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公共政策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9854118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公共政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公共政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公共政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公共政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公共政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公共政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公共政策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公共政策分析篇一:公共政策概论新教材复习重点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重点 一、重点概念: 1、思想库2、复杂动态性3、志愿失灵4、公共政策终止5、执政党6、知识化7、集团决策模型8、政府的正常利益9、公共政策主体10、目标群体11、精英决策模型12、公共政策终止13、利益集团14、公共政策客体15、政策环境16、头脑风暴法17、利益选择18、公民19、立法机关20、社会问题21、国内政策环境22、政治制度二、重点问题:1、公共政策的内涵。2、如何理解全球化。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4、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5、政策工具的特征。6、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2、7、利益的内涵。 8、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9、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10、政策执行的特征。11、公共利益区别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12、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1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4、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15、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16、新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应用。17、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18、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19、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20、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21、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22、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这是中央电大来的。单选、多选以练习册的题为主。资料上的题为名词解释、简答、

3、论述。就我看,问题的第8题可以排除。 篇二:关于新时期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新时期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阜阳劣质奶粉 经过:20XX年底,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政因为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吃了“伊鹿”牌奶粉后生命垂危,愤而走上了维权之路。他的努力引起了媒体的注意。20XX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的情况,立刻震惊全国。在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案件很快查明:问题由不法厂家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奶粉引起,劣质奶粉共造成189名幼儿营养不良,12名婴儿死亡。结果:共有数十名被告人获刑。阜阳市政府及其相

4、关部门的16名大小官员被追究责任,全国有数以百计的官员受到处分。54家劣质奶粉企业被勒令停产。随后,我国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粉标签,要求必须标注“母乳最理想”等内容。此案发生后,要求食品安全法尽快出台的呼声日益高涨。 公共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即食品安全保护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监管体制仍无根本性突破 由于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管理体制不一致,进行部门协调的难度较大。国务院虽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但其职能定位为协调、不管理,存在相互推诿的空间。卫生部、农业部从中央到地方是分级管理;其他几个部门在中央和省一级属于分级管理,而省以下属于垂直管理,加大了协调的难度。实行分段管理,卫生、药监、质检、工商

5、等部门看似分工明确,但实际上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突击性问题,工作缺乏主动性食品安全监管应该具有长久性、稳定性等特点,但我国现阶段的监管主体多采取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对社会存在的某种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治理的执法方式,即往往是因为某一临时事件的发生或某一特殊时期的需要来开展执法活动。专项整治虽有利于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但这种行为实质是一种“事前疏于管理、事后矫枉过正”的执法方式,它将严格执法变为一种偶然现象,大大助长了违法者的投机心理。在执法手段上,现有执法体制过分依赖非常规化的“运动式执法”,缺乏主动性,造成“食品安全执法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泛滥-打击-问题缓解-再度泛滥-

6、再打击”的车轮站。 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简介:刘翠玲(1991),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20XX级行政管理专业(3)班学生。 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滞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后 我国食品风险分析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被动局面。由于我国的经济、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加之我国一直比较重视食品的初级生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规模化建设起步较晚,缺少食品安全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积累和人力资源。食品风险分析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较低水平四、监管队伍和监测检验能力还不适应监管任务的需要各执法主体监管人员数量不足,部分行政执法主体长期采用聘用人员执法

7、,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食品生产基地、企业、市场的自检体系缺乏或运行不畅。农产品定点监测市场对经营主体约束力不强,&#;逢进必检&#;存在困难。大部分地市级以下的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只能检测部分有机磷农药和氯酯类农药残留,无法完成多种项目的验证检测任务。卫生和质监部门过去建立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能力仍然有限,其他执法主体当前还不具备食品检验资质。面对这一系列的不足,我们需要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第一,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我国不但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而且需要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分离的机制。食品安全性评价在食品安全性研究、监控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构建统一的

