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81218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284 大小:6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84页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84页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84页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84页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幻灯片(2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社会学,主讲: 陈海平 2010年9月,第一讲 绪论,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国外社会学家代表性的观点: 1、吉勒特(G.M.Gillette):研究农村生活 2、沃格特(P.L.Vogt):研究农村文化 3、泰勒(C.C.Taylor):研究农村社会问题 4、霍桑(H.B.Hawthorn):研究农村社会化 5、西姆斯(N.l.Sims)、索罗金(P.Sorokin)、齐默尔曼(C.C.Zimmerman):比较农村与城市的异同,(二)国内社会学家代表性的观点: 1、童润之:“注重实际问题的阐明”,“不偏重理论推敲”乡村社会学纲要1937。 2、乔启明:“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经济、

2、文化、组织等等”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 3、杨开道:“研究农村社会生活的全体,去谋求农村社会的发达,农村人民全体的幸福”农村社会学 4、冯和法:“研究农民的相互关系的,农村社会关系的重点是经济关系” 5、陈翰生:“社会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而中国大部分生产关系是属于农村的。”,(三)我们的理解:,1、从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来理解 社会学是通过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研究一定社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的科学。 2、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几点说明:第一,农村社会学应该研究农村社会的个人。第二,研究特定历史

3、时期和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第三,研究客体是“农村”。 3、农村社会学的特点:整体性、实用性、本土性 4、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1)农民群体结构以及社会关系 (2)农村社区生活 (3)农村社会问题 (4)城乡关系 (5)农村现代化,二、农村社会学简要历史,(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1、20世纪初美国的“农村生活运动”(Country Life Movement)。 2、高尔宾(C.T.Galpin) 1915年发表了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The Social Anatomy of an Agricultural Community)一文,可以认为是农村社会学在美国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

4、此后,1937年成立了美国农村社会学会,出版农村社会学杂志,农村社会学研究不断发展。 3、二战后,农村社会学逐渐从美国扩展到欧洲经济发达国家。 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协会”成立,不久又成立了“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它与美国社会学会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1968年又在荷兰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大会。 4、农村社会学在发展中国家也发展得也比较快。 5、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对农村社会学也比较重视。,(二)中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农村社会学早期发展 2、中国的农村社会调查: (1)早期由外籍教师主持的调查 (2)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主持的调查 (3)社会学者在国统区

5、的社会调查 (4)学院派主持的农村社会调查,3、30年代广为推广的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李景汉主持的定县调查: 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研究院,第二讲 农村社会中的个人农民,一、农民的界定 美国社会学家,埃弗里特M 罗吉斯和拉伯尔J 伯德格认为:“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的定向的乡下人,他们一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就是说,他们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费的。因此,农民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思。法国社会学家H孟德拉斯认为:“农民是相对城市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就无所谓农民。辞海中说“农民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农民:农民是指在农

6、村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联系而组成的农村各类社会集团、群体及社会组织的农村居民。,二、农民的社会属性与特征 1、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中国农民 二元社会结构,主要是指我国几亿农民长期以来受到的制度化、结构化的不公正待遇或者说是政策性歧视,而且被剥夺变换身份的自由。维系二元社会结构的具体制度主要有户籍制度、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副食品与燃料供应制度、住宅制度、生产资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才制度、兵役制度、婚姻制度和计划生育制度等等。,2、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1)农民的自主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2)农民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3)农民

7、中产生了迅速而明显的阶层分化。 (4)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 (5)农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三、农民的社会化及其特征,(一) 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活、生产技能。生活技能,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首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知识。生产技能,主要指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科学知识等。 2、学习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规范。一般来说,字农村社会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信息闭塞,所以,农民的社会化过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 3、内化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角色。,(二)农民社会化的因素,1、家庭因素 2、学校因素 3、同辈群体因素

8、4、大众传播媒介因素,三、农民的社会化的特征,农民社会化过程的特点 1、农民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家族等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 2、农民社会化的内容以传统规范及农业生产技能为主。 3、农民的社会化在方式上多是情感型的,而城市居民则多是理性化的。 4、农民社会化的水平较低。,第三讲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一、 农村居民的婚姻行为 1、婚姻行为的本质特征 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婚姻通常是指男女按照社会风俗和法律的规定建立的关系。 2、择偶 越是传统的婚姻,越接近安排婚姻,越是现代的婚姻,越是接近自由婚姻。,二、 农村家庭,一、农村家庭结构 1、家庭的分类: 把家庭分为大家庭和小家庭。 2、农村家庭功

