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51711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幻灯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导入 鱼(Fish):“鱼”与“余”同音,所以鱼象征着宝贵.如果一张画上画有一个儿童和一条鱼,那么它就表示“祝您有许多当高官的富贵儿子”.即使在最古老的中国文献中,我们也能看到:水中之鱼预示着丰收鱼常用来作祭品.在中国中部地区,习惯以鱼头向财神献祭,它象征着“富裕的开头”.春节时,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菜,象征着“连年有余“. 中国文化象征词典 鱼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 现代汉语词典,明确: 词的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是有区别的。,再举例: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 : “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

2、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 望子成龙啊!” 话音刚落 ,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 : “你说什么? 为什么要望子成龙, 而不是望子成狗啊?”,明确: 尽管在汉语文化里,人人皆知龙是皇权的传统象征,也是高贵、神圣、威严的象征,但在英语文化里,龙却是邪恶的象征,西方人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难怪这位留学生不想使自己成为一条“邪恶”的龙。,中国文化往往将“悲、凉、伤、愁”与“秋”连在一起。秋风一起,凉意顿生,便有“逢秋悲寂寞”,生出许多“幽怨悲愁”的情愫,如:蒋士的“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欧阳修的“夜静风竹敲秋韵,万叶千起皆是恨“等名句。而英语的autumn却正好相反,它不仅没有“愁滋味“

3、,而且常与“宁静的秋日情调“联系在一起,如“秋语、秋蛩“等;“秋声“也常有欢乐之意。,例如: 我国古代,皇帝后宫里有佳丽三千,妻妾等级分明,因而汉语中有关宫女名称的词汇就丰富多彩,如“皇后,皇贵妃,妃,嫔,贵人“等.这是清代宫廷文化的一个写照,而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贵族内由君主封给的爵位等级十分严明,和这种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则是英语中的爵位名称,如公爵,侯爵,伯爵,子爵以及男爵等 .,正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所说的:“语言的词汇,忠实地反映了它所服务的文化.”,小结: 不同语言之间既会有一些相似之处,也会有很多差异,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一、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一面镜子

4、,它反映着文化的产生与演进的过程。在语言的探究中,我们可以推断或还原已经消失的某些社会变动。,1、郭沫若先生是较早利用甲骨文,金文材料探索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位学者.他在卜辞中 的古代社会一文中,发现田猎的猎物以鹿为主,从而证明生产已脱离渔猎时代.又通过卜辞中的狐鹿,野马,野象等捕获物,证明三四千年前的黄河流域中部是“未经开辟的地方”。,2、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非常重视亲属关系.因而汉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就特别多,各种区分泾渭分明.如表兄和表弟,表姐与表妹,区分相当严格,既要说出性别,还要区分大小,而英语中只有cousin一词就概括了.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却区分为伯父,叔父,舅父,姑夫,

5、姨夫等几种不同名称.英语中的aunt一词,在汉语中有伯母,婶母,舅母,姑妈,姨妈等不同称呼.这众多的称呼与汉民族文化背景分不开.封建社会重视亲属关系,无论哪一方面社会交际,都要按亲属称谓规定.因此,严格复杂的亲属称谓反映汉民族的封建社会的文化特征.,3、魏晋时期各种与品评人物,佛教和玄学有关的关于清谈的词汇繁多,受士族门阀制度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称谓词相当集中,也反映出魏晋时代的风尚.例如,崇尚清高,清谈的风尚笼罩了整个社会论坛,使“清”取得了这一时期最活跃的褒美之词的资格,以“清”为修饰语素,组成庞大的褒义词群.慧皎的高僧传中,这样的词语达50多个,如“清平,清坚,清峻,清约,清朗,清远,清严

6、,清敏,清真,清雅,清恬,清谨,清高,清隽”等。,4、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民经受一场大浩劫,而汉语词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文革“期间,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人们张口闭口都是“批“斗“.凡是“中央文革“反对的人和事物,统统冠以“黑“字,如“黑帮,黑线,黑后台,黑秀才,黑五类,黑货“,“黑“就是反动的.而凡是“中央文革“拥护的人和事物统统冠以“红“字或“革命“二字,如“红太阳,红宝书,红卫兵,革命样板戏,革命口号“等.在那个时代,任何一句话都能被上纲上线,动不动就联系阶级斗争.那时候,有个极左口号,叫“把无产阶级专政落实到每个词条“,这样,出现了许多极左词汇,极端化用语.这些

7、词汇,正是那个动乱时代的真实写照.,5、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入了不少新词汇,它们丰富了人类的语汇库,有不少甚至进入我们的日常语汇.例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关的词如“手机,寻呼机,Email(电子信箱),上网,网络,因特网,网虫”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口头及报章杂志上.这都说明,词汇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的变化 。,二、汉语中的借用词反映出中外文化的交流。 匈奴,这一叱咤驰骋了几百年的北方民族,今天已消失了,它留给华夏的不仅是刀光剑影的厮杀,也有随着征战进入汉语的语词.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是“胡“.根据史有为先生的异文化的使者外

8、来词一书的分析,“胡“首见于西汉,汉书匈奴传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不为小礼以自烦.“可见,“胡“原为北方匈奴的自称,后来逐渐变通称.而在胡汉冲突或交往频繁的情况下,大量北部和西部异民族的文化产品被冠之以“胡“.如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而在汉代,自西域来的物产中也有许多冠以胡名,如胡桃,胡麻(芝麻),胡豆(蚕豆)等.,像机关枪,电灯,电话,扬声器,足球,排球,篮球,信息,网络,电视等则是从西方语言中借用的词. 另外,汉语中还有大量从日语借入的日译汉字词,是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西方语言借词,而汉语取其现成的汉字组合,照搬过来.如“

