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研究生可以考教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9858385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研究生可以考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共管理研究生可以考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共管理研究生可以考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共管理研究生可以考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共管理研究生可以考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研究生可以考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研究生可以考教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管理研究生可以考教师篇一: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 级 别: 级 院 系: 学院学 号:研究生姓名:专 业: 公共管理研 究 方 向:公共政策评价指 导 教 师: 1 2 3 4 篇二:东北师范大学20XX年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东北师范大学20XX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招生简章东北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 、教育部批准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也是教育部直属的5所重点师范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全校1424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

2、369人,副教授446人,本校在岗博士生导师276人。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8人,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培养具有公共精神、法治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的现代公共管理人才,按教育部教学司20XX22号文件要求,东北师

3、范大学现面向全国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 一、学制 学制3年。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合格者,授予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证书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证书。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5.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2、登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照报名指南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3、网上报名时间:20XX年10月10日到20XX年10月31日4、现场确认时间:20XX年11月11日到20XX年11月14日。凡没有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一律报名无效。四、考试: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阶段。(一)初试科目:初试科目包括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两个单元。外国语试题满分为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试题满分为200分。全国统一命题考

5、试科目代码及名称,以下仅为我校使用的全国统考试题:204英语二;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二)复试:时间在3月中下旬左右,具体以网上公布为准。对符合我校复试规定基本要求的考生,在复试时要进行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的考试。专业课复试科目为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复试时,将对考生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将不能参加复试。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报名费,复试费标准按相关规定执行。 五、录取: 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如因名额所限,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不能在其报考专业录取,将尽量调剂到本校相近专业和兄弟院校录取。 六、获取证书: 按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取得

6、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可获得由东北师范大学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证,并颁发学位证书。 七、学费 费用:48000元篇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梦想,源自于脚下,走在如昔的阳光下,勇敢追逐一、前言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踏入大学的校门前,我整天都在想象着大学生活的美好,怀揣着对日后人生的种种梦想。可等到真正开始这样的生活的时候,才发现梦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通往梦想的道路有太多的阻碍,自身的、

7、他人的、社会的?庸庸碌碌的大一很快就要结束,仍然迷茫,犹在后悔,时间从指间滑落,仿佛什么也没抓住。如醍醐灌顶般,职业生涯规划课上老师的讲解,使我明白,或许我该做些事情来改变了。就业的压力,残酷的竞争,我不能在一昧地躲在象牙塔中,没有行动。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相信一切都会不同。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二、自我认知与评估 “认识你自己”,相传这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苏格拉底以此为信言。最难了解的是自己,但最有必要了解的也是自己。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定位,进而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成功。1、个人特质:我是属于粘液质型的

8、。生活学习中,表现较为稳重,深思熟虑,不打无把握之战;心态显得相对平衡,情绪不易外漏;与人交往,态度持重,不爱抛头露面。总而言之,即为踏实,但有时过于拘谨,不善于随机应变,墨守陈规,较为内向。2、生活、职业兴趣:生活中,偏爱听歌、看书、旅游踏青等。不太热衷社交活动,对运动缺乏兴趣。也因此,对于职业,个人比较倾向于教师、文秘、社会问题调研之类的工作。3、成长中的工作经历:在小学中学阶段,积极担任班干部,学会担当,责任心较强,对自我要求较高。大一,担任校青志协部委、副部以及院学生会干部,做事踏实,但未能很好的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需改正。4、职业价值观:属技术型,性格沉稳,做事组织严密,井井有条。

9、喜欢团队合作,一同努力。不太喜欢独立性强、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三、职业认知与决策1、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理论前景:现今政府要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及其从业人员需要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因而对公共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量自然增加;另外,政府要把一部分职能转移给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必然也增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理论上是不错的。现实状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们国家兴起已有10多年的光景,然而其发展速度却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国已经有了非常适合该专业生长与发展的土壤与环境。在实践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10、或相关社会组织就业的人数所占比例一直很低。就业难是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2、环境分析专业环境:我们专业定位还没有明显的区域,课程设计不合理。知识的“大杂烩”不能适应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专业性不强,就业方向不明确,所培养的学生缺乏不可替代性。学生在哪里就业,似乎难以确定。社会环境: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相似,而且职位非常有限,属于稀缺资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相对稳定,流动性极小,不可能为社会提供较多的岗位,并且,本专业目前的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已超出了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速度和公共管理体制、公共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四、职业定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很广,包括政府

11、部门、非营利组织、社区、街道办还有企业等范围。主要可以考虑的职业有以下几个。1.考公务员:不过公务员招考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位较少,难度颇大;2.企事业单位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有专业化程度高、认证技术要求复杂等管理类职业特点,因而对毕业生要求较严格,需要相关证书以及工作经验;3.企事业单位行政助理:办公、文字、组织能力要求较高;4.销售、文员:迫于就业形势,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从销售、文员这类低门槛的职位做起;5. 教师或研究人员:有些人在校期间可以考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人民教师。或者读研读博,担任大学老师、从事学术研究等。那么就我自身而言,考公务员是我的首选,

12、因为我看中作为公务员,其个人价值在政府工作中能较大化的实现。当然,考上公务员有一定难度,那么退而求其次,我比较倾向于读研后担任大学老师,并从事研究工作。五、未来规划1、职业生涯短期大学阶段20XX.5担任校庆志愿者重要来宾组志愿者,出色地完成任务 20XX.6考过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期末考试成绩优异,获奖学金 20XX.7-20XX.8暑假出去打工、进行社会实践20XX.9辞去院学生会干部一职,留任青志协副部,更专心学习20XX.12考大学生英语六级,开始日语学习20XX.1-20XX.2寒假再战挑战杯,进行社会实践20XX.3考计算机二级,准备考人力资源师证书20XX.6-20XX.7暑假打工,学习开车、考驾照20XX.7-20XX.7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入党,寒暑假期间进行实习,准备考公务员或考研,准备毕业论文,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2、职业生涯长期实施计划1)若考上公务员:由于我家现在在xx定居,从这个角度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