8、强制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对现有的相关标准进行全面清理,确定需要制定的标准项目,对原有标准进行整合,推进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第三,着力打造食品市场信用文化体系。食品安全信用建设必须以市场信用文化建设为依托。要通过社会的动员机制,主要包括政府的指导与监管能力、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企业信用文化的构建、社会公众力量的制衡等;四位一体;的合力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氛围,共同完善的法制和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第四,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体系;尽快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研究机构等组成的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在预警和贸易中的指

9、导作用。认真做好国际新法规研究工作,加强源头管理,确保贸易安全。 问题 1、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政府应该怎样来更好地应对这一现状?2、制定公共政策后,应该如何执行? 分析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的种子。虽然我国已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但与此配套的法律法规细则却严重滞后。从国家层面看,一些监管工作需要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空白,如食品安全法授予国务院制定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出台。从地方层面来看,应由地方制定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管理办法,目前仅有个别省、市、自治区出台。此外,有关部门对国家制定出台的政策法规,并未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加以落

10、实,部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尚存在问题。为此,政府应该加快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法的具体实施细则,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和标准休系。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的可追溯制度,形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其次,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即食品出厂必须经过强制检验并合格。最后,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各地方政府应严格按照国家的准入制度执行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应该在法律法规体系中明确企业、政府、消费者、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以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积极作用。建立食品安全承诺,召

11、回、销毁和公布制度。要求食品从业单位和个人与地主政府或相关部门签订食品安全承诺,召回责任书。明确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意制造不合格产品,屡教不改的企业,纳入“黑名单”监控,严加监管、严加处罚。另外,在公共政策的执行方面,我国的地主政府、监管机构和部分官员食品安全监管、检验等环节的不作为或乱作为,为食品安全的不法分子提供了罪恶土壤。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了有关规范食品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但食品安全事件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训在于有法汪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处罚成本过低。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却出现了“民不举官不究、没人查没人管、不恶劣不行动”的状态

12、,处罚往往对物不对人,处罚力度不足、威慑力不够。此外,存在个别监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知法犯法的现象。如在河南省的“瘦肉精”事件中就发监管人员和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内外勾结、放弃监管、收钱放行。为此,应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成本,对食品违法企业应从重处罚、绝不手软。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政策对保障食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关键环节是从源头抓起,构建食品安全防护体系,建立统一完善,具有统领能力的长效监管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和食品消费各环节的作用。同时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强化食品行业的准入

13、政策、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 篇三: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政策案例分析20XX房改“国五条”一、案例概要: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自20XX年12月份开始对楼市进行调控以来,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分别是20XX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20XX年1月的“新国八条”,而这次出台的“国五条”则是第五次调控升级。“国五条”中稳定房价的新政策包括,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

14、、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五项内容。这次改革的亮点是:区域限购将被叫停,限购城市或再度扩容、二套房首付利率提高、个人卖房征20%所得税。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二、政策本质:20XX年需求强劲,楼市火热,价格止跌反弹,土地市场一二线城市升温明显,再度出现地王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稳定房地产市场,政府在即将换届时再次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出台新国五条,其本质上是对之前所有的政策加以强调和重申,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进一步调控,抑制高房价,向外界表明政府的房产调控决心和力度。三、房改政策具有多变性,近些年,调控房价的政策不断的出台。 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控政策始终未能抑制房价

15、的飞速上涨。房价过快上涨的直接原因是持续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深层次症结在于:土地供给制度持续约束住房供给增长,而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低利率管制则持续激励住房需求。20XX20XX 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始终未能触及这个要害症结,使我们不得不反复地面对房价过快上涨和反复调控的窘境。正是这种调控政策频繁多变,不仅会带来市场剧烈波动,影响正常的投资和消费,而且会给民众以及地方政府带来一种对政策的疲倦感以及不信任感,从而加大了在执行过程中的难度。 四、房改政策制定的原则与依据。房地产调控涉及多方利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银行、投机客、自住需求者等等。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均衡各方利益。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在制定调控政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两个方面:其一,重视民众对高房价的不满,通过调控房价疏解这种不满情绪。其二,不能损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五、政策表现及影响。温家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