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82873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幻灯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教研室 杨晓祥,2,现在提倡教学中多让学生主动学习、多活动、进行探究等新的理念,可与我们的课堂实际还有很大的距离。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 它们听起来好听,但用起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它们很先进,用了后也会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操作起来老师的备课负担太重;只有改革了中考方式,这些理念才能使用;课改培训不到位,老师们还不理解、也没学会这些理念。,12/63,27/63,35/63,9/63,3,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你认为在实际教学中 完全可以做到 基本可以做到 暂时做不到 根本无法做到,4/63,33/63,25/63,1/63,4,下面

2、两种说法,您同意吗?,2.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中不好进行,要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1.无论中考考不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主要任务。,(33/60),(60/63),5,由问卷所想到的,1、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7,由问卷所想到的,2、相当一部分老

3、师认为科学探究的实施或耗时、或费力,甚至有人认为探究没有什么实际收效。,8,1、探究的对象和目的不同,重视结果,重视过程,初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有所不同,2、探究过程不同,复杂:假设、实验、分析、推断、验证(自主研究),简单:部分环节或过程(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体验),9,初中阶段的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侧重通过实验和应用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观察、测量、比较、简单的实验条件控制、记录、化学用语化、表格化、表征性抽象、模型化等科学方法的教育。,10,3、一部分老师对中考题的研究和挖掘力度还不够。,由问卷所想到的,6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观察实验及推理判断能力,11,1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实验技能,12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A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后,换用了更粗的保险丝 B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石油液化气是否泄漏 D油罐车的尾部装有一

5、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12,13.从图4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乙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丙实验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观察实验获取证据,13,1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图5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设计实验的能力,14,3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

6、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0所示。 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推理能力,15,36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图15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 。 (3)简要说明你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 (4)用你组装的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已收集满? 。 (5)这套气体发生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7、。如果选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气体发生装置如何改进?(可另增仪器) 。,实验操作、装置的组装、评价和改进,16,37小明家住在山青水秀的月牙山脚下,几年前,村里为了发展经济,在村边建起一座氮肥厂。近段时间,小明发现村里的井水,在烧水或用碱性洗衣粉洗衣服时,总闻到水里散发出一股与氮肥厂附近相似的刺激性气味。 【作出猜想】联想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小明猜想可能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他猜想的依据是 。 【表达交流】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帮助小明归纳污染物的化学性质:(1) ;(2) 。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从氮肥厂取来氮肥作为

8、样品。(2)取适量样品放入玻璃杯中,加入井水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3)一份加入碱性洗衣粉,搅拌后闻气味;另一份加热后闻气味。 【反思评价】小明的实验方案存在着问题,你认为应怎样改进? 。 【获得结论】小明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确认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探究启示】目前该村村民还需饮用井水,请你提出一条简便的处理方法: 。,完整的科学探究,17,38“洁厕灵”是家庭除垢的好帮手,其成分中含有盐酸。小明想测定“洁厕灵”中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取“洁厕灵”样品20g,在实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假设其他物质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请计算“洁

9、厕灵”中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测量结果的处理,18,下册16个,第一单元2个,第二单元1个,第三单元2个,第四单元5个,第五单元1个,第六单元1个,第七单元3个.,第八单元3个,第九单元3个,第十单元5个,第十一单元3个,第十二单元2个.,19,一、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20,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问题情景,最近发展区,“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21,案例:家庭制氧的探究,家庭制氧药品的选择,家庭制氧装置的确定,如何提高家庭制氧的速率,22,案例: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某公司在招聘市场营销人员时出了这

10、样一道面试题:请你描述一下这张纸。,情景设置,23,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很强的客户心理洞察力,能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向客户描述自己产品的优点,24,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对物质进行实验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学会对物质进行描述、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主题曲,而课本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节就是这一曲目的主旋律。,本课重要性,25,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开始,老师参与环节多,活动中主体成分大,学生参与环节多,活动中主体成分大,教师的角色,“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26,学生的探究水平,27,四、从学生实际和探究课题的复杂性

11、出发,设计探究 的基本要素,确定探究活动的重点,“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学习内容:,(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28,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9,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30,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交流与表达),反思与评价,31,五、利用多种方法落实“活动与探究”,“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32,六、积极开发更多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1、对具有探究性

12、的验证性实验加以改进,(1)创设情景,变验证为探究,谁使石蕊试液变红?,“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33,(2)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实验,改进一,改进二,白磷、红磷,木条、石子、干和湿的棉球、蜡烛、玻璃杯,34,2、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或社会热点问题联系 开发探究实验,35,七、注意跨学科知识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36,还应注意的问题:,1、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知识相联系的过程,可锻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也使他们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工作以及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2、重视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次的理解。同时还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3、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4、注意实验的绿色化,37,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Z,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