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68253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的历史转折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伟大的历史转折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伟大的历史转折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的历史转折幻灯片(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改革开放的成就 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十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2),三定:肯定实践标准 否定“两个凡是” 重新确定“实事求是” 二破:教条主义 个人崇拜 一奠基:三中全会,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什么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实事求是(思想) 重心转移 改革开放(政治) 拨乱反正(组织),伟大转折 进入新时期 开始形成,2、中共十

2、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你如何理解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决定,背景:政治前提、 思想基础,拨乱反正内容?,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定义?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核心: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环节 目的: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农村改革?,原因:中央总结正反经验, 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 核心:坚持土地公有制, 改变土地经营方式, 实行分户经营,联产承包 效果:极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向:专业化、商品化

3、、社会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的?内容?,中心: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改革中 心环节 三中全会后,逐步扩大企业 自主权 1985年全面展开。,一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二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形式:来料加工装配、补偿贸易、 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 独资经营等 原则:平等互利 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内地” 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2、对外开放,农业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世界第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工业迅速发展(上海宝钢、大秦铁

4、路、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葛洲坝水利工程、三峡工程) 对外贸易与技术交流打开新局面。 科技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综合国力大为提高,3、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十二大特色理论,十三大 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十四大 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 邓小平 理论,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十一届三 中全会 伟大转折,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改革开放

5、的成就 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十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2),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的工作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D,基础知识训练,2、19771978年,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其徘徊主要是指 A、结束了文革,但仍然坚持“左”的错误 B、打倒了四人帮,但邓小平没有重新复出 C、纠正了左的错误,但工作重点没有转移 D、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坚持两个凡是,A,3、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

6、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文中的革命是指,A、社会制度的变革 B、生产力的飞跃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D、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C,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是在 A “文革”结束后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 中共“十四大”后 D 中共“十五大”后,(B),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A 沿海 B 内地 C 农村 D 城市,( C ),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7年 D 1992年,( B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 A 改变高

7、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改革现有的生产关系 C 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D 改变吃“大锅饭”的弊端,( C ),8、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A ),9、我国生产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的是 A 石油产量 B 钢铁产量 C 煤炭产量 D 粮棉产量,( D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形式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C. D. ,B

8、,11、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是 A.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农村生产责任制 12、率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是 安徽 河南 四川 广东 A B C D,( A ),B,13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 A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D企业化、集体化 1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承包的土地所有权归谁 A农民个体所有 B归集体所有 C归国家所有 D农场主所有,( C ),B,1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B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技术 C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 D发

9、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1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坚持放在首位的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高科技产业,( A ),( D ),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土地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B.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符合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D.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B,18.下列哪些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1)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宝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3)京九铁路建成通车 (4)大庆油田建成投产(5)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6)大亚湾核电站兴建 A.(1)(3)(4)(5) B.(3)(4)(5)(6) C.(2)(3)(5)(6) D.(1

10、)(2)(5)(6),C,19.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革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 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A ),20.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实事求是 D.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A ),21.党中央提出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依据是由于我国 A.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成熟 C.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 D.曾经历过严重经济挫折,( A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三

11、、“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外交事业的成就,单元十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一、“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理论 1、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天才创造 提出(台湾问题)、内容、通过,“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一是中国内政问题,一是历史遗留问题,3、“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异同?,一、“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实践:1、香港顺利回归,经过:改革开放成就创造有利条件。

12、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回归。基本法将“一国两制”具体化,意义:(略),2、澳门回归祖国,经过: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回归。,3、海峡两岸的交流,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1980年以后缓和 3、势力外国反华势力 4、前景,意义:(略),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团结、 共同发展繁荣 途 径: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 时 间:1958年以后,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怎样跨入社会主义的?,二、各民族共同繁荣,2、各民族共同繁荣,(1)政府重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

13、实行改革开放。,(一)新中国的国际环境,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三、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50年代主要外交成就有哪些?,1、建国第一年:建交十七国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熟) 3、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三)60年代外交形势怎样?,1、中美关系紧张:台湾、越南 2、中苏关系恶化:苏大国沙文主义 3、“一大片”方针,(四)70年代主要外交成就有哪些?,1、新中国取得在联合国的合 法权利(1971)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 核心:台湾问题)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五

14、)新时期外交政策怎样调整?,1、和平外交(国策) 2、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 3、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4、睦邻友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外交事业的成就,单元十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1、不属于我国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15、 D、重点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3、新中国外加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事件划分的理论,4、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5、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亚非会议 B、第26界联大 C、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6冷战时期,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包括 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与苏联缓和关系 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经济封锁 A B C D ,7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 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 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 美国政府预见至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 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9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