9、能 传统农村社会家庭的功能主要有:生产功能,消费功能,生育功能,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性生活功能。 3、农村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的形态有宏观的家庭关系,微观的家庭关系。,三、农村家庭网络,1、农村家庭网络联结的前提 农民有了自主的同外界进行交往、自由的选择交往合作对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家庭网络建立的前提条件。 2、农村家庭网络的联结 以血缘、因缘、地缘和业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其中人们之间的相互的利益关系发挥重要作用。 3、农村家庭网络的特征 以亲属关系为主干的网络系统,女系关系占重要地位。,第四讲 农村社会组织,一、 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 1、秦以前的农村组织 2、秦汉至隋唐的农村基

10、层社会组织结构 3、宋至清末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4、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6、两点启示:A、家庭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B、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大致有官办的行政组织和民办的自治组织两大类。,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1、政治组织 2、村民自治组织 3、经济组织 4、事业组织 5、团体组织 6、宗族和宗教组织,三、中国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建设及其演变趋势,一、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建立 1、农村基层社区的权利结构 2、明晰产权,完善经济组织的坚实基础。 二、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发展趋势 1、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本

11、纽带。 2、由行政指令、干预的农村被组织状态,逐步出现大量的自组织。 3、由正式组织向大量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格局转变。 4、由传统组织向现代化组织转变。,第五讲 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一、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 1、社会分层标准 社会分层,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因此,社会分层的关键,是分层的标准。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毛泽东的分层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分层标准。 2、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化的原因 财产制度变革 产业结构调整 就业系统与择业行为的变化 分配制度的变革。,二、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1、中国古代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 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分层结构主要

12、包括雇农、佃农、自耕农。 2、中国近代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构成了农村社会的基本分层结构。 3、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三、农村社会流动,1、社会流动 2、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演变 传统型农民社会流动 现代型农民社会流动 3、农村社会流动的基本原因 生产力原因 产业结构原因 政策制度原因,第七讲 农村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 二、农村社会问题的特点 、传统性 、受城市社会问题影响 、地域性 、社会关注不够 、复杂性,三、农村贫困问题,、中国农村贫困的基本概况 总的来说,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农村的贫困人口下降得较快 。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指年收入在元以下

13、的人口。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万人。,、农村贫困的原因 发展的基础条件欠缺。 观念的错误和落后造成了对发展的误导或制约。 发展体制与机制不健全。 农村发展的社会环境整合程度底。农村的发展需要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优化。 不同层次的发展极没有形成。 居民的发展权力未能得到实现。 四、农村社会秩序问题 、失范问题 迷信活动盛行 宗族活动抬头,婚姻家庭问题 社会风气问题 、越轨问题 赌博问题 卖淫问题 毒品问题 宗族政治问题 、犯罪问题 犯罪动机集中 形式多样化,团伙化 手段智能化、暴力化 主体多样化 五、农村人口问题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说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中国的人口

14、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农村的人口问题。,1、农村人口质量问题。 2、农村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情况。 3、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六、农村社会控制 1、培养农村各种基层社会组织。 2、加强农村立法、执法工作与法制教育。 3、制定村规民约。,第八讲 农村文化,一、农村精神文明 1、农村精神文明的特点 乡土性 落后性 差异性 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是我国精神文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进一步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有利于消除农村社会问题。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道德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 科技文化建设 民主法制建设,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

15、法 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发挥榜样的作用 城乡共建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生活贫乏 治安问题严峻 家庭婚姻问题丛生 铺张浪费普遍 部分道德沦丧,二、农村教育,1、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 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民主法制建设 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 2、改革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4年,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1985-1993年,全面改革阶段 第三阶段:1994- ,继续深化阶段,第二章 社会结构,从上述大学这一社会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结构具有如下方面的性质和特征: 1、社会结构尽管不断有一些微小

16、的变动,而且促使它发生转变的一些压力也的确存在,但社会结构仍能保持其相对的稳定,即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 2、社会结构是一种外在个人的客观存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行为。该学校不因毕业生的离校和部分教师的调离或你是否意识到而消亡。学校里的教职员工相互之间都有某种固定的互动模式,不能任意行为,因为他们是受学校这一社会结构的限制和影响的。 3、当然,社会结构尽管有这些稳定特征,也尽管其要素的行为受结构的影响和限制,但也并非所有的社会结构中的每个要素时刻都寻规蹈矩,事事平稳运行。 4、社会结构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社会结构,或社会结构失衡,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很难正常运转。,三、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1、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2、中国劳动力的职业培训状况 3、中国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问题 认识不到位 资金不足,政府组织不力 政府服务不够 农村本身的问题 原因 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 农村人口多,分散,组织不便 用人单位不愿意投资,4、农民职业培训的模式选择 摸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