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81926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力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创造力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创造力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创造力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创造力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造力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力幻灯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造力开发与训练,学时:32 学分:2 教材: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训练,王雪峰,男,25,天津大学工业设计硕士研究生 E-mail: 手机:13602155436 Q:398702471 M$N: ,课程的性质,学习有关创造的基本知识、培养创新素质。 如何开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方法,从而提高创造能力,课程关注,工业产品的创造与创新,技术与概念 苹果公司,NOKIA,IBM,Lenovo 工业设计师的基本创新能力的培养 概念创新的流程和方法,焦点小组,头脑风暴等等,李乐山教授说过: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应包括提出公司产品的战略性、前瞻性的概念设计和产品规划。 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创新训练,课程的目

2、的,1.了解创造的本质,消除对于创造活动的神秘感; 2.揭示创造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提高的方法,使大家知道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创造型人才;,3.揭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形式、和特征,使大家知道如何进行创造性构思,从而增长创造性思维能力; 4.学习并掌握创造的技巧和方法,为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坚实基础。,主要内容与任务,1.学习创造的基本知识、创造力开发的原理及方法等,使大家理解创造的基本内涵,树立起“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时时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的观念;唤醒创造意识;增强创造自信心;提高创造能力。 2.学习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增强求新、求异意识,使大家从种种的定向思维的束缚

3、下挣脱出来,去大胆追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所带来的种种创新意念。,3.学习创造发明的方法和技巧,使大家掌握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创造技法,培养独立从事创造发明的能力。 4.通过创新体验,使大家加深对创造基本理论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理解;熟悉创造技法的应用程序,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能力。,课程的背景与发展过程,“创造力开发与训练”是 创造学的内容之一。 创造学的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初。,创造学的萌芽期,19051915年,爱因斯坦先后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给人们在时与空的观念上带来了一次重大革命,直接促成了如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新兴科学

4、理论的诞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空前发展;与此同时,也给科学界带来了思想大解放。,当时,有一部分人非常崇拜爱因斯坦的天才,但是他们没有去研究相对论,而是对“相对论是怎样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产生出来的”发生了兴趣。他们下功夫研究爱因斯坦的家谱、遗传因素、大脑重量、性格、生活环境等等试图掌握爱因斯坦的独特思维方法和成功的诀窍,同时发表了许多相应(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文章。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创造学的萌芽期。,创造学的摇篮期,1930年前后,正值二次大战期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想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得到最新的成果。这时,科学家开始研究普通人的创造活动和创造方法,进而研究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并将研究成

5、果开始在实际中应用。这一时段通常认为是创造学的摇篮期。 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其职工进行创造力开发培训,一年后发现他们的创造能力提高了3倍,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创造学的成熟期,1938年美国学者奥斯本(A F Osborn, BBDO 广告公司经理)首次提出了“头脑风暴创造方法”,用于广告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41年奥斯本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头脑风暴创造法”,使其成为了一个颇具影响的具有系统性的重要创造技法。一般认为这一创造技法的产生,标志着创造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系统的学科。,创造学的发展,上个世纪50年代末,奥斯本先后出版了思考的方法、创造性想象等著作,并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

6、。随后,日、德、英、瑞典等国也纷纷加入了研究开发创造力的行列。到70年代末,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创造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至此,创造学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学科。,创造学的性质,以创造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创造的特点、机理、规律、方法及其应用的科学。 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涉及文(哲学、社会学、人才学、教育学等)、理(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等)、工(各类工程学)、管(管理学)等学科。,创造学研究的对象,创造者如何培养人的创造能力。 创造方法探索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创造环境创造者及创造所需的外部条件。如物质基础、科学文化水平、社会状况等。 创造教育

7、如何使创造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后人并得到继承与发扬。 创造评价对创造力的测评,对创造成果的评价。,相关事件,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上最早开设创造学的学校。(成为最早的研究基地) 1980年前后,上海交大的许立言先生第一次把创造学比较系统地引入了我国大陆。 1985年,中国发明学会成立。 1994年,中国创造学会成立(上海,会长袁张度)1993年,上海交大、东南大学、中国矿大等成为我国首批开设创造学选修课的院校。 1997年,天大开设创造力的开发与训练选修课。,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 (充分条件),参考文献,庄寿强,普通创造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日)高桥诚,创造技法实用手册,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 戚昌滋、候传绪,创造性方法学,中国建筑出版社,1995。 罗庆生、韩宝玲,大学生创造学,中国建材出版社,2001。 绍兴国,创造性思维,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日)高桥浩,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李嘉曾,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训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