9、社会,哲学,服务,积极,消极,具体,抽象,资本,垄断,义务,企业,节约,合同,归纳,知识,条件,法律,定义“等. 这批词汇在本质上反映了科学文化的溶入,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进步作用的.,三、语言中反映的文化心理。 1、追求和谐与对称是人类共同的审美心理.我们观察日常的事物就可能见到对称的造型是十分普遍的.这种人类共有的美感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原始时代.事实上,人及动植物的形体构造往往也是成双成对的.而我们的先民追求对偶平衡的心理也是同样的.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十分讲究整齐对称.从平面布局上看,一般都有一条显明的中轴线,把建筑物分成两半,左右两边的建筑物往往也是对称的.在这种审美心理的影响下,

10、人们说话为文都讲求骈偶对称.如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成双成对的运用. 汉语中的四字成语也是这一求双心理的一种表现.,2、姓名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的姓名象一面历史的透镜,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观照着民族 文化不同时期的种种形态.远在氏族社会,姓氏就有图腾般的魔力,受到人们的崇敬,指望从中获得保障子孙繁衍,生产发展的神秘力量.在上古时代,姓名的意义不仅在于符号标记,而且与个人品质浑然一体.如屈原离骚所言:“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在这里,名字不仅是卦兆,而且是屈原个人的“内美“

11、与“修能“的完美体现.可以说,从汉族人的姓名中,可以看到汉族人崇尚什么,喜好什么,遵奉什么,从而显示汉民族文化的种种特点.,汉族人命名时,有时根据族谱,按字排辈份,叔伯兄弟的子女只要同辈分的皆称同一个字,另一个字可以自由选择.今天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常用同一个字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而排行字辈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孔氏家族了.清稗类钞记述曲阜孔氏族名中排行字辈,其中“孔氏命名之字派“云:“曲阜孔氏为孔子之后,命名皆有字派.盖自元代之五十四代衍圣公名思晦者起,于是凡五十四代孙,均以思字为派,思字下为克字派,克字以下,则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则为兴,毓,传,继,广,昭

12、,宪,庆,繁,祥十派,又次则为令,德,垂,佑,钦,绍,念,显,杨十派.“,上述孔氏族名的不同字派,其实便是孔子后裔不同辈分的用字.到了1920年第76代衍圣公孙孔令贻,又在这30字后续了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孔氏家族的人名辈分用字,大多是有关国家繁荣兴盛,家庭和睦团结,个人修身养性进而治国安邦的美好字眼,表现了一个宗族的连续的尊卑有序性,维系着宗族的团结.,探究: “唐宋八大家”之首姓韩名愈,字退之。请问这样的姓名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新中国成立后,每一次重大社会运动都会在汉族人名中留下印记.象抗美,援朝,跃进,卓娅,舒拉,卫东,革命,向红等人名,反映

13、了抗美援朝,大跃进,与苏联友好合作等社会活动情况.在“文革“期间,很多男孩取名不离“军“,女孩起名不离“红“.这一时期“大扫四旧“,对很多人威助很大,其中有的人因名字中或者有点封建意识的流露,或者只是带个“修“字,生怕红卫兵上门横扫,于是去派出所改名.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不满于现状,寻求新鲜.人们起名不再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命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同样与当代的社会特征相吻合.,活动: 请以班级中某一同学的姓名为例,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四、语言的文化意义 1993年,有两个在美国留学的日本人,在万圣节晚上去一个美国朋友的家中.由于记错门牌号码,

14、结果敲开另一户美国人的大门.这两个留学生当时戴着鬼脸的假面具,开门的女主人被突如其来的两个“怪物“吓了一跳,家中一人拿枪冲了出来,对着两个人高声叫喊:“Freeze!“一个学生听到喊声就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另外一个留学生没听懂美国人喊什么,于是转身向前跑,美国人开枪了,这个留学生当场被打死.,这个悲剧是由于这个留学生没有听懂“Freeze“的意思而引起.Freeze词汇意义是“冰冻,冻结“,但它的文化意义是“站住,不许动!“(你要动,我就开枪了!)那个站着未动的留学生听懂这个词的意义,因而一动未动,则避免了灾难.,黄色是我国古代的所谓正色之一.在五个正色中,青白赤黑四色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黄

15、则被视为“中央之色“.班固的汉书律历志上:“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他在白虎通义中对黄色的解释又加入神学和儒学的观点,认为“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即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这种色代表了天德之美,也就是“中和“之美,所以成为尊色,成为高贵的正色.,红色也是汉民族最常用的颜色之一.在古代,红色又称作“赤,朱,丹“等.在中国古代,朱紫是两种相近的红色,它们也是古代贵官衣服的颜色.杨伯峻为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作注云:“古代大红色叫朱,这是很贵重的颜色.红和紫都属此类,也连带地被重视,不用为平常家居衣服的颜色“.春秋时齐国,紫衣曾是齐国的君服.唐代朝廷命官三品以上服紫服,五品以上服朱服.所以朱,紫色有高贵的文化附加意义.这就使“红“色有了高贵,吉利的语义色彩.红色在民俗中是喜庆的颜色,结婚被称作红喜事.所以新娘子要穿红裙子,盖红盖头,新郎要披红绸带,戴大红花.大门要贴红喜联,晚上要点红烛,送喜钱也要用红纸或红布包裹等.,探究“青”与“绿”的文化联想意义。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白居易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高 适,综述: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他对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对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