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外科诊疗学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77494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外科诊疗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兽医外科诊疗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兽医外科诊疗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兽医外科诊疗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兽医外科诊疗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外科诊疗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外科诊疗学幻灯片(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 医 学 东 莞 市 兽 医 防 疫 检 疫 站 殷 三 鸿,第一篇 临床诊防基础 第一章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其防制措施 一、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在感染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和动物机体进行相互斗争和相互作用,结果可以表现出不同形式。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时,动物就表现出一定的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然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为隐性感染。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

2、体不一定能引起感染过程,因为动物机体本身不适于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加之动物机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者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也就是说,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动物机体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有其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如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没有猪瘟

3、病毒就不会发生猪瘟。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从病畜(禽)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畜(禽)体内可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并能在动物群中互相传染。当条件适合时,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一个地区具有易感性的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扩散,形成流行。 3传染病病畜(禽)在疾病痊愈之后,大多数动物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在一定时间内或者终生对该传染病不再感染。 4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可以用血清学等方法检查出来。 5传染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潜伏期。从发病到痊愈(或死亡),又有一定的病程和经过。 二、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家畜传染

4、病的发展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可分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和转归(恢复)期。 1潜伏期 病原体侵入动物体后,从开始繁殖到出现最初临床症状,经过的这段时间称潜伏期。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也不尽相同,就是同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也有较大的变动,范围。潜伏期的长短与侵入动物体的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动物的种、属及个体的抵抗力和病原体的侵入途径和部位等因素有关。 2前驱期 潜伏期过去以后即转入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此期,大多数传染病病畜(禽)没有特征性的症状,只可见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及生产能力降低等一般的临床症状。 3明显(发病)期 前驱期之后表现出该种传染病的特征性的临床

5、症状,如体温升高以及某些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症状等. 4转归(恢复)期 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可以转入恢复期,此期特点是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体内病理变化逐渐减弱,恢复过程加强,正常的生理机能逐渐恢复正常,多数保有一定免疫反应。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能增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可发生死亡。,三,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类型分法较多,在实际诊疗工作时,通常采用按病程的长短而分为下例几种类 1最急性 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突然死亡,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也不显著。发生牛羊炭疽、禽霍乱和猪丹毒等. 2急性 病程较短,并伴有明显而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急性炭疽、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等。 3亚急性

6、 从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来看,是处于急性和慢两者之间的一种类型。临床症状不如急性那么显著,病程稍长,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如疹块型猪丹毒。 4慢性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临床症状常不明显,甚至不表现症状,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 传染病的病程长短取决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和病原体的致病,力以及防治工作等因素。同一传染病的病程是可以转变的,例如急性猪瘟可以转变为慢性经过。相反,慢性结核病,在病情恶化时也可转为急性经过。 四、畜禽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畜禽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染病在畜禽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规律。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传

7、染来源)排出;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停留;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新的易感动物体内而形成新的传染。如此连续不断地发生、发展,形成流行过程,即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群体发病的过程。传染病能在畜(禽)群中发生、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必要的环节,即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对传染病易感的动物。 1传染来源(传染源) 凡能成为传染病病原体寄居、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来源(传染源)。即是说,,传染来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1)患病动物 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不同病期的病畜其传染性大小也不同。按病程的经过先后,可分为: 潜伏期病畜:在这段时期,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数量

8、还较少,不能向外排出。但也有少数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狂犬病等在潜伏期时便能排出病原体,能引起传染。 临床症状明显期病畜:此期的动物传染性最大,可排出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体,是最危险的传染来源。 转归期病畜:一般说,这一时期病畜的传染性较小甚至无传染性,但有些动物在临床转归期仍能排出病原体。 (2)带菌(毒)动物 是外表无症状,但体内有病原体存在,并能繁殖和捧出体外的隐性感染动物。这样的动物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慢性马传贫、猪痢疾、猪萎缩性鼻炎、猪喘气病等。带菌(毒),的期限长短不一,用一般的诊断方法不易查出,所以,检疫不严,或不能及时采取防制措施,可以随动物的买卖、运输散播到其他地区,常常引起新

9、的暴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来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了解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就能够制止病原体不断地向外界扩散和传播,防止易感动物受传染,这是防制畜(禽)传染病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 (1)直接接触传播 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来源)与易感的健康动物直接接触而引起的传染。动物在交配、舔咬时发生这种接触。如狂犬病病畜咬伤健康动物,井随着唾液将狂犬病病毒带进伤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引起狂犬病传染。这种传播方式的传染病很少,

