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思考-郭作玉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73819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思考-郭作玉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思考-郭作玉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思考-郭作玉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思考-郭作玉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思考-郭作玉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思考-郭作玉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思考-郭作玉幻灯片(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思考,郭作玉,2009年12月18日 北京,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一、引子 二、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原始推动力 三、政府和市场两大层面多元主体 共同发挥作用 四、多种发展模式 五、可持续发展,2,一、引 子,什么是发展机制? 发展我同意“百度百科”对发展的说法: 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 机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四层意思: 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

2、关系; 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 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3,一、1/7,例1 汽车为什么能跑起来?,因为人类发现了发动机原理,发明和生产出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承载系统、控制系统等,把各个系统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整体,具备了相当的行为能力。,4,一、2/7,例2 人为什么有生命能劳动?,因为源于一定的机理。人拥有生命,在于依靠若干子系统支撑,如指挥、供血、呼吸、消化、泌尿、视力、听力、嗅觉、骨骼等诸多子系统,这些系统复合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机体,拥有了相当的行为能力。,5,一、3/7,例3 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因为这一自然现象背后有规律在起作用

3、。因为,大气本身是无色的,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大,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容易发生散射现象,被散射了的紫、蓝、青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蔚蓝色了。,6,一、4/7,例4 农业农村信息化为什么能够发展?,因为,它有一个发展的机制。如有客观的需求,产生了推动力,利益驱动了有关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是多元的,有互补性,其行为呈现多种方式,各行为主体及其行为方式构成了一个整体,具备了发展的能力。,7,一、5/7,发展机制就是: 一个事物(机器、人、自然现象、一个工作系统)的运行原理、内部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

4、方式、规律,等。 建立在一种“运行原理”之上,有合理的内部构造,每个构造部分要发挥应有的功能,各构造部分要协同发挥作用,需要发挥整体作用。,8,一、6/7,核心是解决动力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动力来自需求,有持续不断的动力供给才能保持事物不断发展,贵在可持续发展。 是一个事物获得发展的原始基础和最根本的条件。凡事皆需培育或创新一个好的发展机制,机制科学则事物发展顺利,反之则难以达到目的。,9,一、7/7,二、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原始推动力,(一)满足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 (二)满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 (三)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 (四)满足建设社会主

5、义新农村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 (五)满足转变政府职能的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10,二、1/12,(一)满足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我国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供给,今天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信息、管理、政策、物质、人力、科技等多方面的投入。,11,二、2/12,在各项投入中,都需要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统计、分析、决策、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及其设备; 制定政策,需要调研,需要汇总、分析、计算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因此需要信息技术及其设备、信息网络、信息资料; 物质投入,包括信息设备硬件及其软件的投入 人力投入,包括提高人员素质方

6、面对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设备等掌握与应用成本的投入; 科技投入,目前最突出的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投入。,12,二、3/12,(二)满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今天,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已是买方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消费都要遵循市场规律,受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拨动。市场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目前最值得研究的是竞争规律。为了取得有利竞争地位,就要提高商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13,二、4/12,当前,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武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首先是获取市场信息,找准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市场空间及可能获得的市场份额,然

7、后是很有效率地去组织生产与贸易。,14,二、5/12,(三)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发展现代农业,在生产条件控制、生产技术传播和市场信息传递、动植物疫病灾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微电子、通讯、光电、遥感等多项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和环节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化,从而达到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发展目标。,15,二、6/12,(四)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

8、,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发挥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16,二、7/12,一要通过信息技术及设施的应用,切实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与社会管理效率;,17,二、8/12,二要通过网络渠道提供信息服务,加快政策、科技、市场、气象信息和文化知识向农村的传播,支持亿万农民享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18,二、9/12,三要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共享、互动的平等关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19,二、10/12,农信通模式,(五)满足转变政府职能的

9、需求,需要推进信息化。,农业领域广,时空变化大,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程度较低,信息需求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对政府服务和支持的需求十分迫切。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以更加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率的方式进行调控与服务。,20,二、11/12,一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通过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适用手段,建立快捷、便利的信息渠道,及时发布信息,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 二是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经济运行和社会动态,以有效地进行调控。三是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及信息服务融于“三农”工作,不断创新管理与服务方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21,二、12/12,三、政府和市

10、场两大层面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22,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从社会实践上看,政府和市场两大层面多元行为主体在共同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系由现行经济体制所决定。因为今天是市场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资源乃至社会资源已不仅仅是政府所控制,而是分散在政府和各市场主体手中,它们均有力量来做这个事。政府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追求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为此必须采取一定的行动.,三、1/12,23,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市场行为主体,其生命力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哪里可以追求到经济利益就往哪里去。这样,政府和市场虽动机不同,却是在共同做一件事,社会效益一致,即协同

11、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三、2/12,(一)政府层面多元主体发挥的作用,政府层面发挥的作用,是来自多元行为主体的整体行为。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 财政力量支持的有关事业单位,包括有关新闻单位、信息中心、技术推广部门,以及有关教育、科研系统,等。,24,三、3/12,为了解决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在理论认识、指导思想、战略部署、政策制定、采取措施等不同层面上都下了很多工夫,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12、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25,三、4/12,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五个“1号文件”都 强调要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其中: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当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农业信息化”当作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了专题部署。 2008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并作专题部署。 2009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发展农村信息化”。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

13、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26,三、5/12,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编制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三农”水平,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27,三、6/12,农业部从2001年起发布了五个相关文件: 2001年“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 2006年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2006年“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 2007年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通知 2007年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积极建设“金农工程”、推进“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工程和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28,三、7/

14、12,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纷纷采取切实行动,把此项事业发展列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不少省(区市)做出了专题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不少信息化项目。信息服务方面有许多创新。,29,三、8/12,2009年农业部邀请专家座谈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二)市场层面多元主体发挥的作用,目前,电信企业、IT企业、信息服务商等企业看好农业农村市场,抢占农业农村市场已成热潮,成为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生力军。这些企业,按性质可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应该看到,民以食为天,企业赢利是其天职,受利益驱动,它们大搞技术开发、产品研制与应用,在创造了社会效益的前提

15、下获得了自己的经济效益,这个社会效益就是推进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就是在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0,三、9/12,如中国移动,2006年在全国推出“农信通”品牌,提供数十项涉农信息服务,目前用户总数5000多万。同时,建设了3万多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布置了61万台农村信息机,12582务工易为农民工提供了近8万个工作岗位,农政通为5万多农村组织提供了服务。,31,三、10/12,32,如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近年来出色地完成了 “上海农产品安全监控信息平台” 等国家级信息化项目和上海市重点项目。同时,建设和维护了上海农业网络系统,为郊区农业龙头企业、营销组织、行政村等建网站1400

16、多个,培训农村信息员1080名,建农村信息服务站800多个;承办了“上海农科热线”系统的运营,全年365天24小时免费为全国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咨询。,三、11/12,市场主体从事信息化服务针对性更好,创新性更强,方法更灵活。政府与市场主体并驾齐驱,市场主体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33,三、12/12,四、多种发展模式,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政府和市场发挥了双重作用。政府层面或市场层面都拥有多元行为主体,由于其性质不同,各自的行为模式也就不同,即使同一性质的行为主体,其行为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34,四、1/10,总的看,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每一类型中,又可分为多种具体的行为模式。,35,四、2/10,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政府+企业混合型发展模式,(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政府层面的行为主体,主要从事优化 环境、基础建设和公益服务。如: 站在全局的高度,建立组织体系; 搭建骨干网,实现“村村通”; 发展远程教育; 建设政府网站; 进行信息分析与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