本真性时代),Transcedence(超验) vs

16、.Immanent Frame(内在框架) Authenticity and Immanent Frame Taylor, C.,2007, A Secular A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文化认同和认同政治(四),认同政治的动员方式,就是新社会运动(new social movement)。 面对国家和市场对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的不断增强的控制,或生活世界的日益殖民化的趋势,新社会运动的目标指向生命机会和生命决断的自主权,以追求赋权、承认和特异性的表达(Bernstein, 2005: 54)。,中国社会结构和分层研究: 阶层意识和阶层认同(一),陆学艺和他的团队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尺度,来刻画中国社会阶层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特征,构造了10阶层的金字塔模型(陆学艺,2002;2004)。 10阶层的金字塔模型:国家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