10、一般不易造,成广泛的流行。 (2)间接接触传播 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污染的物体、饲料、饮水、土壤、空气、活的传播者等)接地使易感的健康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大多数传染病是以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常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而传播。 通过被污染的物体而传播:被病畜、带菌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病畜尸体及其流出物所污染的各种用具,如毛刷、碗具、挤奶桶、运输车辆、饲槽、饮水桶和厩舍中的地面、墙壁等,都可以成为散播传染的传播物。 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而传播:许多以消化道为主要入侵门户的传染病都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而传播的,如结核病、布

11、氏杆菌病、口蹄疫、沙门氏杆菌病、猪瘟和鸡新城疫等。,通过污染的土壤而传播:随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到土壤中,并能在土壤中生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称为土壤性病原微生物。由这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有破伤风、猪丹毒等。一般来说,经污染土壤传播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可以较长时间成为传染病的疫源地。 通过空气传播:病原体在空气中既不能繁殖,也不能增强毒力,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暂时存留。经空气而散播的传染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为媒介而传播。 经飞散在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传染称为飞沫传染。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而传播的。如结核病、猪气喘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12、 病原体由病畜和带菌者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干燥后病原体随尘埃飞扬于空气中,在一定时间内,病原微生物可以在空气中停留。当健畜呼吸时吸入了带有病原体的尘埃而发生的传,染,称为尘埃传染,如结核病、炭疽和某些病毒性传染病常由尘埃传染。 通过人、畜或其他动物而传播:如由吸血昆虫(虻类、蚊、螯蝇、蠓、蜱等)、野生动物(狐、狼等)、野禽、啮齿类等活的媒介物传播。 3畜群的易感性 易感性是指畜禽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感受性的大小。其感受性有无及大小,直接影响传染病能否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严重程度。感受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的还是由动物体的特异免疫状态、遗传特性及非特异性抵抗力等因素决定的。

13、另外,动物体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卫生条件等因素也可影响到畜群的易感性和病原体的传播。给畜、禽注射疫(菌)苗、抗病血清使其获得特异性抵抗力,或通过母源抗体,使畜禽变为不易感,这是常采取的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五、畜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针对引起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消除和切断传染的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地制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和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特别是随着机械化、半机械化、规模化饲养业的发展,“预防为主”的方针更显得特别重要。A.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做好国境检疫、交通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和屠宰检验等项工作,以及时发现和消灭传染病。B.对传染病的常发地区要采

14、取严格的综合兽医卫生措施。C.清洁地区要坚持自繁自养,尽可能不从外地购入畜禽,减少疫病传播。如需要补充优良种畜、种禽时,应从无传染病的地区购入,在购入前应对畜禽做必要的检疫和诊断检查。购进后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和各种诊断检查,进行1个月的隔离检疫,完全健康者方可并群。D.坚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和随时补针的制度。E.畜舍、饲养管理用具和运动场所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做好粪便的处理。F.饲养管理人员及所使用的管理用具都要固定,并要有一套饲养管理的方法。,六、畜禽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一旦发生畜禽传染病时,为了扑灭疫病的流行,必须立即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畜(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拟订并采取综合性

15、防制措施。 1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 发生传染病时,兽医人员应将疫情(包括可疑疫情)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畜别、发病时间、地点、发病及死亡头数、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及其防治情况等。必要时通知邻近乡、村,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2传染病的诊断 当畜禽发生传染病时,兽医工作者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疫情调查,了解发生情况,是什么地方传来的,病死畜(禽)的年龄、种别、性别及其头数,病畜禽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及其病理解剖变化,以及采取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等。将所收集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并提出相应的畜(禽)传染病防制措施。,3检疫隔离 发生畜禽传染病的村子的畜禽要全部进行检疫。检疫的

16、方法有测温、观察症状、血清学及变态反应检查等。对检出的患病畜禽要隔离、治疗;疑似的畜禽应分开隔离,加强观察。不管是患病的或疑似的畜禽,都应派专人饲养管理,固定用具,加强消毒工作;对健康的畜禽,可根据情况用免疫血清或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如发生猪瘟时,可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末发病的猪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4封锁疫区 对流行剧烈和传播迅速的传染病,如炭疽, 口蹄疫等,应划定疫区,进行封锁。根据我国划区封锁的经验,应按“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早,就是早期发现,“快”是快隔离快封锁,“严”是严格执行各种防疫措施,“小”是把疫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封锁区内,要严格执行有关的封锁措施。 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急宰或死亡处理后,再经一定时间(根,据该病的潜伏期,如炭疽15天,口蹄疫14天等),不再出现新的病例,经过彻底消毒后,才能解除封锁。 5彻底消毒 对被污染的圈舍、运动场地及饲养管理用具等,都要进行彻底的消毒。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用不同的消毒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